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当代中国现实,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今天,更需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这一思想革命的实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人道的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成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把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因此是历史唯物主义。从扬弃旧唯物主义同时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双重视角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包括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本质所在,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有人类,就始终存在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相互作用的问题。人始终处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并且只能从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理解自然和理解历史。在这个相互作用中,现实就是人在改变环境对象的同时改变自身的双重过程。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理解为变革现实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仅从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而且以这种相互作用的实践观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它们不能在感性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事物和现实。如果说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种脱离实践的抽象形而上学的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就是对这种抽象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现实存在根本不是抽象的物质或者抽象的精神,而是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体过程。因此,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关系中解释现实,解释事物,形成正确理论,并依据正确理论指导改变现实的实践。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核心范畴,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才能把握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才能理解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之后100多年里的生气勃勃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以实践的观点否定而是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用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这是现代启蒙哲学和启蒙思想的基本任务。作为现代启蒙思想的批判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立场上。对马克思来说,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任务已经完成。新的任务恰恰是揭示现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将现代唯物主义称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等,批判这些唯物主义没有实践的观点,只是从物质世界本身来看物质,只是看到自然对历史的作用,而看不到历史实践对自然的作用。这些唯物主义甚至用理解自然世界的方式理解社会历史,诸如将人理解为机器,将社会理解为机器,等等。通过批判这些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历史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不再是抽象的自在的物质世界,而是在物质世界中展开的超越物质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相统一的现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就不是自在之物,存在也不再是指广延性的实体,而是实践中介的现实存在关系、存在方式、存在结构和存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存在才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才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才成为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看到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恩格斯曾经引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明,费尔巴哈也知道不能用自然物质世界的逻辑来理解人类历史,人类历史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殊性。但是,意识到这种差异的费尔巴哈却用爱、宗教情感来解释历史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像费尔巴哈那样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用自然物质世界的逻辑理解历史导致的庸俗唯物主义,同时又批判费尔巴哈从内在的精神因素理解历史陷入的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践的观点理解历史,强调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的统一,批判割裂自然与历史导致的抽象对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立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既不是按照自然的必然性展开的过程,更不是按照人的主观意志展开的唯意志论过程,而是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辩证过程。在这一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点。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恩格斯曾经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同时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批判旧唯物主义看不到历史的特殊性,用物质世界的眼光理解历史;批判历史唯心主义从观念和精神出发解释历史,陷入了主观主义。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打破这种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的抽象对立,形成了一系列理解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指导,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辩证的客观性立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看来,历史研究是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阐释历史的过程,因此要坚持客观事实描述和主体价值评价的辩证统一。这是一种辩证的历史的客观性立场,而不是抽象的客观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德国唯心主义的历史编撰学是在“纯粹精神”的范围内兜圈子,历史变成了纯粹思想的过程,思想一个吞噬一个,最终都消失在“自我意识”之中。与此同时,他们也批判脱离实践关系的抽象客观主义。马克思指出,所谓客观的历史编撰学正是脱离活动来考察历史关系,具有反动的性质。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既反对离开现实历史过程和具体事实任意剪裁和编织历史的主观主义,同时也反对脱离现实的实践关系,将历史研究看成事实的简单收集和罗列的客观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客观性不是脱离历史实践和历史主体的抽象客观主义,而是指在把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实践关系,在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中对事实和事件进行辩证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历史研究是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客观陈述与主体解释之间的辩证统一。
发展的历史性眼光。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历史的发展就是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诞生过程。因此,我们要将历史事物放置到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中进行把握,研究事物之间,以及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与联系,而不是以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不能用僵化的观点理解发展了的现实。当然,也不能用今天的观点来苛求古人,不能指望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是要求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而不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马克思就曾经说过,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主义不仅以这种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恩格斯曾经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正是用这种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马克思主义本身才能不断与时俱进,生机勃勃。
能动的主体性精神。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和过程性观点并不是脱离历史主体性的抽象。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将历史看成是机械的宿命论过程,突出主体性思想,不仅将历史研究而且将历史过程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展开过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历史不过是追求着人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作为历史的主体被看成是自我实现的目的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历史是人作为主体参与、介入和变革现实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突出地强调改变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实践主体性精神。这种实践主体性精神,曾经为我们站起来的革命斗争和富起来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在我们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这种实践的主体性精神将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当代现实
马克思曾经说过,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也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理论与现实之间从来不是一种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历史就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实践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强调实事求是,在现实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而且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强调正确的理论是指引实践道路的旗帜。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把握现实、引领现实,才能使实践沿着光明的道路前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把握当代中国现实,正确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批评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客观评价中国站起来的革命历史,反对歪曲过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这一飞跃的实质就是在中国民族复兴的艰苦历程中,实现真正站起来的伟大使命,为富起来和强起来提供了历史前提和基础。曾经一段时间,出现打着客观研究的旗号任意抹黑和歪曲革命历史的虚无主义倾向,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地评价革命战争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革命历史的丰功伟绩,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评各种歪曲、抹黑、攻击,是我们能够坚定走向未来的基本保障。
正确评价富起来的改革历程,反对否定现实。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建设,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贪污腐败,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等。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方位,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历史唯物主义是重要的思想武器。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人看不到今天的巨大历史进步,看不到改革开放实现了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分不清主次,夸大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甚至存在用前四十年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倾向。用过去否定现实,这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201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要坚决反对抽象否定现实的历史虚无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评价中国富起来的伟大成就,实事求是地研究矛盾,化解矛盾,不走老路、歪路、邪路,才能坚定改革发展方向,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道路。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引未来,反对否定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否定未来的历史方向。这种观点将未来看成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好像只有手边的、眼下的东西才是现实的、客观的,陷入了抽象的客观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眼里只有过去和当下,根本看不到理论、思想、信仰在历史中的作用,看不到在正确思想指引下超越现实的未来历史。它否定理想信念,主张活在当下,得过且过,缺乏历史担当意识和历史开创精神。只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历史观才能揭示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发扬实践的主体性精神,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雄伟气魄开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今天中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首要的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就是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现实,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结合起来,为谋求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