第一节 交往礼节(1 / 1)

我国各民族素以好客闻名,在待客方面有不少禁忌。古俗有上朔不会客的习俗。《风俗通义》云:“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斗争’。”年纪大的人,忌留住宿,恐有不测。俗语云“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即为此意。在人际交往中还忌与和尚、道士、尼姑等来往,俗话说:“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会交朋友,交些铁匠、木匠;不会交朋友,交些道士、和尚”。其中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恐招来事端的担忧。

待客方面,以尊重客人为基本原则,给客人倒茶水时,壶嘴不要对着人家,因为“壶嘴”谐“虎嘴”音。递烟、酒、茶都要双手,忌单手;要主动给客人点烟,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连点三支烟。酒以敬客多次为荣,忌自饮不敬客。客人进门的第一顿饭忌吃水饺,因为水饺是送行的食品,俗称“滚蛋包”,意味着客人不受欢迎。要主动给客人盛饭,盛饭时忌勺子往外翻,一说这是犯人牢食的舀法;一说是为避免财水外流。宴客席间主人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吃饭未完忌讳将空碗空碟收走,忌讳抹桌扫地,俗以为这是“驱客”之举。旧时宴客时禁止子女上桌共餐,尤忌媳妇、女儿,否则,以为待客不诚、不敬。待客一般菜忌单数,喜用双数,取意“好事成双”。

到别人家做客的礼节以尊重主人为原则。走进主人家,客人要主动向主人打招呼。汉族普遍的习俗是客人应当向主妇打招呼,否则,以为无礼貌,轻视主人。山东、河北一带,在别人家做客吃饭时,忌把鱼翻过来,谓之“客不翻鱼”;饭桌上忌说蒜和醋,因为蒜的方言与“散”同音,吃醋有嫉妒的意思。湖北长阳一带,进人家门时要高喊“送恭贺”,忌不声不响。浙江西南地区,到别人家串门,忌入两房,即生意人的“账房”和女人的“绣房”。外人入账房赶走财神,进绣房会带入恶煞。忌手提药包或香烛的人来串门,说这些人有鬼跟在身后,会把鬼带进门来。

交往中人们常常互相馈赠礼物,有些礼物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赠物中也存在一些禁忌。如忌以手巾送人,俗语有“送巾,断根”,“送巾,离根”,且在丧俗中有以送手巾前来吊唁者,以示与死者“断绝”往来。忌以扇赠人,俗语“送扇,无相见”,且因扇子用过即失。忌以刀剪送人,以免有要伤害对方之嫌。忌以甜粿送人,民间过年时家家必蒸甜粿,只有丧家守孝才不蒸,如果以此送人,则意味着别人家有丧。给病人送的物品用单数,不用双数,特别忌用四个,因为“四”与“死”谐音,一般给死人献祭用四个。在香港给人送礼,特别是给商人老板送礼,切忌送茉莉、梅花。因为茉莉与“没利”谐音,梅花的梅与“霉”同音;去探望病人,切莫带去剑兰,因“剑兰”与“见难”相谐,这正犯了病家的大忌。一般给病人送水果要送苹果、橘子、桃、栗,这都含有平安吉利、逃离病魔的寓意,而切忌送梨,因“梨”与“离”同音。忌下午去看望病人,下午属阴,看过反会加重病情。若能带些青枣和生梨去,病人也许会感到高兴,因为枣谐音“早”,梨谐音“离”,枣、梨合送就意味着在祝愿他“早离”病房,早日康复,是讨彩话。在江浙地区假如有人送袋苹果去,容易引起病人的不快,因为在方言中,“苹”还与“病”谐音,送苹果正好犯了忌讳。

江浙地区的男女青年,在热心人的介绍下互相认识,谈了几次,若双方都有进一步交往的意愿,这时男方不妨争取主动,见面时给对方带点香蕉去,对方见了肯定会感到高兴的,因为香蕉谐音“相交”,这无疑是个好兆头。如果男方不谙世情,见面时带的是生梨,那么这种关系也许会就此告终了。至于夫妻之间不能以梨相送、分梨而吃的习俗,那是十分古老的了。据有关学者的考证,早在明朝时,江浙地区就有“男女不同凳、夫妻不分梨”的谚语在民间流传了。可见这种习俗的起源历史,至少已有五百余年。

人们在交际中,所要避开的言语实际上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由此引起的联想。由于种种社会原因,指同一客体的两个词,—个委婉高雅、冠冕堂皇被人使用而不会引起伤害,另—个则粗俗难耐、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引起争端。譬如,在中国,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也许就这样开始他们的谈话:“老张,多年不见,你胖多了!”、“啊呀,你怎么瘦成这样,怎么搞的?”这里“胖”是健康、幸福的代名词。相比之下“瘦”则暗含生活坎坷、事业不顺之意。在古代,胖是—种美称,为富态。当然,我们的看法也正在改变,现在没人把胖视为美了,很多人怕胖。不过,很多中国人并不忌讳别人说自己胖,但忌用“肥”字,因为“肥”字容易使人联想到猪,“你是肥猪”,就成了骂人之语。更多的中国人用“壮实”、“丰满”等代替胖的概念。但是在美国,你若当面说一个人胖就是失礼,他会非常尴尬,并生气地沉下脸来。即使诸如“你并没怎么胖”之类的话,虽在中国人看来不乏包容之意,但美国人同样感到很不愉快。于是,他们有些人用“mighty”一词委婉地代替“fat”。

上述这些家庭成员之外的人际交往礼节,实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规范。因为皆以约束自己、尊重别人为准则,所以有利于融洽交往气氛,对调节人际关系,友善和睦相处,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