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意象在潜意识层面的内涵、功能与运用
武器意象的类别划分可以有多种维度。作为意象对话的一种拓展,它沿用了意象类别的划分原则,即在军事常识的基础上,更多考虑武器意象的形状相似或功能相似。
按照出现的历史顺序,武器可分为古代冷兵器和现代武器;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直接使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和间接使用(如地雷、导弹);可以根据是否装有火药以及火药成分的多少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是否具有杀伤力以及杀伤力的程度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武器的瞄准性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杀伤距离的远近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是否具有自伤的危险加以区别;等等。
每一种划分维度本身也是一个意象,同样具有象征意义。
譬如,火药或子弹象征愤怒情绪的压抑程度,火药的分量或数量越多,代表愤怒情绪的压抑程度越重,大炮意象的愤怒积压程度显然高于步枪意象。在“挑武器”的意象对话中,如果遇到现代武器,特别是枪炮之类的,心理咨询师往往要询问来访者里面是否装有弹药,数量有多少,目的在于了解愤怒的积压程度以及破坏现实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及危险系数。
杀伤力象征人际冲突波及范围,面积越大,代表人际冲突的范围越广,投射机制使用的频率越高,现实层面的人际破坏性越高,越容易伤及无辜。杀伤距离代表人际距离,所以,惯用匕首和手枪的人,或者说,以匕首或手枪为主导人格的人,常常在远距离的社会关系里具有很强的忍受力或承受力,一旦发飙,受伤最重的将是最亲近和最亲密的人。最亲近、最亲密的人成为最无辜的人,这只是情况之一。情况之二是远距离的人很难伤到自己,只有亲近的人才会让自己有受伤的感觉。
意象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分析来获得对意象的象征意义的了解。本书仅讲述常见冷兵器意象和现代武器意象的基本象征意义,而无法穷尽所有的武器意象。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不易划归类别、极具个性、带有丰富的想象色彩的武器意象,为便于讨论,将其单独化为一类,称之为“个性化武器意象”。
兵器自古有之。广义的冷兵器(cold arms)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是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武器装备。
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冷兵器按材质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按用途分为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进攻性兵器又可分为格斗、远射和卫体三类;按作战方式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和攻守城器械等;按结构形制分为短兵器、长兵器、抛射兵器、系兵器、护体装具、战车、战船等。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具有特殊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仅从兵器的角度,冷兵器可分为十八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然而,单是中国武术中的兵器就远不止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
中国古代兵器的种类堪称世界之最,不完全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贵族普遍尚武,还有殉葬与厚葬制度的缘故(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意象对话的临床实践中,中国人想象出来的冷兵器也多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对此,最有力的解释就是“文化认同”和“集体潜意识”。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生存焦虑,需要不断地与各种自认为的“危险”以及真正的危险相抗争。因而,武器不仅成为人类的特殊“工具”,还走入了语言系统,以成语俗谚的方式流传世代。譬如,兵不血刃、单枪匹马、弹无虚发、一箭双雕、借刀杀人、反戈一击、枕戈待旦、剑拔弩张、刀光剑影、大刀阔斧等。
有时,兵器还能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杨门女将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刀、军官手杖等。
在武侠小说中,兵器的作用经常被神话,如孔雀翎、判官笔、点穴针、阴阳锐、小李飞刀、七星绝命剑、夺情剑、水磨钢鞭等。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也常配以不凡的兵器,如关公青龙偃月刀、张飞丈八长矛、吕布方天画戟等。当来访者在潜意识里认同这些武器的主人时,就会倾向于下意识地选择相应的武器意象。这类武器意象除了具有其意象本身的象征意义之外,还渗透着原初主人的人格特点,甚至包括这个人物的心理创伤。因而,在解读这类意象以及进行意象对话时都要把它们考虑进来。
通常,与现代武器意象相比,“挑武器”意象惯用冷兵器的个体,性格更为坦诚、直爽、直接。在人际冲突情境中,敢于直接面对,甚至针锋相对。
鉴于武器材质象征人格的基本特质,所以,同样是冷兵器,木制的又比金属材质的更加朴实、单纯、自然,也更害怕人际冲突。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麻秆儿打狼两头害怕”。
“木”之所以具有朴实、单纯、自然的心理品质,主要是因为木为宇宙间的自然生长之物,其存在方式是天然、朴实、单纯的。
惯用木质兵器的人,犹如一个以木为基本人格特质的人,潜意识里怕火。火作为一种自然物意象,具有多个象征意义(如生命力、诞生、**、危险等),其中,与情绪最相关的是愤怒。以木为基本人格特质的人害怕愤怒情绪,既害怕激惹他人的愤怒,也害怕表达自己的愤怒,故在现实行为层面会表现得尽量回避人际冲突,十分善于忍耐。
在木中,最不结实的是草。选择草制武器意象的来访者,往往害怕多种消极情绪,如愤怒、伤心、恐惧等。原因很简单,草怕火,怕风,还怕水。而在某种情境下,火、风和水都可以象征消极情绪。所以,来访者貌似选择了一件武器(如草编的盾牌、草质盔甲),其实几乎没有抵御能力,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式往往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也要忍”,甚至“逆来顺受”。诚然,这类来访者如若并非天性使然,往往是有创伤性体验或情结的,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另外,冷兵器不含爆炸物,使用时需要较近距离的直接接触。因此,愤怒压抑程度相对低一些,伤及无辜的可能性也低一些,但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武器库之后,如果强调某个特定的人物,除该人物所带武器意象自身的象征意义之外,还呈现出该人物意象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特点。比如,意象中出现鲁智深。众所周知,鲁智深是《水浒传》108将中唯一佩戴两种兵器的人物:一是禅杖,二是戒刀。鲁智深的主导人格意象是大象:智慧、善良、自信、从容不迫、心理力量大、粗中有细。故此,他的禅杖犹如象鼻,戒刀酷似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