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诱发遗忘(1 / 1)

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材料的学习或对信息的编码加工;其次是信息的存储阶段;再次是把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即回忆出来,认出来。提取诱发遗忘(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指的是,当一个人提取存储着一部分信息A时,同时也抑制(压抑)了存储着的另一部分信息B,导致不能提取B(Anderson et al.,1994)。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要求西方被试对材料进行自我参照加工的条件下,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而好朋友参照和他人参照(公众人物参照)加工的条件下都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Macrae et al.,2002)。关于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自我是一个独特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有关的记忆内容对于个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记忆材料会得到精细的独特性加工,所以对这部分材料进行提取时不会对其中的任何部分产生抑制,也就不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而在好朋友参照和他人参照条件下,材料得不到像自我参照条件下的独特性加工,所以会导致提取造成的遗忘。总之,自我参照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表明,自我参照在记忆的提取阶段的优势。而在自我参照效应中自我参照的记忆优于他人参照的记忆则表明,自我参照在记忆的编码加工阶段的优势。

杨红升等人(2004)从中国人的互倚型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独立型自我出发,设想不仅中国人的自我参照不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这与西方人的自我参照结果一致),而且母亲参照也不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因为中国人的自我包括母亲。实验结果证实了设想的正确性,即对中国人来说,母亲参照的确不会出现提取诱发遗忘。用几个例子说明实验结果,大致是这样的:①自我参照:当被试回忆(提取)出“我昨天买了一个篮球”时,被试也能回忆出“我大前天买了一只台灯”。②母亲参照:当被试回忆出“我妈妈在报摊上买了一份杂志”时,被试也能回忆出“我妈妈上星期买了一对灯笼准备过年”。总之,提取自我参照加工的材料和母亲参照加工的材料,不会造成遗忘。③他人(赵忠祥)参照:当被试回忆出“赵忠祥前天在书店签名售书”时,被试多半会忘了“赵忠祥昨天在露天篮球场打球”。换句话说,被试提取他人参照加工的某部分材料时,会对他人参照加工的另一部分材料造成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