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文化自我的测量(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1 / 1)

陆洛和杨国枢使用他/她们构造的量表,对台湾大学生和社区成年人共839名进行了双文化自我的测量(Lu & Yang,2006)。

测量中“个人取向自我”(西方人的自我)包括四个项目:独立性(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实现自我,实现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我决定(在生活中我自己做重要的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竞争(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是在一切方面都要胜过他人);一致性(不论我同谁在一起我的行为举止是一样的)。“社会取向自我(儒家传统的自我)”也包括四个项目:情景自我(我认为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面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我修养(我们应该专注于精神上的修养,而不是物质享受);社会敏感性(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将隐瞒我真实的想法和偏好)。

测量的结果表明,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相关不显着。这说明这两种取向的自我在中国人(台湾)身上是存在的,两者不是同一个东西,是可以清楚地区分的;还有,社会取向的自我明显强于个人取向的自我。

陆洛等人(Lu et al.,2008)还比较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双文化自我,得到了有趣的结果(见表7.1)。

表7.1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双文化自我的比较

中国大陆有364名大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和山东)和178名成年人参加。中国台湾有884名大学生和374名成人参加。表7.1的数字为每个项目的得分。F代表统计检验。*表示两数比较有显著差别(显著差别的意思是两数的差别由某种原因造成,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例如,在“个人取向自我”总分上,中国大陆学生82.58显著大于中国台湾79.97。从表7.1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大陆个人取向自我强于中国台湾(82.58统计上显著大于79.97)。这一点与有关研究是一致的,反映了中国大陆人急切现代化的心态。但是,两岸中国人在社会取向自我方面无差别(89.16与89.55在统计上无差别)。这可能反映两岸中国人都受到悠久的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总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人都具有双文化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