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国人的双文化自我(1 / 1)

一、双文化自我的概念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台湾心理学家陆洛和杨国枢(2008)概述了中国人的双文化自我:“当华人社会从小农经济的生产系统走进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生产系统时,当代华人就必须越来越常与其亲密关系网络之外的人互动。因此,在一个繁荣的现代华人社会中,传统的‘互依包容的自我’与现代的‘独立自主的自我’便都有其生存和适应的功能,缺一不可。”传统自我是社会取向的自我(the social-oriented self),它有如下一些特点:①中国人的自我不仅是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也是现实理想社会的工具。②中国人自我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达到自我与社会的合一。③中国人自我的边界不断地扩展以包括愈来愈多的他人,这是自我修养的结果。西方人的自我是个人取向的自我(the individual-oriented self),强调个人的天分、潜能、需要和权利,强调个人奋斗,强调独立自主的,与众不同的个性。西方人的自我不包括任何其他人(亲属、朋友等),西方人的自我是与社会的、自然的背景分离、对立的个体。总之,中国人传统的自我就是儒家传统的自我,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和谐,它类似于互倚的自我(interdependent self);中国人现代的自我就是西方人的自我,强调自我是独立自主的、自由的,因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它就是独立的自我(independent self)。陆洛和杨国枢(2008)还指出,随着台湾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繁荣的工商社会迈进,西方的价值观念随之而来并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并存。虽然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例如,孝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仍十分流行,但西方的价值观念,诸如尊重科学,强调独立,强调个人奋斗,却迅速增加其影响,这特别表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和城市居民身上。这样,在台湾社会就出现了中国人双文化的自我,即同一个人既有儒家传统的自我(成分),又有现代西方人的自我(成分)。

中国大陆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2年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形势下迅速崛起,目前在经济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繁荣的工商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从农村来到城里打工(俗称农民工),他的身影遍布工厂、建筑工地、饭馆、城市居民家中(家政服务)。他们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人,这些陌生人是他们农村里熟悉的亲密关系网络之外的人,但他们必须越来越多地与他们打交道。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农民工必须独立处理问题,自己做决定。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村的父母、亲属帮不上忙。久而久之农民工培养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强调个人努力、个人奋斗是做事成功的关键。这样,作为农民,农民工保留着儒家的传统自我,强调孝敬父母,强调邻里和谐相处,更多地考虑他人、社会的期待;但同时农民工也开始强调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愿望是他们能够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生存的基础。这也就是繁荣的工商社会里独立自主的自我。

中国大陆经济上3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西方文化迅速的传播与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和城市居民比农民更多地接触到西方文化,更多地受到其影响。因此,像台湾社会一样,中国大陆社会产生双文化自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