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原本是在酒桌等社交场所常听到的一句话,但也是一种低调为人的行事原则。的确,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到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若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为了个人的目的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是一个不道德的不可取的行为。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更是一种谦逊为人的体现。相反,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走得很远的,逞一时之快,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与认可的。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一天,唐伯虎到西湖游玩,又累又饿,便在西湖边某酒楼里吃了一顿午饭。当他找来店小二准备结账时,发现身上的钱袋居然丢了。吃饭没带钱,唐伯虎居然遇到这种糗事,他急得一头汗,但聪明的他很快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啪,打开手中扇紧摇慢扇……看到扇子他来了主意:“就凭我的画,怎么着也得值几个金元宝。”没想到,店小二根本不识货,也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唐伯虎,而老板又不在,做不了主。唐伯虎一时来了气:“我今天还就不信活人能被憋死!”他吆喝起来:“谁买扇?”
这时,旁桌一个富态的中年人走过来,一把拿过唐伯虎的扇子,然后很轻蔑地说:“画的什么呀这是?现代不现代,前卫不前卫,一文不值。”随手扔在地上,唐伯虎此时相当郁闷。
看到这里,在场的一个知识分子实在忍不住了,他原本只是打算为一个沦为乞丐的食客打抱不平,但却眼前一亮:“天哪,这不是唐伯虎的墨宝吗?”再看这个食客,果然是唐寅,因为这个文人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这位知识分子激动而又景仰地向大家宣布:“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这位就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所有人都惊喜不已,又是抢着与唐伯虎搭讪,又是争购伯虎之扇。
此时,得到解救的唐伯虎自然是感激涕零:“这扇子我谁都不卖,只给他!”
受宠若惊的知识分子连忙笑着说,我这兜里只有10两银子,买不起买不起!唐伯虎说:“别,别,我还只收您5两,多了还不要。”
刚刚那位嘲弄唐伯虎的富商一看这阵势,知道自己有眼无珠,没认出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于是,只好赔礼道歉:“算我瞎了眼,您的画那是天下没有的精品,您喝,喝!”把唐伯虎灌了个醉意朦胧。酒酣之际,富商说:“您还是将扇子卖给我得了,我多出钱!高他200倍!”
唐伯虎当然不会答应,于是,只说了两个字:“没门!”
富商很是不快,露出本来面目:“你吃了我的,喝了我的,就白吃白喝啦?!”唐伯虎:“这饭是你请的,酒也是你请的,又不是我要吃,吃了不就白吃?”引得众人起哄不止。
此时,人群中有人劝说唐伯虎:“给我点面子,给我点面子!此人惹不起啊,他是本地四大款之一。”
唐伯虎:“嘿。我还真不知道,既然如此,我就为您当场画一张吧。”
笔墨伺候,唐伯虎在他后背上刷刷刷写上几笔,然后拉着那位知识分子大步离去。众人看画,更加大笑不已。富商脱衣一看立马晕倒。
那上面留着唐伯虎的笔墨:王八。
你敬他人三分,他人敬你七分。唐伯虎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些敬与互敬的启发:互相敬重要平等,弱势的人也应当被敬重人格,不知道哪天哪会儿“我敬的人”会报“我”以更有意义的“回敬”。
总之,尊重别人不代表你的懦弱,蔑视别人也不能表示你的强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需要理解、信任与尊重。你对他人的尊重必当换来他人同样甚至更多的“回敬”。
为此,从现在起,你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多审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因此,待人处事,要多审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逐渐变得谦卑。
其次,学会热情待人。热情是傲慢的天敌,与人交往,形成良好印象时,热情是第一个被对方感知到的品质,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规则。因为人们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些热情的人肯定会有一些其他良好的品质,如有爱心,乐于助人,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容易接近等,而这些都是人们在交往中希望看到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以诚待人。这是赢得信任的最基础条件。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真诚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真诚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一旦具备了真诚的人格品质,你在别人印象中就会与信用、善良、美德结缘。
人们常说,人生本是一出戏,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也是一场场游戏,游戏自有游戏的规则,想要和谐相处,闯关成功,那必定要遵循这一场场游戏的规则,如果有人最先破坏了这一规则,那么必将在这场游戏中首先出局。其实尊重别人很容易,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即使那个人是你不喜欢的,那么请你尊重他的语言,把他的话当成“话”来对待,受到帮助时不妨说声“谢谢”,做了错事说声“对不起”。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尊重自己。让我们都能拥有这种美德,让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