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女性电视栏目:两种对比鲜明的趋势(1 / 1)

本节涉及的女性电视栏目主要是综合频道中的女性电视栏目,以央视《半边天》和湖南卫视《天下女人》为代表。2010年7月底,经历了坎坷发展的《半边天》已停播,[21]而《天下女人》则继续播出。前者在访谈中渗透社会性别意识,后者以名人访谈为特色,这两个栏目的特色和彼此的命运值得研究和关注。

一、《半边天》及其女性发现

《半边天》是央视曾经的唯一一个女性专栏,其坚持性别意识传播的精神导向,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姿态,在坎坷中发展。在女性电视媒介普遍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它成为坚守社会性别意识、挖掘人物心灵和展示女性特质的一个平台。

1.定位在坎坷发展中逐渐明确

《半边天》自开播以来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定位逐渐准确、清晰。诞生初期的《半边天》并没有熟练掌握和运用性别意识来看待问题,节目一方面热情报道在各行业取得成就的女性,又大量传播只与女性有关但与社会性别无关的信息,存在性别盲点。1997年1月,《半边天》强调以“展示时代女性风采,监测女性社会形象,传播女性关注的科学、生活知识,促进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家庭和睦”为宗旨,但在展示什么样的女性风采上有偏差。由于过分强调女性的靓丽形象,夸大女性美貌的外在价值,过多报道城市白领的生活以及市场流行的前卫时尚和超前消费,染上了“脂粉气”和“贵族化倾向”。

节目编导的性别意识缺失导致《半边天》非此即彼的偏差,而性别意识不是天生具有的,也没有渗透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由此对节目制作者进行性别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1998年9月22日,栏目邀请学者对编导和制片人进行性别培训,促进其性别意识的觉醒。1998年10月,一位编导录制的关于女性隆胸的节目传达了这样的观点:“女性天生爱美,理想的身材是女性的追求,隆胸后的曲线增强了女性的自信……”制片人果断地停播该节目,因为其不介绍促使女性隆胸的社会原因,不改变女人被看的传统视角,这反映出节目组成员中决策者社会性别意识的增长。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保证了栏目的稳定发展。1999年1月,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三位女性赵淑静、寿沅君、牟彦彦共同组成决策班子,在栏目内实现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保证了栏目稳定健康发展。此时,《半边天》的女性形象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质量上摆脱了作为社会配角或男人附庸的倾向,成为具有独立品格、有主体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的社会形象。[22]2003年,《半边天》通过改版将收视对象扩展到男性,话题开始涉及男性和女性,力求促进两性的沟通了解。此后,栏目虽然从央视一套调整到央视十套,但其一直坚持社会性别意识,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思路。

从对社会性别的茫然到有意识地把社会性别纳入节目,节目制作者不仅展示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原因,其对一些“问题女性”的背后成因分析更令人关注。对信息的解读从表面深入里层,并坚守社会性别意识,《半边天》由此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

2.张越:以平实的视角理解和倾听

《半边天》的特色之处在于它除了关注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之外,还有主持人张越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1995年,张越因在客串《半边天》的一个小板块《梦想成真》中表现出色,成为《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并在主持中不断深化主持理念。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普通人所经历的社会巨变,用智慧和真诚与被访者进行沟通,讲述平常人的故事。每次播出之前,主持人都以一个非常平易的开场白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好多年了,咱们一直在这里见面。最近过得怎么样?有什么话就说,别憋着。过得不容易,还在努力。烦着,也高兴着。女人都这样,男人也一样。半边天,是我们共同的家。”相比之下,《天下女人》在节目开始前则先播出特约赞助的广告商,在节目开始之初再次播出冠名商的名字。主持人亲近平实的主持风格使《半边天》成为充满平民味道的女性节目,这与《天下女人》充满商业广告宣传的开场白形成鲜明对比。

3.《半边天》:发现普通女性的价值

作为央视唯一的女性栏目,《半边天》关注女性群体整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记录、探讨。节目汇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女性,通过讲述令人感动的女人故事,来展现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爱女性健康,促进两性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半边天》记录的女性来自各个领域,她们有不同的事业、生活之路和情感故事,但共同之处是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在遇挫时表现出的信心和坚强。节目细心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女性身影和足迹,通过女性意识进行放大,分析女性的遭遇和感受。《半边天》里的女性不是遇挫时爱流泪、温柔可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子,而是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得到社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的普通女性。在可以找到的2003—2005年的40多期《女性记录》里,呈现出不同领域的40多个女性人物[23]和少数男性形象。2004—2005年,《半边天》谈话对象的所属领域更加突出普通女性的话语空间,涉及社会边缘女性,如吸毒女等,也触及一些问题性话题,如母亲如何挽救网瘾女孩等。2006年,《半边天》分类更加明确,一周五次节目,各有各的特色。[24]无论是平凡还是不平凡,节目中的女性都有坚定的意志、追求、乐观和智慧理性,而非单面的、传统的女性,以此展示女性的多样人生和内在特质,发现女性价值,即既追求工作的成就,也注重生活质量和内心愉悦。因此,在诸多女性电视媒介中,《半边天》的女性意识最为突出和强烈,它能够发现女性的觉悟,肯定女性的价值、优势和力量,从性别角度积极发现女性的问题,从社会的角度否定女性是弱者的观念。

二、《天下女人》:关注都市女性的精神世界

2005年1月,湖南卫视和阳光文化共同推出女性谈话节目《天下女人》,由杨澜担任主持,同时邀请明星嘉宾参与,共同探讨女性话题。节目定位于轻松、活泼的风格,面向25-38岁的都市女性,以演播室谈话的方式讨论女性关注的时尚话题,以及女性的喜悦、烦恼、渴望、困扰,关注都市女性的精神世界。

节目开始前首先播出主持人的开场白“酝酿美好 品位生活”,这与《半边天》的开场白“半边天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鲜明表现节目的宗旨,后者只告诉观众《半边天》是女性共同的“家”。在《天下女人》中,前来畅谈“女人经”的嘉宾多是名人,如濮存昕、刘仪伟、洪晃、蒋雯丽等,还有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在首期话题《我们欣赏的男人》中,洪晃谈自己对男人独树一帜的看法,潘石屹讲自己的恋爱过程,濮存昕大谈“男人”。栏目虽主打“女人牌”,却也受男性欢迎。用杨澜的话说,“这个世界上只要女人都快乐了,那男人也自然就快乐了”。

《天下女人》虽然面对25—38岁的女性观众,但不讲述生活琐事,而是从女性熟悉的生活与事例开始,通过“微言大义”的方式给女性的精神世界不断供给优质养料,以此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传递快乐和幸福。

《天下女人》的节目话题多样化,往往通过明星、名人或新闻人物讲述故事,来表现其女性特征或两性关系。谈论的内容多是女明星、知名女性、新闻里女性的生活和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一面,还有少数普通女性的非常事情。其中,女嘉宾的身份有学生、演员、运动员、学者、歌手、记者、作家、秘书、企业家等,所聊内容有工作、生活、感情中鲜为人知的喜怒哀乐。无论聊什么话题,《天下女人》都能从中嘉宾的讲述中发现光明、自信、乐观、进取、拼搏、努力等积极向上的内容。通过来自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女性的讲述以及主持人的引导,观众从节目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失望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保持自信,在紧张之余适当放松,在“为我”之余参与公益。《天下女人》以名人讲故事的方式弘扬真、善、美,展示天下女人百相,这种话题特征和嘉宾身份特征使节目内容具有名人效应或新闻价值,并能够以此吸引观众。

三、《半边天》与《天下女人》的对比分析

《半边天》高举社会性别意识的旗帜,在市场化压力下不改节目初衷,展示女性特质和价值,沟通两性关系,促进两性和谐,深得知识女性认可,[25]但其自播出以来数次被调整,最终被停播,而《天下女人》开播以来则从未间断。虽然学术界对以收视率定赢输的做法多有批判,[26]在如何平衡收视率的偏向上多有探讨,[27]但对这两个节目的分析还是较为欠缺的。对比分析这两个节目以发现其中的差异,或许有助于认识女性电视栏目的谈话类节目的规律。

(1)收视便利性的差异。《天下女人》的播出时间是每周六晚23:45分,播出时间虽然很晚,但恰逢周末人们需要放松,还是有时间收看的,再加上《天下女人》的节目风格多属轻松愉快型,[28]这决定其播出时间基本上不影响观众收看。《半边天》的播出空间和时间不断调整,无论2007年10月8日起恢复在一套播出,还是从2007年12月30日起在十套播出,播出时间不是深夜就是上班时间,不利于观众收看,这导致“半边天看不到半边天”。

(2)嘉宾和话题的选择不同。笔者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半边天》和《天下女人》在2009年7月—2010年4月和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播出内容进行分析,分别抽出28个和30个样本(表4-4,表4-5)。对比发现二者在嘉宾选择和话题选择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在嘉宾选择方面,存在嘉宾性别、身份、形象的不同。《半边天》多由普通女性参与,还有少数男性参与,男女嘉宾比例为1∶4;《天下女人》突出明星、名人和热点新闻中的女性,同时男性参与人数较多,男女嘉宾性别比是1∶1。二者都注意到女性节目应考虑男性观众,但《天下女人》的比例更大一些。在嘉宾来源方面,《半边天》的嘉宾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农村妇女、中学老师、警察、女干部、女经理、女设计师、残疾艺人、开国元勋的夫人、男医生、明星、普通母亲,其中只有3个明星;《天下女人》的嘉宾来源集中在演艺体育明星和新闻人物(包括网络红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两方面,二者的比例是5∶1。在嘉宾形象方面,由于《半边天》和《天下女人》的嘉宾职业差异大,因此嘉宾形象也有大不同。前者的嘉宾由于以普通女性居多,嘉宾的外在形象、气质、装扮接近生活中的普通人形象,化淡妆或不化妆,穿着普通服饰,有些嘉宾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后者的嘉宾以明星居多,其穿着打扮亮丽新潮、形象气质较好,普通话标准,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

在谈论的话题方面,《半边天》善于在普通女性身上发现女性特质,《天下女人》通过明星名人展示其情感及事业。《半边天》的访谈话题50%左右展现不同女性的风采,其余是反映女性特质、普通女性的情感生活、男性嘉宾的工作与爱心,主持人力图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女性共同的潜质,展示女性不同于男子的风采。《天下女人》的访谈话题80%以上是围绕明星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展开,其次是新闻人物的情感和生活。主持人通过聚焦不同领域内名人的情感,从不同侧面展示永恒的情感话题。

(3)谈话方式和谈话环境不同。《半边天》的谈话方式是主持人有限参与,谈话环境简单、普通、相对封闭,《天下女人》由多个主持人参与,谈话环境色彩明亮,有舞台感,谈话环境相对开放。

《半边天》的谈话方式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在前期,访谈者和嘉宾多是面对面对话,一张方形木桌,两个玻璃水杯,后方一个书架,形成一个装饰简单、普通的对话空间,相对封闭。对话者声音相对平静,主持人与嘉宾共悲喜,语言和动作的表演成分不强。到2010年,情况略有改变,简单的木桌变成带有艺术效果的桌子,色彩明亮的墙壁取代了书架,空间感和舞台感增强。节目中穿插记者回答观众的情感问题,以增强节目的实用性和接近性。同时,出现一些类似于法制节目用来制造紧张和悬念的沉重敲击声,或是一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富于变化的镜头进行空间转移,增加活泼度。谈话方式仍然是主持人引导嘉宾讲述,传播以单向性为主。因此,尽管谈话环境发生变化,但谈话风格总体变化不大。

《天下女人》的谈话风格灵活、开放、生动。灯光明亮,四周以明亮的粉色、淡蓝色、黄色来装饰,两张沙发摆成八字形,前方是一个透明茶几,给人一种开放的空间感。伴随着长长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台下的阵阵掌声,主持人从台下走到台上,嘉宾主持从幕后走来,以新鲜、有趣的事件引出话题,接着嘉宾伴随着掌声出现,这些因素有效地调动了现场气氛。在谈话中,主持和嘉宾谈笑风生,穿插谈话,插诨打科,摆脱了两人对面谈话的呆板局面。若遇到集体访谈的话题,会伴随音乐和舞蹈或外景拍摄。由于多人参与谈话,整个话题呈现鲜明的开放性,气氛活泼轻松。

(4)主持特点不同。《半边天》一直是嘉宾与主持一对一谈话,主持人以倾听为主,《天下女人》由杨澜及嘉宾主持和嘉宾谈话,多对多的谈话使沟通的特征明显。主持队伍由名人组成,不断对被访者提问,交流和沟通更充分,对话题的开掘更深,有助于调动现场气氛。

(5)台上台下的互动不同。及时便捷的互动是网络传播的优势,所以传统媒体多开设论坛或博客以便受众留言,给传播者提供第一手的反馈。在互动方面,《半边天》缺乏现场互动,主要通过电邮或在《半边天》“小院”里留言来互动。由于谈话现场没有观众参与,其网页上的网友参与度亦不高。《天下女人》除了现场互动,论坛互动也比较充分,观众可评价既往节目,也可参与节目内容和节目嘉宾的推荐。

此外,与《半边天》相比,《天下女人》还善于利用节目经营,在节目开头挂上广告赞助商的名字。

(6)对比发现。

第一,节目特征方面,娱乐性与思想性的区别。《天下女人》内容新颖,注重娱乐性,嘉宾多为明星名人或新闻人物,话题围绕明星名人的事业、情感和生活,多方参与,互相交流,在娱乐和互动中给观众留下思考余地。《半边天》讲述普通女人的故事,关注普通女性的坚强、自信、独立、进取、温柔、善良和聪颖,追求节目的社会效益,反映其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内容平实,人物平凡,环境朴素,平静交流,中心突出,对话题的触及较深,力图展现女性特质,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半边天》有时还需配合形势需要做宣传,如配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播出了一系列内容。

第二,电视符号运用充分与不充分的区别。作为视听媒介,电视传播需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灵活和充分运用。《天下女人》善于运用电视符号,通过名人讲述自己的情感、生活等不为人知的一面,加上鲜明的娱乐与商业化色彩,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相对充分。《半边天》注重思想性,在传播过程中侧重语言符号的使用,这主要体现在主持人和嘉宾的语言交流上,而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较少。

第三,在对大众的吸引力方面,《半边天》以普通人为采访对象,缺乏名人效应;《天下女人》以明星为主持和嘉宾,而公众总是对明星充满好奇心的,这迎合了公众求新和追星的心理。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半边天》性别意识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宣传的成分,对电视语言符号的运用不够充分;相比之下,《天下女人》的特色是通过明星事例来展现女性特质,充分使用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因此,它是适合在电视上传播的女性节目。

表4-4 《半边天》节目内容统计表(2009.7—2010.4)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4-5 《天下女人》节目内容统计表(2009.7—2010.6)

续表

续表

续表

四、河北电视台:从《今日女性》到《家政女皇》

2003年开播、由河北卫视与河北妇联合办的《今日女性》是女性电视栏目的另一种类型。它部分地承担妇联宣传的功能,是妇联工作的助手。该节目以“用女性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现代文明的眼光关注女性,展巾帼时代风采,做姐妹们的知心朋友”为宣传语,配合当地妇联做大量宣传工作(表4-6),力图成为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的新闻性社教类女性栏目。但是,栏目的定位在2009年发生转变,成为渗透娱乐性和实用性的家政节目。

1.《今日女性》:配合妇联工作来宣传女性

《今日女性》重点记录现代女性的实际生活,展现当代女性的新风貌、新思维和新形象,同时关注弱势女性,反映其困惑与问题。栏目以对话的方式,意图在两性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今日女性》开办之初,全国妇联的领导对其寄予厚望。彭佩云为《今日女性》题词,希望栏目能“展当代燕赵巾帼风采,做姐妹们的知心朋友”,顾秀莲希望《今日女性》要抓住河北妇女在参与经济建设、文化、科技过程中的一些先进事迹,号召女性要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今日女性》时长30分钟,每周一期,主要采取外采景拍摄与演播室谈话穿插结合的形式,选择几位与本期话题相关的典型女性,主持人和嘉宾围绕主题讨论,观众现场参与。

由于栏目的功能定位是妇联工作的助手,《今日女性》播出不少与妇联工作有关的女性节目(表4-6)。栏目通过讲述不同领域内杰出女性的风采,反映其爱心、执着和追求,同时为弱势女性维权。此外,还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资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等。这些内容与妇联工作相呼应,得到妇联的好评[29]和行业的好评[30]。

表4-6 2005年以来《今日女性》播出的节目

续表

续表

2.《家政女皇》:突出女性和娱乐特征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今日女性》栏目在开办三年后停播,但是河北卫视对女性电视节目的探索没有停止。2009年10月26日,由河北卫视和安徽链接传媒共同打造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家政女皇》在河北卫视播出,它在生活服务中充分渗透娱乐元素,营造轻松的收视氛围。

节目以实用性和娱乐性见长,内容分为省时省力、家庭医生、厨房美食、养生美容、旅行购物等几大板块,以“明星主持+情景表演+字幕提示+观众参与”的叙事模式,以实用和娱乐相结合来吸引女性。在节目组发出的问卷调查中,每十个40岁以上、高中程度的家庭主妇,有六个是《家政女皇》的忠实观众。[31]在配合节目播出的同时,还筹划开展生活用品服务公司全国实体连锁店。2010年9月,《家政女皇》首家旗舰店在石家庄开业。

从配合妇联宣传到以实用性和娱乐性占领收视市场,河北卫视女性栏目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电视在媒介市场化背景下发生的转型。节目以衣食住行等实用性强、比较琐碎的话题吸引女性观众的注意力,从目前的调查数据看,这种转型在商业上或许是成功的。但是,这种娱乐化和实用性的内容,掩盖了女性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存在,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