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思考(1 / 1)

王建平[1]

教研员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察与思考,用专业去改变教学、改进教学,通过教研方式转变来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研来讲,更加注重实际层面的具体工作,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加注重实践层面的落实,通过实践性研究,使核心素养这样的理念落地,对每一步教学流程的改进,以及所学习内容的丰富,从而具体地使学习方式改进能够落实在课堂层面,让学生在实际获得当中能够成长和发展。结合这样的认识以及小学学段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研究的一些做法、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背景

(一)政策落实层面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14年11月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意见》;2015年7月颁布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要求“各课程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二)核心素养落实的角度

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已为教师所熟知。在落实核心素养,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过程当中,教研也充分认识到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教学的发展,已经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整体的学科教学,也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进行转型。

(三)教研活动的需求层面

对于教研,离不开的就是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北京市的各个学校在进行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非常丰富多彩、生动的实践。在课堂中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比如:

(1)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交涉社教的相关教学内容到底如何整合安排,体现融通与实践。

(2)如何围绕同一主题整合多个学科设计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体现整体与递进。

(3)如何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契合点,体现融合与优化。

从提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落实10%,学校基于校本的研究,呈现了大量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支持力到底如何。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成立了研究团队,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抓住关键,明确主要的环节,进行研究与工作的推进。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路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思路,分为三步:第一步,引领教师们进行了主题学习与跨学科主题等相关概念的学习,希望教师能够明确这些核心概念。第二步,开展案例研究与实践,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跨学科、跨学段的主题学习活动及课程构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词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案例的研究。第三步,即基于案例的分析与策略提炼,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对于教研人员需要对实践进行总结,提升经验,并进一步地传播,让更多的学校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借鉴。所以在研究中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实现改进。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分类

主题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方式,是从课程内容出发的教学方法。主题学习是以主题的形式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新型课程方式。主题学习,是一种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对象。基于这样的理解,对跨学科、跨内容以及程度的不同,我们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文献研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即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科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学科拓展内容。

第二类是多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即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将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

第三类就是超学科主题学习,它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几乎不考虑课程领域、所学内容和课程。

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开展了实践研究。单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研究,以学科实践、拓展、整数学学科为例,围绕学科主题,从问题解决视角构建主题学习活动,如开心农场开心数、奇妙的对称现象、生活中的“圆”、奇妙的回音、数说校园绿化、设计秋游方案等。

围绕一个主题整体构建学段内容,融合多学科形成主题模块,如认识时间、秋天多么美、神奇的七巧板、我给小树做名片、我与课桌椅、植物的一生、民族之花、北京四合院、探秘七彩蝶园、话说脸谱、种心愿、桑树的叶子、升国旗、清明文化、绿色出行、美丽的海洋、汉字文化、寻找丢失的水资源等主题案例。

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课程,围绕一个主题构建阅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部分内容,贯通设计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如美丽季节、多样生活、动物朋友、自然奇观、快乐节日、走进名人世界风情、传统经典、我的梦想、家国情怀、科学探索、艺术世界等主题案例。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提炼

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也注重提炼策略,搞清楚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后,对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跨学科课程并提炼出思路与方法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教研价值所在。从研究者的视角切入,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注重在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中探索路径,提炼策略。

(一)活动设计的IPO原则

以主题整合多学科教学内容,从主题切入组织教学内容,以实践性活动来开展学习活动,以产品化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此实现“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结构、探究问题解决、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典型特征。

Ⅰ代表的是综合性,综合性是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强调以有意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考察或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为取向,强调要超越学科中心,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与互动,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学习、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综合学习与实践的意识,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形成综合能力。

P代表实践性,注重实践是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学习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基于“知行合一”理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O代表着开放性,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课程开发主体、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具有开放性。同时,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走出教室,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二)选题要注重现实情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充分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的视角,如课标呈现的各学科下重要的知识点及能力范畴;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下的大事民情、主要事件。以教师所开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升国旗为例,在每周一学生升旗的时候,升旗的速度和国歌的进度不同步,这是很多学校在升旗的时候存在的一个问题,应该熟视无睹吗?其实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去解决,这样升国旗就成为一个主题研究活动。

(三)应用跨学科概念图构建主题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跨学科概念图是一种用来帮助学习者利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相关知识,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就某一复杂主题进行外显表征和建构的心理工具。整合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都需要得到资源与工具的支持。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和目标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在跨学科知识建构过程中对与主题相关的不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建构,以及对作为学习过程基本组成要素学习活动的设计都有很大影响。考虑到跨学科知识整合的重要性,应用跨学科概念图这一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心理工具有效建构主题,并建立主题概念间不同学科取向的联系。跨学科概念图用于主题学习内容及目标构建的示例,可参考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主题学习内容及目标设计(见图1)。

图1 “手捧的幸福”主题学习内容及目标设计

(四)关注学习过程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设计与实施上,应强调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要在“调查”“考查”“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学科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好的主题,更需要切合的过程性设计来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学习过程时,首先,教师要寻找可利用的资源,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整合支持学习构成的工具,在资源与工具的支持下,学习者学习主体的角色得到体现,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充分认识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具有综合课程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新知是学科融合的产物,完成的任务是跨学科的体现,创造和展示的作品是综合学习的结果。同时,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教学,各个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师生和生生之间共同建构,从而跨越学校和社会、知识和现实之间的边界。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课例,在我们跨学科主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给予落实,针对社会现象问题提出了“如何让共享单车走得更远?”这样一个主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示交流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得到发展(见图2)。

图2 白家庄小学“共享单车”主题学习过程设计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

通过跨学科主题来构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用整体课程的视角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课程整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实践活动和课程本身的关系理得不清;第二,对确定选题而言,在学科内容精准、选题真实、有效利用学科间的大概念支撑和建立联系方面存在不足;第三,尚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多数实践活动重外在行为,轻内在反思,活动和学习尚未融合;第四,教师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阶段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不能把握好对学生的指导时机,关注生成问题,发挥有效的指导。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实践活动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学校对此逐渐重视并积极推进其开发、开设,但是课程开发存在随意性,或是依旧按照学科教学方式进行。总之,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学科内实践拓展,还是跨学科综合实践,都需要站在学校整体课程视角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课程整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今天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触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融通,需要把学生放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完整地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构建与创新实施,正在成为一个有力支点,助力实现实践育人的新样态,以术致道,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核心素养落地。

[1] 作者简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