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1 / 1)

中文组儿童平均有2.42个自我描述的句子,英文组儿童平均有4.60个自我描述的句子。经过统计检验,英文组的自我描述明显多于中文组。

把儿童自我描述的句子分成两类:个人的和社会的。个人的包括个人品质、态度、信念以及不与他人有关的行为。例如,“我是诚实的”;“我爱读书”。社会的包括个人的社会角色,人口统计的以及团体成员。例如,“我住在香港”,“我是一个学生”。还包括重要的他人、关系等。例如,“我有许多朋友”,“我姐姐正在上高中”。

将个人的描述得分与社会的描述得分之比作为自主自我(autonomous self)的得分。英文组的自主自我得分为1.81,即个人描述远多于社会描述。一个典型的自我描述如下:“我喜欢打网球……噢,我喜欢跳舞;噢,我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我喜欢做家庭作业,我喜欢游泳……我喜欢,噢,我有一个运动员偶像,一个歌星偶像。”

中文组自主自我得分为0.78,即社会描述的多于个人描述。一个典型的自我描述如下:“写我的家庭吧;写我妈妈,爸爸,我兄弟;我家住在九龙塘。”

自传记忆

对儿童回忆的4件事也按个人的/社会的比例计算,结果表明,英文组得分为1.30,说明英文组小孩回忆出来更多的个人事件;而中文组得分0.97,说明中文组的小孩对个人事件与社会事件的回忆数量差不多。

下面举两个典型的回忆:一个是中文组的;另一个是英文组的。

中文组:有一次,同班同学和我正在设计板报。有个同学想让我们使用他的设计,但其余同学都不喜欢他的想法,我们不知道怎么办就和他争论起来。我们全都大叫大闹起来,后来班主任老师来了。班主任老师也认为他的想法是错的。这样,我们又重新设计板报。这段回忆聚焦社会互动、团体活动以及他人的角色。英文组:诺,我常常与别人争辩,因为这是我的个性。我喜欢争辩。最近我赢了一场学校的科学竞赛,当我获奖时我告诉了我的一位朋友。但他就是不相信我会获奖,我有点生气,因为他一直是相信我的… …诺,基本上,后来我想他是有点自私和轻视我,于是我决定不理他几天。这段回忆特别重视小孩自己的作用,意见和看问题的角度。

上述关于香港双语儿童的实验表明,双语儿童能够顺应语言作出符合与该语言背后文化关于自我的种种反应。在使用中文时,这表现在回忆自传记忆时社会的事件与个人的事件数量相近,对自我作描述时社会性的描述比个人品质的描述更多;相对而言,在使用英文时,双语儿童回忆自传记忆时个人的事件多于社会的事件,对自我作描述时个人品质的描述远多于社会性的描述。而上述的实验结果,经过研究人员加工处理后,大致上确认了主要的原因是语言背后文化价值而不是语言本身所致。

有关香港双文化自我的近况,伍锡洪等人在一系列研究项目中发现,大约有50%的大学生拥有中西双文化自我,他们在中国人自我和西方人自我的两个独立测量表上,均表现出超过中性的正向分数。其余的大学生,多数拥有单文化自我(即是强中国人自我/弱西方人自我,或强西方人自我/弱中国人自我),但是也有少数人是零文化自我(即是弱中国人自我/弱西方人自我)。拥有双文化自我的大学生,在多项实验中,都能够顺应中国或西方文化而作出该文化的自我行为和神经反应(伍锡洪丶叶嘉雯丶吴挺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