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弓箭
恩格斯讲过:“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实际上,即使在“野蛮时代”,也没有任何一种金属武器(包括铁剑),能够与弓箭的作用相匹敌。毫不夸张地说,在火器诞生以前,弓箭都是决定性的武器。自人类有战争以来,弓箭便成为主要的武器之一。
弓是一种利用弹力射出弦上的箭,杀伤远距离敌人的武器。起源于原始社会,初将树枝弯曲用绳索绷紧即成,由具有弹性的弓臂和具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各种弓只在选材和装饰上有差异,所配之箭却有41种之多。
弓箭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动力原理和基本形状并未改变。射箭时,拉引弓弦使弓背的弯曲度加大,利用弓背屈伸的弹力将箭弹射出去。使用方法有双臂拉引,也有脚手并用拉引(如古代印度弓)。
由此可见,弓箭的主要特点是:远距离,大杀伤,需拉引,善隐蔽(发射时无光、无声、无热)。这些特点转化为心理学的语言,就是弓箭意象的象征意义:易伤及心理距离较远的人;一旦爆发消极情绪,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和破坏力;爆**绪之前,先拉开架势,运气和瞄准的过程也是忍耐的过程;情绪可以积压很深或很久。
为增强弓箭的杀伤效力,后汉时期的耿恭发明了毒箭。
借此,介绍一下毒的象征意义。毒也是一种意象,象征强烈的消极情绪,或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往往与某种压抑较深或较久的消极情绪有关。
不管是在意象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与毒有关的物件或行为,都具有上述象征意义。换句话说,毒的主人要么压抑了某种强烈的消极情绪,要么患有某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例如,将刀、箭等武器淬毒,投毒行为,梦境或意象中出现有毒的动物、植物或毒剂、毒素,等等。毒品也是毒,但略有不同。毒品容易让人沉溺,从而产生严重的依赖性,故象征有害的情感和沉溺。
在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攻打樊城,遭到曹仁500名弓箭手的阻击,被一只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毒深侵骨,右臂青肿,动弹不得,将士们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个人从江上驾着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名华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疗伤。在场的人吓得面如土色。关羽却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手术结束时,血流了一盆。关羽站起来,笑着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回应:“自我行医以来,从没见过你这么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解析
从历史文献来看,华佗不太可能给关羽治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但是关羽中箭刮骨这件事是真实的,这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里确有记载,其详情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只可惜没有记载医生的名字。
这里讲关羽的故事,是想说明毒箭的伤害性之大——非死即残,难怪非神医不可治也。
因此,如果来访者在“挑武器”意象对话中,选择了有毒的箭,或其他有毒的武器,则表明该来访者压抑了强烈的消极情绪,或者已经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即便发生在团体培训里),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在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建议他/她接受面对面的个体咨询,以尽快解决问题,使其重获自信与快乐。
虽然弓箭起源于原始社会,但弓箭出现的时间,却可以上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传说出自《山海经》《尚书·尧典》《淮南子》《天问》等著作。
传说,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他们跟母亲共同住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边上。母亲经常把这十个孩子放在东海里洗澡。洗完,就让他们像小鸟一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一只三足鸟,于是,大树成了他们的家。其中,九个太阳栖息在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在较高的树梢上。
每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那个太阳就会坐着双轮车,穿越天空,照耀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班,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得非常幸福。因感恩太阳带来了时辰、光明、温暖和欢乐,人们经常面向天空顶礼膜拜。
可是,时间一长,十个太阳觉得无聊了,很想一起去周游天空。于是,黎明来临之际,十个太阳登上双轮车,一起穿越天空。这时,大地上的人和万物都受不了了。十个太阳共同放射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屋都被烧成灰烬。一些尚未烧死的人和动物四处逃窜,发疯似地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以及救命的水和食物。
一时间,河流干涸,大海几近枯竭,所有的鱼类都死光了。水里的怪物伺机爬到岸上偷取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变焦。可怜的人们不是被太阳活活烧死,就是被野兽吞食。人们在浩瀚火海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与救赎!
当时,有一位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天帝召唤他,命他驱赶太阳。面对惨遭厄运的人们,他十分不忍,暗下决心要射掉多余的太阳。
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开弓搭箭,射掉了九个太阳。这九个太阳里的九只鸟都死了。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一只只三足鸟坠落大地。最后,天上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从此,大地气候适宜,万物更新。后羿又射杀了毒蛇和猛兽,为民除害。因而,民间奉他为“箭神”。
解析
“后羿”这个神话人物形象,把弓箭用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境界,自然拥有弓箭意象的心理品质和象征意义。他能射掉太阳,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太阳”,而且是更神奇的太阳。所以,他还具有“太阳”一般的自信、直率、阳刚、力量、果敢、坚强、光明磊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弩
弩由弓发展而来,利用机械力量将箭射出。
早在古希腊和中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弩,之后传及几乎所有主要的军事国家,并一直沿用到近代火器被大量使用为止。传说,弩是由春秋时期的楚琴氏发明的。楚琴氏在战争中感觉弓箭的威力还不够大,便在弓上安装了臂,创造了第一把弩。
具体地说,就是把强劲的弓固定在带有箭槽和发射装置的木(或金属)杠上,弓弦张开后,由发射装置稳定住,箭放槽中,弓弦接箭尾。发射时,开动发射装置,箭沿着箭槽射出去。弩的质量和种类不断发展,有连射弩、自射弩、火箭弩等。有的弩还可以发射石弹或镶弹等,于是,又可分为箭弩和弹弩。
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结构,无须引弓和同时瞄准,可利用臂、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引弓,从容瞄准,伺机发射。
弩的主要特点是: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杀伤力大,比弓省力。
弩不仅存于古代,也已经进入现代。现代弩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更先进,还在设计上吸收了现代武器——枪的优点,改进了弹道,致使弩在一度销声匿迹之后,再次得到部分国家军警部队的重视。
弩在发射时,无声、无光、无高热,既便于隐蔽地射杀目标,又可避免引爆目标周围的易燃易爆品,这使得弩在现代反恐作战和特种作战中,有机会扮演重要角色。
总之,以“弩”为主导人格的人,或在“挑武器”意象对话中选择弩的来访者,易伤及心理距离较远的人,针对性较强,精准度较高,对他人(或人际关系)的伤害性和破坏力较大,爆**绪之前不需要拉开架势,甚至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绪。
(三)飞去来器
你是否在现场或电视上见过这种表演?表演者将一支个头不大的飞去来器扔出去,它绕着观众的头顶盘旋一圈,随即又在一片惊呼声中乖乖地飞回表演者的手中。其实,它在古代不是用来做表演的物件,而是一种武器,由坚硬的曲木制成,用于狩猎和战争。
飞去来器,又名回旋镖、自归器、飞去飞来器等,飞出去之后还会再飞回来。它造型多样,有“V”字形、“十”字形、香蕉形、钟形、三叶形、多叶形……它是有一定长度、角度和形状的薄片或曲棒。抛出去飞速旋转,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呈曲线击打目标。若击不中目标,可借助自身的回旋力再飞回来。
原始人用它行猎。中国古人和古埃及人都曾将其作为武器。它在澳大利亚更是“宠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曾报道过,数千年以前,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了一种叫“飞来器”的神奇武器。最常见的是“V”字形和香蕉形。在狩猎时,猎手向猎物投出,击不中猎物的话就会飞回抛射者的手里。它是澳大利亚土著人传统的狩猎工具,而今已经发展为娱乐项目、健身运动和投掷比赛,这项运动风行欧美。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原会标,就是根据“飞来器”实物绘制而成,图案上方用“飞来器”组成一个举着奥运会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
飞去来器的圆周路径与抛掷速率无关,唯有转动惯量和飞去来器的截面形状,才能决定飞行路径的半径。所以,不管用多大的力(在假定的铅直面上做相同的投掷,且用力足以飞完全程),其路径不变。要想改变圆周路径的大小,必须换个不同转动惯量或不同截面形状的飞去来器。诚然,对于力图打破抛远纪录的人来说,也可以在镖臂处加上载物,以增加转动惯量。
飞盘与飞去来器的飞行原理相同,也是以同样的方式飞行。它们都可以轻触地面而不影响飞行。
简要地说,飞去来器的意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即使击中目标,也只是轻微伤害。以“飞去来器”为主导人格的人,或者在“挑武器”意象对话中选择该武器意象的人,即使直接表达消极情绪,对于对方以及彼此关系的伤害性也比较小。
第二,即使击不中目标,也懂得迂回。个性灵活,不执拗,不强硬。在心理防御机制方面,多用“合理化”和“回避”。
第三,不宜在强风中投掷。风作为一个自然物意象,有多个象征意义,如灵动、自由、力量等。其中,与情绪相关的象征意义是愤怒。也就是说,飞去来器意象的主人不善于或者害怕面对和表达比较强烈的愤怒情绪。
(四)标枪
尽管名称里带一个“枪”字,标枪却属于抛射类武器意象。因为它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镖,又称投枪、投矛、短矛、镶枪等,明显不同于“枪扎一条线”的枪。
标枪是可以离手的枪,而且距离较远。希腊斯巴达人的轻装步兵可将标枪投掷20~60米远。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有的标枪上还装有皮带环。因此,与冷兵器中其他的“枪”相比,标枪的杀伤距离更远——更容易伤及心理距离较远的人或关系,如社会层面的关系。
中国原始社会已有标枪,但到宋代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又称“梭枪”。它有三角形、四角形、圆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马上刺敌,又可抛掷杀敌。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尖,中间粗,两端都可以刺人的标枪。倘若来访者选择了这种两头带尖/刃的标枪,则意味着消极情绪一旦爆发,既可伤及心理距离较远的人,也可伤及亲近关系里的人。
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标枪是一种基本的投掷武器。
在西方历史上,骑兵常常使用标枪。古希腊、古罗马和马其顿的骑兵都曾以不同的方式用过它。后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标枪骑兵”。标枪骑兵就是携带标枪作战的骑兵。与弓骑兵(携带弓箭作战的骑兵)相比,标枪骑兵的攻击力和破甲力更强。他们只需一只手投掷标枪,另一只手拿盾牌——攻守兼备。
如果来访者看到的意象是“一个骑兵手里拿着标枪”,建议多问一句:“他手里是否还有其他的武器?”然后,依此判断其攻击性的程度、情绪积压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