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理念,北京行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1 / 1)

史枫 张翠珠[1]

一、背景

2017年9月,第三届国际学习型城市的大会在爱尔兰的第二大城市科克市进行。科克市是一个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创建学习型城市很有特色,全球闻名,是第一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章的城市之一。这个小城市举办的第三届大会提出的大会主题是“全球目标,本土行动:面向2020和面向人人的终身学习”。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到目前已经举办了,首届2013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2015年9月在墨西哥城,然后是2017年9月第三届在科克。三次大会的主题与核心内容有不少相近之处,其中一点十分突出就是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鲜明的关键词。同时,三次大会每隔两年的举行还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首届和第二届大会在内容上理念层面上的东西还比较多,提出了多方面的期待,到了第三届大会,明确提出来要有行动。

北京作为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举办城市,在学习型城市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头,在世界上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届大会产生了多个会议成果,其中最具有贡献力的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北京宣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提到学习机会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终身学习给社会带来的红利,等等。首届大会召开的三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北京市出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简称为《北京行动》。《北京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北京宣言》的一个呼应,这个列出来了十大工程,提出“到2020年建成以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广大市民的良好素质为支撑,学习资源丰厚、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活力涌现的学习型城市,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夯实基础,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行动的两个支柱

(一)第一个支柱: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

相对于国民教育体系,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北京作为全国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发展的重心和关注点都放在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之外的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农村的农民教育等,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很不够。我们的教育依然比较窄,不是大教育,也不是终身教育。另外,是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强调如何使终身学习更加便利,更加易得。北京有16个区,每个区都有社区学院,或者社区教育中心,在推动终身学习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不少这样的机构建成了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北京正在尝试把社区学院建设为市民身边的大学,将来这些大学可以跟北京知名的高等学府相媲美。北京开放大学及其很多个分校也是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推动网络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结合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北京努力尝试从技术、方法、网络、资金、平台、人力等多个方面来优化终身学习的服务和支撑。

(二)第一个支柱: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学习型组织建设包含了学习型企业、学校、医院机关等各类单位性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街道、社区、乡村等区域性学习型组织建设。北京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学习型企业的评估,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都非常好。后来,北京在学习型企业的评估和建设基础上又推进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医院等的建设促进。这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还包括了学习型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学习型新村的建设。北京探索开发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一系列评估指标,这些指标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三)基于两个支柱的发展模式:学习型城市建设亭屋模式

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模式有四个要素: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效。我们用中国特有的亭子结构来表现,即“亭屋”模式。亭屋模式体现了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见图1)。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是“亭屋”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核心内容。终身教育体系包括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正规、非正规与非正式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重点在于工作场所、社区、家庭教育以及老年人、流动人口、残障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重点在于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提供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学习型组织建设包含了学习型城区、社区等区域性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单位性学习型组织建设。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制度和体系是“亭屋”的地基,是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保证。包括政策保障、领导及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宣传保障及研究保障等。

亭屋顶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成效。从服务对象看,成效包括个人、各类组织以及城市本身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获得的收益:个人教育水平、就业能力的提高;组织内部学习体系的完善以及变革、创新能力;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图1 学习型城市建设亭屋模式

亭屋模式的每个要素都由若干实施要点组成。因此,与“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对世界各国建设学习型城市具有指导、监测作用一样,亭屋模式既为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实施路线图,据此开发的学习型城市指标体系也为测量学习型城市实施进程和发展状态、水平提供了工具。

三、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行动的两个引领

(一)第一个引领:基于评价的引领和持续推进

北京在推进学习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为了让全民教育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整个社会中普及,使得各类组织、各个社区、各类区域中的市民有一个良好的接受度,一个重要的途径方式就是推动通过评估来推进。这里面除了学习型企业评估、学习型学校评估还有学习型家庭、学习品牌评选,还有学习型街道、学习型乡镇的评估。除此之外,北京还有一个更大范围的以评促建,就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先进区和示范区的评估。北京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根植于各个区域的发展,各个区域也完善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协作机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激励及措施,如此北京才形成了学习型城市建设从上到下的有机网络,对于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价值。从2002年开始北京进行学习型城市建设先进区的评估,经过了十几年在2016年都完成了先进区验收。16个区加上燕山地区都已经进入学习型城市先进区的行列,北京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学习型城市不断地深入发展。

(二)第二个引领:基于项目的引领和带动发展

除了评估之外,北京还探索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在学习型城市先进区和示范区的评估中,在学习型城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中,培育了很多特色项目,这些特色项目在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西城区的市民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探索,在全国都是最早的,对于西城区市民终身学习的带动特别显著,收到的效果市民十分认可。北京在创建学习型城市进程中,倡导各区结合区域的发展,结合市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强加三级社区教育的网络建设,把学习型城市建设跟城市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比如,结合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创新,门头沟区提出以文化人,依学治理,就是通过学习来达到社会社区治理方式的一种转变,通过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影响力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其他的例子还包括顺义区提出的“以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助推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推动新型市民教育体系发展”等。

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行动的五个结合

(一)第一个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教育综合改革相结合

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当中,它首先跟教育的关系是最为直接的,这里面学习型城市的很多方面教育是发起部分,也源于教育、学习,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有29家委办局,教委是首要的牵头单位。同时,学习型城市建设,也改变了教育,让教育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也更加灵活,这样一个变化,形成一个大教育、大统筹、大开放和大格局,另外,全民教育正在向全民终身学习转变。今天的教育论坛主题是学习方式变革,很多的专家都提到由教育转向学习。那么在社区教育的层面,也有很多的探索和改变,包括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

(二)第二个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经济提升相结合

学习型城市建设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大家知道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吴峰教授是专门研究教育和企业大学的专家,他提到这样一个理念,企业也是培养人的地方,工作场所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在此不妨举一个例子,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对于区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大兴区新机场的建设,需要的人力、需要的培训、需要的拆迁、怎样能够更好地协调和进行,这里面其实还有其他的方面,包括农民的增收致富;朝阳区社区教育与社区特定人群的需求紧密结合;密云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新农村建设,等等。

(三)第三个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文化提升的结合度非常高,助推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教育和文化本身来讲就是分不开的,尤其在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层面,我们通过推进学习型城市,让教育和文化找到了更好的连接点。比如,朝阳区进行的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石景山区开展的中医药健康文化进社区,门头沟区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示范过程当中探索的以文化人,还有顺义区、通州区包括朝阳区都在开展楼门文化的建设,大兴区多个乡镇积极传承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产生了特别好的效果和影响。

(四)第四个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相结合

北京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同社区治理有效结合。我们整个社会的变迁非常显著,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单位人,后来都成为社会人。社区的治理情况、治理的程度、优化的程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学习和社区参与,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和提升社区建设的意识、能力,包括政府倡导的社区教育志愿者行动,这一点在石景山区做得特别突出。成立社区教育志愿者协会,培育社区教育志愿者走进社区,带动并组织身边的市民参与学习活动,促进社区治理的改进和完善。

(五)第五个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相结合

学习型建设的创建与发展本身包含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产与生活的环保方式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倡导的,我们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当中提出来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强化绿色学校的建设,同时推进如何助推区域绿色发展。比如说延庆区在2016年通过了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的评估,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学习型城市与区域生态和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因为延庆区是一个生态涵养区,在2019年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还要举办冬季奥运会,绿色发展是主基调(见图2)。

图2 学习型城市建设五结合模式

归结前面的五个纬度,我们最终提出北京学习型建设的五结合模式,这个五结合模式就是学习型城市建设与从教育综合改革、经济提升产业转型、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的结合与互动。它们跟学习型城市建设也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比如说教育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水平,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学习型城市的一个基础,我们知道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些城市在学习型建设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这跟它们的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分不开。另外,学习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其他方面,所以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助关系。

第三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有一个特色,就是让获得学习型城市奖章的城市的市长给一个寄语。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先生给第三届大会的寄语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将助推北京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建成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不难看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最终可以归为可持续发展。

[1] 作者简介:史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翠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