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解脱,是释放自己于偏狭思想之牢笼,它可以使你寻回迷失的思想,恢复正常的心态。放弃不是盲目的舍弃,也不同于懦弱者的退却,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原则、有价值的主动性的反向选择。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正反不能同就,命运摆在你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懂得放弃才能获得释然。
选择之后你才有舍得
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地咀嚼这段话,你一定会发现,我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的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下已经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眠,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人,他特别擅长打草鞋,他的妻子纺的白绸特别漂亮。他们在鲁国生活得并不开心,于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个从越国来的人告诉他说:“你们到了越国,一定会变得很穷的。”
鲁国人很奇怪地问是什么原因。
这个人解释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而越国人并不喜欢穿鞋,他们通常都赤脚走路;织的白绸是为了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也不喜欢戴帽子,而特别喜欢披着长发。如果你们搬到不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国家去,必然会受穷。
人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要在自己能够发挥长处的地方活动,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的长处变成短处。其实人们如何选择和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些对于某人来说不是资源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大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看得多、经历得比较多,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出路。
从前有个宋国人特别擅长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是靠这种药涂抹在手上,然后给别人漂洗棉絮来过日子的。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找到这个人愿意以一百两黄金买他的药方。宋国人很快把全家人招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家祖祖辈辈都干漂洗棉絮的活儿,一年到头也不过赚几两黄金。现在只要出售这个药方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百两黄金,那就把药方卖给他吧!
那个外乡人得到药方后,立即去拜见吴王。向吴王夸赞这种药如何如何有用。这个时候正好越国出现内乱,吴王就派这个外乡人跟随他的部队去讨伐越国。当时正是寒冬季节,由于他的药很管用,尽管天气很冷,但是吴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最后将越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吴王得胜后特别高兴,立即就割出一块土地封赏给了这个献药方的人。
这种药能够让手不皲裂,功用始终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可以利用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虽然拥有它却依然避免不了继续做漂洗棉絮的苦活,这就是因个人眼界不同造成的。因此人们要学会开阔眼界,眼界越开阔,选择的机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人们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也必须懂得不断学习。从来就没有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人都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学习,并且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永远都是必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得很快,如果人们还抱残守缺,将自己以前的陈年知识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思汲取新的知识,那么必然会很快失败。
人掌握的知识越多,思路就越开阔,所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自然就越有希望生活得比其他人都好。
得失心太重了不好
有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法国有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一个智力问答: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此时,你只能拿出去一幅名画,你会选择哪一幅?很多人回答说当然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是这幅“永恒的微笑”在最里面的展馆。最后一位社会学家做出了最正确的答案:拿离出口最近的一幅。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样最容易实现。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架飞机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总统,还有一个是哲学家。突然之间,飞机发生了故障,必须让其中的一个人跳伞以减轻飞机的负重,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结果是众说纷纭。答案是选择体重最重的一个。理由也很简单,这样可以保证飞机最小负重,保证安全。
一个人的得失心不要太重了,太重了会影响自己的成长。
30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想要离开故乡,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根据乡里的规矩,他动身的第一站应该去拜访本族的族长,以便求得指点。当这个年轻人去见族长时,族长正在练字。族长听说他想离开故乡去外地闯**闯**,想了想,就立即挥毫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望着年轻人说:“其实人这一生的秘诀没有什么,只有六个字,今天我可以先告诉你三个,我想这三个字已经够你受用半生了。”
30年过去了,当初离家的那个年轻人已经到了中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了许多伤心事。此时他特意回到了家乡,去见那个族长。很快他来到了族长家,不过不幸的是,族长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然而族长的家人却取出一封信给这个人,对他说这是族长留给他的东西。这个时候,还乡的游子才想起来30年前他还有一半的人生秘诀没有听到,打开信一看,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不要怕,不要悔,这是对人生比较深刻的体会。人生没有失败,所以不要去害怕什么。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有了这种感悟,就不要再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
所以不要后悔,不论曾经是否伤害了别人,或者是否做错了事情,都要告诫自己不要后悔。伤害过别人,想一个办法给别人以补偿;做错了事情,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进步,在将来的日子里才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成就。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懂得放弃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历史上,永州人都特别善于游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几个永州人正乘坐一条小船。结果刚到江中心,船就漏水了。船上的人就只好跳到水里往岸上游。其中最会游泳的一个人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但还是没有平常游得快。他的同伴很疑惑,于是问他为什么今天这么吃力?那个人回答说:“我腰里缠着太多的钱,现在重得不行,所以今天特别吃力。”于是同伴劝他快把钱扔掉,但是这个人说什么也不肯。
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更加没有力气了。那些已经到了岸上的同伴又大声劝他扔掉钱,他摇了摇头,最后沉入水中淹死了。
人要舍掉生活的惰性,一旦形成惰性,就做什么事都很难有**了。即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往往一遇到困难就想退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之中。这就是如果想毁掉一个人只需要让他安逸起来的原因。
人还应该舍掉目标以外的东西。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只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才能够确保取得最大的成功。每一个人定然有很多目标,但最后必须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将这个目标实现。许多人常常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总想着为了逃避风险,便多确定几个目标,这样即使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另外一个目标也有可能实现。殊不知这种想法是最致命的,多个目标自然分散精力,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很容易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导致所有目标都无法实现。人在面临多个目标时往往不会全力以赴,而是认为这个不行,下个可以补充,以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实现目标呢?
最后,人应该舍掉的是以成功者自居的心态。也就是说人要有一种归零心态。不管以前怎样成功,既然选择了从事新的事业,那么以前的成功都要一概抹掉,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再来。很久以前成功的经验并不符合今天的实际,但人们往往容易抱残守缺,容易相信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切,于是不相信理性的判断,不相信别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坚持按照原来的办法来做,其结果可想而知。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路过江边,看见一个汉子正牵着一个婴儿,想要把他投进江里去,婴儿吓得哇哇大哭。这人走上前去问那汉子:“你怎么把婴儿往江里投呢?”那汉子说:“怕什么?他的爸爸很会游水。”他的爸爸会游泳,他的儿子难道生来也会游泳吗?很多创业者有其父善游的心态,认为自己曾经成功过,现在成功也是不难的事情。殊不知这是自欺欺人。
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放不开手脚,不能做到忘我。一个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应该很投入,而绝对不应分心。那些不投入的演员,往往有太多的顾虑,因而没有办法演好戏。人在得失心重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得到了又怎么样?失去了又怎么样?如果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心态自然会平和起来。
为了达到目标,就必须扔掉很多累赘。这些累赘很多时候都会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扔掉。舍不得自然得不到。
既然爱自己,就让自己自由
有一些人,因为过去受人欺骗,所以到今天仍旧害怕和人交往,更没有能够宽恕以前欺骗过他们的人。还有一些人,只为了年少时曾经受到同学的排斥和奚落,后来就一直为这种事伤心。更有不幸已经离婚的人,对生命永远感到残缺。也有因为第一次恋爱失败,所以再不肯重入情关。还有一些人,曾经偷了一些东西,后来虽然没有重犯,却也一直在惩罚自己。
他们不知道,抓住以往所发生的事情不放,只会令他们更痛苦。过去的已经过去,谁也不能再改变它。如果我们执著于“过去”,不肯释怀,那么我们的思想便离开了“当下”,不再能集中精神,改变生命。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回头”指的就是不要执著、要改变。相反地,若是不改变,就只有永远沉沦在苦海之中。
是的,我们很可能自己失足坠海,也很可能被人推跌坠海。坠海本来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如果不设法从海中回到岸上,有人想救我们也不听,那就是我们的不是了。
人人生命中都有怨恨,但是,怨恨要一个一个地化解,让它消失于无形;千万不能一个一个地堆积起来,而埋葬自己于“怨恨堆”中,愤懑一世。我们要清理我们的思想渣滓,使它不再停留在我们心中,使我们不快乐。想明白些吧!它其实只是垃圾,已经不能再发挥力量来伤害我们,我们应该一脚把它踢走,踢得远远的,永远忘记它才对。
先哲说过:“一切的回忆都有毒,不论这回忆是痛苦还是甜蜜。”人可以“记忆”,却不必“回忆”。如果我们能放开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就生活在“当下”,就可以享受生命,开创美好的将来。
莉莎和男朋友分手了,处在情绪低落中,从他告诉她应该停止见面的那一刻起,莉莎就觉得自己被毁了。她吃不下睡不着,工作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人一下消瘦了许多,有些人甚至认不出她来。一个月过后,莉莎还是不能接受和男朋友的关系已经结束这一事实。
一天她坐在教堂前院子的椅子上,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身边来了一位先生。他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纸口袋开始喂鸽子。成群的鸽子围着他,啄食着他撒出来的面包屑,很快飞来了上百只鸽子。他转身向莉莎打招呼,并问她喜不喜欢鸽子。莉莎耸耸肩说:“不是特别喜欢。”他微笑着告诉莉莎:“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饲养鸽子的男人。那个男人为自己拥有鸽子感到骄傲。但我实在不懂,如果他真爱鸽子,为什么把它们关进笼子,使它们不能展翅飞翔,所以我问了他。他说:‘如果不把鸽子关进笼子,它们可能会飞走,离开我。’但是我还是想不通,你怎么可能一边爱鸽子,一边却把它们关在笼子里,阻止它们要飞的愿望呢?”
莉莎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老先生在试图通过讲故事,给她讲一个道理。虽然他并不知道莉莎当时的状态,但他讲的故事和莉莎的情况太接近了。莉莎曾经强迫男朋友回到自己身边。她总认为只要他回到自己身边,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那也许不是爱,只是害怕寂寞罢了。
老先生转过身去继续喂鸽子。莉莎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伤心地对他说:“有时候要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是很难的。”他点了点头,但是,他说:“如果你不能给你所爱的人自由,你并不是真正地爱他。”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爱是不能勉强的。我们应该给予自己所爱的人自由,不然我们并不比那个饲养鸽子的人好多少。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就应该给他自由。让他自由地决定任何事情,自由地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他。放走自己所爱的人通常不那么容易,但实际上你也没有其他路好走。即便你一时勉强地把他留下,最终自食恶果的还是你。你将得到更深的痛苦、更多的悲伤。
人类天性需要一个空间。在坏情绪中人们也需要自由,不然很快他们会感到被禁锢起来了。当我们纠缠于自己的内心时,我们会感到难以呼吸。通常我们这样做是出于想不开、缺乏自信或是害怕孤单,而不是解放自己。
如果你爱自己,应该给自己自由。
**会让快乐离你远去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非常有趣。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再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让猴子的爪子伸进去。猴子经不住箱子中水果的**,抓住水果,爪子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爪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恰恰不愿丢掉到爪的东西,以致当猎人来到的时候,不需费什么气力,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其实,人又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诸如金钱、权利、地位的**,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经不住金钱**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说什么“金钱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等等。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偷、怕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然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也并非万能,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都无法用金钱购买。金钱是一个很好的奴隶,但却是一个很坏的主人,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它的奴隶。
落入权势**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世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经不住美色**者,流连忘返于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于石榴裙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断送在声色之中。君不见,李隆基因了一个杨玉环,终日不理朝政,最终导致权奸作乱,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顷刻间土崩瓦解。吴三桂为了一个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留下千古罪名。
**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又是枚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你应该学会放弃。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肌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拥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累累硕果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你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你放弃了烦恼,你便与快乐结缘,你放弃了利益,你便步入超然的境地,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屑于理会,那你便更伟大了,你已与圣人无异。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应该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得到。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浪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都应放弃。
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豪气,放弃是真正意义上的潇洒,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进取!
占有少一点,坎坷就会少一点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了在密林深处的一连串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准备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了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然后,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越挣扎他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离开的话,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了。放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给了自己一个生存的空间,给了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至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因为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恼不已。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至少学会了平静。
生活就是一个五味瓶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没有遗憾的人生才最遗憾。”确实,假如没有“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的遗憾,怎么会有古人夜里秉烛赏花的美。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埋怨美梦不能成真。却不知,倘若什么梦想都能轻易地实现,也就无所谓美梦了。这是一种遗憾的美,一种让人想起仍觉甘甜,忆起犹觉美妙的美。
“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那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只蚌,从蚌中得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为了去掉珍珠上的小黑点,他层层将黑点剥去,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看完这个故事,也许你正同我一样在为那颗珍珠的不复存在而感到惋惜;同我一样想要告诉那个渔夫:缺憾也是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就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你可知道我们应该感谢缺憾?有了悲欢离合,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有了阴晴圆缺,月儿才能更加妩媚动人。娇艳的花儿必要有丑陋的根;美丽的蝴蝶定是由讨厌的毛毛虫变化而来。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而缺憾也是美!
往往,存在缺憾的东西并不比看似完美的东西差。瞧——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默然无声的落叶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的雕像上,也可以在平凡少女的笑脸上。
电视剧《精卫填海》的大结局中,炎帝的女儿精卫化成了青鸟,她已忘记了前尘往事,对后羿深情的呼唤置若罔闻,但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不停地衔着石子投向大海。虽然只是电视剧,但是这种凄美的场景还是让我潸然泪下。
小说里的那些英雄们更是大多如此,《天龙八部》中的大英雄乔峰,他身怀一身的好武艺,有那么多的人支持他,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然而他的女友却被他误杀,到了最后他还和自己本国决裂,当场自杀谢罪;《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相貌和功夫自不必说,可他偏偏少了一只臂膀,虽然他和小龙女最后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他失去的却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老邪,虽然宝贝女儿黄蓉聪明得要死,可他的妻子不还是因为帮他死记那本破《九阴真经》而死于劳累吗?
难道天底下的美都要有缺憾吗?为什么西施拥有了美貌就要注定成为越王复国的牺牲品呢?而越王复国后给了西施一个祸国的罪名,要她死在了淮水边。她的痛苦又有谁知道,难道她不想过好日子吗?可是就因为她太美了,那就是罪。为什么唐太宗娶了杨玉环之后就有人背叛他,到了最后杨贵妃自杀,他完成最后的霸业。难道美就有罪,难道天底下就没有一种美是不带伤感气氛的?可能就是因为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这也正是我要说的缺憾之美,是它让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变得更加有味道,让世界如此美妙!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能修成正果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能,当然会有遗憾。但用心体会,你会发现残缺有其独特的美——缺憾之美。
断壁残垣固然没有富丽堂皇的故宫那么让人目不暇接,没有设计精美的苏州园林那样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因其独有韵味,也不失为一种美。
万事万物,难有十全十美。相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当然是一大憾事,但正因为有了这距离,才能把彼此永放心间,永远在对方心中留下最美丽的记忆。
当然,在品味这种缺憾之美时,苦甜参半,这是一种凄凉的美。只有品尝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喜忧参半,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先舍弃方才有“大得”
“舍得”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得,舍不得,最终得不到。人生就是这样,有舍有得,有得有舍。
舍得,舍得,需先“舍”而后才会有所“得”,确是至理名言。
他追求她已有五年之久,但她一直都没有接受他的追求,还对他很冷漠。冷漠的她并没有改变他那执著的心。
他在别人面前总是那样的好胜,但在她面前却是那样的低声下气、委曲求全。他的朋友总是对他说:“你与她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根本就不喜欢你,你再这样下去也没有用,只会自找苦吃。”他心想自己难道就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吗?但是他放不下,他为她付出了五年的光阴,他觉得这样做不值,就这样对她一直纠缠不清。
他觉得很累,就到农村走走好散散心。他在农田中看到一位老人家,老人家正在锄一片瓜苗,他想不明白那个老人家为什么要锄掉那么好的一片瓜苗,就上前去问那位老人家。老人家回答说:“瓜苗再好也没有用呀,我也知道它们还在打瓜仔呀,但是现在已经过了这个季节了,锄掉它们好种新的菜苗上去呀!如果舍不得这些的话,过了这个季节那就什么都迟了。”
有时候看到眼前这些东西而不懂舍去的话,那失去的会更多呀!舍去眼前的,反而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他这时才明白这一切。为什么连一个农村的老人家都知道这得与舍的利害关系,而自己却不知道呢!
于是,他回到他工作的城市,手机也换了号码,一切都重新来过。他放弃了她,回头看到自己走过的一路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接着他开始投入到全新的生活,工作有了起色,也遇到了爱他的姑娘,并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他还死死抓住原来那个姑娘不放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也能猜到结果,即使勉强修成正果,他的生活也不会幸福,因为姑娘不爱他。
是呀,我们的每一步跳跃或者改变,可能并不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不能太在乎那些世俗的衡量标准,而更要看重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记得以前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时,只能靠在街头卖艺生存,那时有一个最赚钱的地盘——一家银行的门口,和他一起拉琴的还有一个黑人琴手,他们配合得很好。后来这个留学生用卖艺的钱进入大学进修。十年后,留学生成了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一次,他发现那位黑人琴手还在那家银行门前拉琴,就过去问候,那位黑人琴手开口便说:“嘿,伙计,你现在在哪个地盘拉琴?”
是啊,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些看似最有利可图却不能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善于取舍,才能开创出生命的另一个高峰。
生活中也确实有太多我们舍不得的东西。爱情、家庭、幸福、财富,哪一样想舍掉呢?往往我们最想舍掉什么——贫困、疾病、痛苦等等;最想得到什么——金钱、爱情、快乐等等。但命运弄人,有时候我们想得到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偏偏来,人生无常呀!
舍和得,祸与福,都有转换的方法和途径。舍弃恶习、名利、贪念,舍弃生活中我们苦苦追求的本不该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快乐、自由和安宁。可是并不容易做到,这需要我们的悟性、智慧和苦修。
“舍得”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鱼还是熊掌,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