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吉祥崇拜(1 / 1)

一、吉祥的意义

“吉”意为顺利、美好,与“凶”相对。《周易·系辞下》有“吉事有祥”之说。关于吉字的早期记录还有《穀梁传·哀公元年》中的“卜之不吉则如之何?”现在人们常说吉言、吉兆、吉利、吉日良辰、吉星高照等都是激发人们积极正面的情感和企盼的词。“祥”本指吉凶的征兆,现意为吉利,幸福。《左传·僖公十六年》中记载:“是何祥也?吉祥焉在?”、“吉祥”含幸运之意。吉祥的用语见于经典之中,佛经上有吉祥草和吉祥果之说。据传释尊成道时即坐于吉祥草上,是由吉祥童子刈割并铺于释尊座位之上的。吉祥果,是鬼子母神等用以驱除邪魔的果实。现在人们用“吉祥”一词时已没有了佛教的意味,它成了一个通用的民间词汇。

吉祥民俗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吉日庆典等特殊场合的吉祥语、吉祥图案、吉祥物,等等。实际上,吉祥民俗是人们心理观念的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期望福禄喜庆、长寿安康、万事顺利的心理倾向。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心理倾向,人们便赋予特定的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以神秘的光环,并加以区别对待,利用这些特别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能够驱灾辟邪、去秽除魔、趋吉避凶,而且它们能带给人们平安好运、幸福安康、吉庆祥瑞。

在中国丰富博大的文化中,吉祥崇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甚大。吉祥崇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功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生活得更加美好,它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因而源远流长,对现代生活仍有积极影响。

二、吉祥符号

吉祥符号是指在吉祥的观念和信仰支配下,通过联想等方式制作出来的吉祥图案和吉祥物。

(一)喜神

喜神即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尤其在婚礼中。迎喜神时,可在历书中查询喜神的方位。

(二)财神

俗称招财爷。财神有多种:赵公明、比干、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陶朱公,还有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子贡和三国时的关羽也被奉为财神,都各有传说或史料为依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财神“主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凡讼冤申抑,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使之宜利”。

(三)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关于月下老人定姻缘的传说很多,流传较为广泛的是唐人李复言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中月下老人为韦固定婚姻的故事。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清人沈复《浮生六记》中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月老祠,成为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姻缘之所,杭州西湖白云庵右侧月老阁有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道出了“月老”的心愿,也是民众的美好心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四)“喜”字

“喜”字的初文是用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喜笑的口形,表示喜庆的典礼。后来,又用一双手捧着一个“吉”字,下面加一个喜笑的口形。从古至今,“喜”字都是用来表达愉悦情绪的,中国人素有的“喜”字情结使得人们用它代表整个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使“喜”成为五福(福、禄、寿、喜、财)之一。“喜”字有两个图符,分别是“禧”和“囍”。“禧”字多用于诸如春节等节庆场合,表达一切顺心、万事如意之意。“囍”字,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五)八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或“暗八仙”,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

(六)喜鹊

喜鹊古时候被称为“神女”,民间俗称为“喜鸟”,因为其体态轻盈、鸣声响亮,也因其不辞辛劳帮助牛郎织女完成一年一度的相遇,人们将喜鹊看作代表吉祥的喜鸟。每每看到喜鹊栖枝或听闻喜鹊鸣叫,人们都认为是喜事临近的征兆,故俗谚有云:“喜鹊叫,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所以,喜鹊也是“报喜”鸟,俗谓“灵鹊报喜”,它也被人们认为是幸福吉祥生活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喜鹊随处可见。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喜鹊历来被文人墨客吟咏,而作为祥瑞图案,喜鹊则被广泛应用于书画、家具、器物中,表达喜庆之意。

(七)倒贴“福”字

“福”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吉祥字。福字从示,与祈祷有关,其本意是祭祀时的供品,用于祭祀的供品在民间被认为是吉祥物。把供品分给大家称为散福,表示把福神所赐之福散给众人。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国人有在门窗上贴上大红的或红底烫金的“福”字的习俗,以示“迎春接福”。人们喜欢把“福”字倒着贴。传说有一个人在春节贴“福”字时不小心贴倒了,头朝上底朝下,过路的人看了便说,“福倒了,福倒了”,因“福倒了”与“福到了”谐音,人们认为这是个好彩头,都纷纷效仿,倒贴“福”字。

(八)五福吉祥画

“五福”在《尚书》中指长寿、富贵、健康安宁、遵行美德和高寿善终。后世民间则把福、禄、寿、喜、财称为五福。因为蝙蝠的“蝠”与“福”同音,人们便用五只蝙蝠来比喻五福。传说中蝙蝠是长寿的动物,蝙蝠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象征着长寿、福气、吉祥和幸福。蝙蝠进入家门是“福临门”的征兆。中国民间有《五福和合》的吉祥图,图上五只蝙蝠一齐飞进一个带盖的圆盒内,“盒”与“和”、“合”同音双关,这幅图表达了五福齐到、家庭和谐幸福的寓意。有名的杨柳青年画《五福临门》画了五个朝服天官个个拿着一道圣旨,上绘蝙蝠,象征天降五福于门前,饱含祥瑞吉庆之意。

(九)福寿三多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多福、多寿、多子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美好追求和理想。这种愿望通过形象的实物得以表达。中国民间的《三多图》大多由佛手、桃子和石榴三种果实组合而成。佛手的“佛”意味着神佛,又与“福”谐音,有幸福的寓意。民间也传说佛的手能握财宝,有财宝表示有福,所以佛手成为祈福纳吉的吉祥物。桃子代表多寿,传说王母娘娘有蟠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中国民间常以桃来祝寿。石榴是多子的果实,象征着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年画中的《福寿三多》画着三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各抱着或举着一种鲜果:佛手、桃子、石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十)如意

“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中国人尽皆知的吉祥物。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爪杖”(即俗称的“不求人”、“痒痒挠”)。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了。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孙权曾发掘出秦始皇使用过的一柄白玉如意。在清朝时,“如意”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之物。

(十一)门神

门神是中国民间贴在门上用于驱邪镇宅或迎祥纳吉的福神像。门神在中国民间受到普遍尊崇,新年撕下旧门神画像,贴上新门神画像成为中国人节令习俗。驱鬼镇宅的门神多为狰狞怒目、手执武器的武将,如钟馗、魏征、张飞、关羽。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捉鬼英雄,其他三位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在门神画像中他们都是经过艺人加工的夸张造型。迎祥纳吉的祈福门神多为天官、文官状元、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刘海等。门神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道风景,点缀了人们的生活,也表达了他们无灾无祸、阖家平安、祈福纳吉的愿望。

(十二)春联

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对联究竟是产生于何时何人之手,众说纷纭。但有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来大家都认为是创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推了近四百年。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春联表达了全家人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十三)寿星

寿星又叫老寿星、南极仙翁等,是与福星、禄星一样受人尊奉的吉祥神。相传他本是天上的一颗星,主管人的长寿,后多将之拟人化。现今我们所熟悉的寿星的形象多为:天庭饱满,大耳垂肩,白须飘逸,含胸拔背,一只手拄着龙头拐杖,杖上挂着葫芦,一只手托着仙桃,身旁有时还有象征“福”、“禄”的蝙蝠、鹿、仙童等。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长者,是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五福寿为先”,寿乃第一福,人若无寿,等于无福。所以老寿星是中国人家家户户欢迎的吉祥神,每逢过年或祝寿,总会挂上“寿星图”,供寿星像。对于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人们也会尊称其为老寿星。

(十四)寿桃

寿宴除了吃长寿面,再要吃的就是寿桃。桃很早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物。据说,人间的桃树,最初由巨神夸父的手杖变化而成。因此,在俗信中,桃木被赋予了辟邪的灵性。随着神灵观念的发展,又有了仙桃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传说。人们都熟知的《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一节。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三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成仙成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霞举飞天,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与天齐寿。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好多关于仙桃的神话故事。民间流传的众多传说,使桃成了仙物,成了长寿之物。所以许多祝寿的绘画、图案中,多以桃作为象征物,寿桃逐渐成了寿宴上的必备之品。

(十五)百寿图

所谓的百寿图,就是用各种书体写出的百个寿字。其中,又以篆书形体的百寿字最为常见。图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长形等。有的还在大寿字中嵌入小寿字。经过不同形体寿字的组合成的百个寿字,表达了人们长寿百岁、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精深的艺术。千百年来,百寿图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仍是人们庆贺寿诞的礼品。

(十六)松、鹤、龟

在祝寿图中,多用松、鹤、龟等来表达吉祥。广为流行的主要有松与鹤、鹤与龟的组合形式。如“松鹤延年图”、“松龄鹤寿图”、“龟鹤齐龄图”等,以表延年益寿、品格高尚之意。在中国文化中,松是长寿之木,它耐寒耐旱,四季常青,霜雪不凋,生命力顽强。古人将松寿命长的特点加以神秘化,使其成为长寿不老的象征。鹤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之鸟,其地位仅次于传说中的凤凰。古人认为鹤是长寿仙禽,鹤龄、鹤寿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之语。龟由于其寿命之长以及其灵性,也被人们所推崇,有万年灵龟之说。人们把百岁称为“龟龄”,来象征长寿。唐宋时以龟铭志、以龟为名的人很多。如唐代玄宗时的李龟年和宋代的杨龟山等,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对龟的喜爱。

(十七)貔貅

貔貅与麒麟、龙都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兽。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身无鳞,无毛,有翅,头生独角或双角,神态威武,凶猛异常,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这种猛兽分雌性和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但现在流传下来都没有分为雌雄的了。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传说中它非常喜爱金银财宝的味道,常常会咬回很多财宝博得主人的欢心。

(十八)贺年片

贺年片,也叫贺年帖。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人们在新年期间互相拜访时先要呈上一张名片通报姓名,那时的名片以竹木削成,故称“名刺”、“名谒”或“通刺”。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木写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虽用纸,而仍沿用刺。”据史料记载,我国元旦、春节互送贺年片的风俗,兴起于明朝天顺年间,也就是公元15世纪左右。那时的贺年帖又叫“片子”,是用精致的梅花笺裁制,大约长三寸至四寸,宽二寸至三寸,上面写有受贺人的名字,下面注有贺者的姓名和地址,中间写着祝贺的吉祥语言,如“恭贺新喜”、“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新年步步高”之类。每值新春佳节,向亲朋好友寄上一枚精致的贺年片,表达亲情、送去祝福,已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祝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