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仔细想想,你需要重视身边的人02(1 / 1)

直言不讳。这种方法就是直接拿自己的某个缺点以幽默的话语主动示人。邓小平个子矮,他曾经幽默地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既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又不至让自己太尴尬。还有这样一个例子:著名画家韩羽是秃顶,他曾经写过一首《自嘲》诗:“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惟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让人读后不仅不会笑话他的缺点,反而称赞其乐观大度的为人处世哲学。

以柔克刚。这种方法是不直接回答对方,而是顺着对方的话语,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时,有人递他张纸条,上面只写了“笨蛋”两个字。他举着这张纸条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这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林肯以柔克刚,在笑声中不仅替自己解了围,也有力地回击了对方。

偷梁换柱。把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以移花接木之术转换到此事物上,听后肯定让人忍俊不能。我国古代有位皇帝,因处理朝政操劳过度,精神萎靡,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噩梦连连,头昏脑胀,胸闷气短,日渐消瘦。大臣们为其到处寻医,可试遍了各种良方,病情却毫无起色。后来请来了扁鹊,诊视完后扁鹊说:“陛下得的是月经不调。”皇帝听罢哈哈大笑:“荒唐,我乃男子,何来月经不调之理。”笑得他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此后,他每当与别人谈起此事还大笑不止,可说来也怪,过了不长时间,他的病情居然慢慢好转起来,不久就痊愈了。运用幽默的故事和风趣的语言去刻画复杂的事物,往往几句话就可以使你的形象树立在公众面前,使听众在笑声中增加对你的印象和信任。

具有幽默气质的人,都有一种超群的人格,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以愉悦的方式表达真诚、大方和心灵的善良,独自应付任何困苦的环境,并且受到他人的欢迎。因此幽默气质就像一座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奋发向上者、希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重担的人所必须依靠的支柱。

试着学会沟通和理解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意识,人和人不同的思想意识构成了纷繁美丽的世界。同时,也正是由于阵线不同,团体与团体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难免会意见相左,会出现误会与争执,但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人生在世,精神的愉悦胜过一切,而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是构成心情愉快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际关系是无法达到和谐的。同时,误会则使本可以达到和谐或本来是和谐的关系,只因理解和认识的不同而形成人际关系中的遗憾。所以说,误会比直接的、不良的人际关系更多一层痛苦,它是对美好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主观的、有意识的、故意的,而只是因为互相的隔膜、意识的不可通性、感情的客观障碍所致。

争执既已形成,不论是你遭到了误解或你可能正在误解别人,唯有互相沟通才能达到理解,使误会消除。

通常,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争执的是这样一些人:交谈交往极少者、互不了解个性者、性格内向者、个性特别者、自视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经过敏者、常信口开河者、挑剔者等。

与上述这些人交往,不论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产生歧义,是否可能遭到误解,或者你是否对他存有偏见和误会。

任何人都有他独立经营着的那一片小小的天地,形成他之所思、他之所言、他之所行,形成他自己的特色。有些人的这片小天地呈开放张扬的状态,可以随时接纳所有些人。有的人则呈封闭压抑的状态,这是不好交际、不善交际、不易交际的人。与他交往首先得开启那扇封闭的门。待你走进去后才可能发现真正的他。否则,你只能在门外与他交往,这时,各种各样的误会都可能产生。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个特别难打交道的人,随便一句话中的一个用词不妥,可能就得罪了她。她发了脾气,你还不知道为了何事。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并非罕见。

如果你已经自觉意识到遭到了误解,最简便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真诚相见,不要搁在心中,更不要犹豫猜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场舞会、一次公关活动、一次约会或一个电话互诉衷肠,以你心换他心,以他心换你心,解开疙瘩,冰消雪融,重归于好。

可能你和对方没有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或者你觉得直接解释交流的方式有些难为情,那么你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详尽地阐明自己,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对方对你误解太深,已经对你形成偏见,甚至把你视同仇敌。消除误解当然要困难许多。一是要有恰当的方式,二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你首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动用和对方亲近的人,让他在你们中间搭桥梁、做媒介,把对方的怨气和意见,把你的诚意、你的本心都通过这位中间人在双方间予以传达疏导。传达疏导到一定时机,你们就可以直接解释交流了。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误不在你而在于对方,但你对对方之误却能够宽容大度不予计较,主动地想办法去消除对方之误。此为君子度量。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你对对方之误厌恶憎恨,压根儿不去设法消除它,更不愿主动去做疏通工作,以为那样做是降低了身份,丢了自己的面子,损伤了人格。此为小人之心。

圣人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际关系圈内也受不得丝毫委屈,吃不得半点亏,头低不下一毫,话多不得半句,那你就会与他人背道而驰,最后只剩自己一人。

避免争执的另一重要建议是回避顶撞或辩论。当你将要陷入顶撞式的辩论漩涡里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漩涡,避免争论。你不可能指望仅仅以口头之争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把细枝末节的小事当作天大的原则问题来加以辩论,是因为我们坚持成见。只要你争胜好斗,喋喋不休,坚持争论到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体验到辩论的“胜利”,可是,这种胜利不过是廉价的、空洞的虚荣心的产物,它的结果只会引发一个人的怨恨。

谁能够克服喜好争论的弱点,谁就能在社交中获得成功。

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也可能以雄辩取胜,但要想轻易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大错而特错了。

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争执,有时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产生芥蒂。人是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我们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过**绪:有话好好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争吵者往往犯三个错误: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话语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余地;第三,不愿意以尊重的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承认自己容易与人争吵的人中,绝大多数说自己个性太强,也就是不善于克制自己。

同事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的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之类的语言,这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即使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语言能使人在笑声中思考,而嘲笑他人则包含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合作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要学会听,耐心、留神听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并及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会给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个性修养、思想水平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的话,做到这些并非难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你就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不能合作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一时让你觉得委屈,但这却能表现你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面前平静下来。当时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不妨把事情搁一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善于理解、体谅别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是一种较高的修养。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恰恰遇到不顺心的事没处发泄怒气,有的人也许正生病,这些都可能是造成态度、情绪反常或过激的原因。对此予以充分谅解,并及时地予以沟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

宽容是关系和睦的润滑剂

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我们生活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磨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堵塞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同事、对顾客、对子女、对配偶等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宽容是一门交往的艺术。它可以润滑彼此间的关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扫清彼此间的顾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宽容能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宽容来安慰别人因失误而愧痛的心,让别人心存感激,是最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宽容是安慰剂,如一江春水,抒写着温馨闲适与融洽,让人在柔和舒适间倍感亲切,令人在壮美和**中意气风发。世间因为有了宽容而爱意浓浓、美丽祥和。当我们深陷苦闷,孤独难捱,山重水复之时,突然获得别人的理解与鼓舞,谁不会因之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呢?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地直接教训人,而是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其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哨兵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是一门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给生活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人们交往贵在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尽可能地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可以说,宽容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所谓“有容,德乃大”。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对别人的缺点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灾乐祸;对别人的危难应尽力相助,不应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让三分功给别人。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得众”。

宽容还要求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之美就是成己之美,即使对有错误的人也不要嫌弃,应给人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正所谓与人方便,己也方便。

在生活中学会宽容,你便能明白以下道理。

宽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患难之交”“亲朋好友”,还是“金玉良缘”“模范丈夫”,都是相对而言的。他们的矛盾、苦恼常被掩饰在成功的光环下,而掩盖的工具恰恰是宽容。不必羡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事业、家庭和友谊才能稳固和长久。

宽容就是忍耐。对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进行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其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坚持以德报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爱人曾经有过的一段浪漫,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放眼明日,来日方长,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一切误会与芥蒂在宽容的阳光下都将灰飞烟灭、冰释雪化。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那么,容人究竟应当容些什么呢?

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相促进,事业才能发展。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的那段话很发人深省:“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善于用人之长,首先是能容人之长。嫉妒别人的长处,生怕同事和部属超过自己而想方设法压抑,是很愚蠢的。

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鲍管分金”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利润时管仲却总是多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自私,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得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做了大夫。如果鲍叔牙容不得管仲的缺点,管仲的才华就可能被淹没。

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

容人之个性。由于每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文化程度不同,性格必有差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如果只喜欢与自己性格相近的人,那么我们的朋友就会少之又少。

容己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等,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怨恨的土壤上开满鲜花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魏国村民发现了这种行为,十分气愤,便要去找楚国村民“算账”。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一个瓜。”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感慨万分,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当地百姓。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

杰克和汤姆曾经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

在他们居住的那条街上分布着许多米店,大多数店主把米放在外面,晚上找人看守。他们也和那些店主一样把米堆在商店外面。

可是有一天早上他们起来后发现米少了许多。杰克记得晚上汤姆起了好几次,他怀疑汤姆把米转移到其他地方,想独吞,因此心中大为不悦。而汤姆说自己没有看见那些米,杰克不相信,两人吵了起来。汤姆忍无可忍,动手打了杰克,杰克也毫不示弱地狠狠还击,打得汤姆鼻青脸肿。

第三天杰克要到附近的一个小镇去做生意,一大早推开家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当地风俗这是不吉利的,很晦气。杰克想肯定是汤姆故意放在他家门口诅咒他生意落败的,他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本。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那个陶罐,想把它砸碎出气,但又觉得很可惜,就顺便移了几株快死的花进去。

过了几天他从外边做生意回来,赚了不少钱。他在高兴地伺弄花草时惊喜地发现,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看着这些鲜花,他开始为自己狭隘的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汤姆,应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汤姆道歉。

在去汤姆家的路上杰克遇到他的邻居,邻居问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杰克看见了没有。杰克回家找到陶罐和扔在院子里的兽骨还给了邻居。奇怪的是,当他把东西还给邻居时,邻居反而给了他几袋米。

原来就在杰克和汤姆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夜里,有人要买杰克邻居家的米,黑暗中邻居错把杰克和汤姆的米卖了,等第二天发现时,买主已不知去向。邻居找杰克时杰克已到外地去了,后来邻居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杰克觉得自己错怪了汤姆,他带上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到汤姆家真诚地道歉。

后来他们重新成为了朋友,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因互相误解而使友谊和感情受伤破裂,因而导致仇恨。最好的方式是以宽容的心态将这种仇恨栽培成一盆鲜花,让自己心里开花才能让周围遍地开花。时间带走一切也考验一切,值得珍惜的是无限春光和快乐的果实,真正的友谊并不因误解、仇恨而逊色,反而因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增色不少。

让仇恨长成鲜花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是快乐的源泉。

相信彼此,才能成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我们生活在群居的社会里,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他的一生的。无论什么事,只有团结起来,才是明智之举。不但中国近代历史给了我们这种启示,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最淳朴的教育方式也无不体现着这种道理:一双筷子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就会牢牢抱成一团。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我们处在一个合作的时代里,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不善于合作就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相互残杀,而是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合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合作可以创造高的效率,合作能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合作精神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谋求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查尔斯?赫梅尔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是单翼天使,只有相互关爱,才能展翅飞翔。

一位清华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拥有众多的朋友,与朋友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便可以通过这些朋友的力量来协助你解决难题。人,是不可能拒绝朋友而独自过着杜门谢客的生活的。假如是这样,生活实在无乐趣可言,而且很多需要他人帮助的困难就无法解决。

毕竟,这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他人的学识及力量方能完成任务。在这世上,有不少人并非很有才华,但他们却有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因为这无形的资产,他们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能平步青云。

生活在群体中,就必定要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惠互助。因此,学会协作,就是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清华的几个学生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栋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着火了,只有在规定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可能生存。他请七名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取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学生一个接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三秒钟!在场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大声说:“我的实验终于成功了,中国学生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协作精神。”

只有相互协作,一个人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让自己变得强大,一桩事业也才能聚集起更大的力量以获得成功。不会合作的人将一事无成!指挥家轻舞手中的指挥棒,悠扬的音乐便从乐器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得这样完美和谐?那就是合作。

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V字形长途迁徙。大雁在飞行时,V字形的队形基本不变,但头雁却是经常替换的。头雁对雁群的飞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头雁在前方开路,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在冲破阻力时,能使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他的大雁在它左右两边的真空区域飞行,就等于乘坐一列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无需再费太大的力气。这样,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就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也就能飞得更远。

人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合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事情人们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做成,不合作就谁也不能得。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

合作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怀合作思想上路的人,一生也将生活在成功里。合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人生理念,像花开,美丽给别人,自己也结果实。只要你熟谙与人合作的诀窍,很快就会成为成功之林中的雄伟巨木。

合作是每个社会人的必修课。每一个人自踏入社会之日起,合作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合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合作使我们彼此了解,是合作使我们互通有无,是合作使我们达成双赢。

勇于合作,去和每一个人合作,是人人都能很容易做到的事,合作时我们并不会损失什么,相反,可能一份不起眼的合作会带给我们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