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的新书写形式:拉丁拼音文字(1 / 1)

汉字是绵延3 000多年而未中断的表意文字,但一直有拼音的要求。汉字的拼音历史非常悠久,也非常简单。拼音可上溯到2 000多年前的“直音”(用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和“反切”(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这种直音和反切的方面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如果没有同音字,或者虽有同音字但不认识,直音就无法完成。反切的前提是要熟识许多足够用于反切的上下字,还要掌握拼合的方法,所以仍然是不方便的。

尽管如此,在此后的1 600余年,汉字一直没有出现新的表音方法。

用拉丁罗马字母来书写汉字,这种现象很早就有了。例如,用拉丁文字书写的中国国名Chin(秦,后变化为Chine,China等)。《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许多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中国地名,但这些早期的汉语译音还不是系统的拼音方式。

系统的拉丁字母拼音发端于明末的天主教传教士,他们的著述也开启了汉字拼音化的历程。1582年(明万历十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给汉字带来了罗马字母(亦称拉丁字母),汉字的表音开始走上字母化道路。

利玛窦长期苦学汉字汉文,创制了一套给汉字注音的罗马字母方案,并于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这是“中国第一个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1]。20多年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在利玛窦的基础上,于1626年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创建最早的完备的字母注音的中文字汇。《西儒耳目资》实际上是外国人编写的汉语辞典。对于汉语,它采用了字母注音,以便于天主教传教士学习汉语汉字。耶稣会士们发明总结了一些给汉字注音的方式,用来作为学习汉语汉字的工具,并且编著了一些中外文对照的字典。1867年,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伦敦出版了《语言自迩集》,目的是帮助英国人学习汉语。他创立的“威氏汉语拼音方案”,对中国后世的汉语拼音设计影响巨大。

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为了传教,他们尝试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为多种方言设计了罗马字母拼写法,在基督教内使用最多、最为著名的就是教会罗马字。他们创制了多方言的罗马字,用来翻译圣经,直接用拼音字母来书写汉字。

中国是个多方言国家,圣经方言译本于是应运而生。按现代方言学理论,汉语方言分为7种,即官话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除湘方言外,其他6种方言均有圣经译本。6种方言共有44个分支,其中26个分支有圣经译本。

圣经汉语译本从语体角度可以分为文言本、半文半白本和白话本3种。方言圣经属于白话本,又称土白译本、方言译本(colloquial version)。从文字形式角度来考察,圣经有汉字本、由传教士创造的教会方言罗马字本(missionary roman character version)、国语注音字母本(national phonetic script version)、王照官话注音字母本(Wang Chao-Peill phonetic script version)、汉字与外文对照本、汉字与国语注音字母对照本、汉字与王照官话注音字母对照本、汉字与教会罗马字对照本、盲文字本、威妥玛拼音本、快字本11种。

过去的圣经译本研究,关注点都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圣经“二马译本”、委办译本与和合译本等,极少涉及仅有区域性影响的方言版本。例如,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的《圣经在中华》(The Bible in China)中,涉及方言圣经的仅4页;汪维藩教授的《圣经译本在中国》中,有关方言译本的仅1页。它们都未能清晰地描述包括吴方言在内的众多方言译本的基本历史概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叙述,我们还需要搞清与圣经方言译本有密切关系的基本概念。教会罗马字,指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主要指基督教传教士用来翻译《圣经》和帮助教徒学文化的方言罗马字。它们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陆续出现的有厦门方言、宁波方言、汕头方言、海南方言、福州方言、上海方言、台州方言、温州方言、广州方言等,其共同点是只用于拼写本地的方言。这些方言罗马字在各地推行了几十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

从下面的1891—1908年出版的罗马字《圣经》的历年数量和按各方言分类的数量统计可知,基督教翻译并出版的教会罗马字《圣经》的数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广(见表5-1、表5-2)。

表5-1 1891—1908年历年出版罗马字《圣经》数量表[2]

表5-2 1891—1908年各地出版各种方言罗马字《圣经》的数量[3]

除圣经译本外,各地还出版过赞美诗、圣经故事等宗教读物,并出版过小学用的修身、历史、地理、生理、数学等课本或书籍。有些地方还用罗马字办报纸,如厦门、莆田的罗马字报纸都有50余年的历史,台湾地区的罗马字报纸至今仍存。如同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教会罗马字是通过拼音字母来记录文字,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学会,为当地民众学习文化知识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作为现代汉语拼音的最早渊源,教会罗马字还是汉字拉丁化运动的起源,对20世纪后的文字改革产生过作用。民国以后,随着国语运动的兴起,政府成立了推广国语运动的机构,制定了国语注音字母,教会罗马字不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