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状元张俭(1 / 1)

辽本以“用武立国”,不重“礼文之事”。但至辽朝中期,随着崇尚中原文明的风气日盛,而“开科举以收士人”,以选拔治国理民之有用人才。而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一的张俭,大概可算是萧太后摄政时期所选拔的状元之最著名者。

张俭,字仲宝,析津(今北京)人,其父张雍官左赞善大夫。张俭性情清醇,不事外饰,好学有志。统和十四年,张俭参加科举考试。是年进士及第者三人,张俭得第一,即状元,被授任试顺州从事,充云州幕官。辽朝制度,天子行游之处,地区长官应当贡献本地土特产。有一次萧太后、圣宗至云州狩猎,云州节度使进言道:“臣所治境内无他土产,惟有幕僚名张俭者,实一代之宝,愿以为献。”传说辽圣宗在此之前,有一夜梦见四个人侍奉身旁,故赐食品每人二口,至此闻听张俭之名,方悟此梦正应在张俭身上(张俭之“俭”,繁体字写作“俭”,正“四人二口”之象),便即命召见张俭。只见张俭穿着平居之服饰,容止朴质从容,施礼之后,萧太后、辽圣宗访问世务时政达三十余事,张俭应答敏捷,发挥得体,大洽“圣意”,由此太后、天子“顾遇特异”,张俭于是历任“清华”之职官,以廉明才干著称于时。

张俭自云州调入任大理寺丞,以审理刑狱公命而迁任范阳县令,再以镇抚百姓有方而擢拜监察御史,供职行宫,监察朝廷官僚风纪;补司门员外郎,为南京留守之幕僚,以理民治事,皆有令誉。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张俭因父亲死,还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之次日,张俭即被授任礼部郎中、知制诰,为直枢密院,加赐金紫、柱国,特封开国男,深得辽圣宗的崇任。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末,张俭因文学出众、言辞得体,故被任命为贺宋朝皇帝生辰国信副使。开泰元年(1012年)初,方自宋朝出使归来的张俭迁官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次年,张俭以枢密直学士为同修国史,参与辽朝国史的编写。开泰三年(1014年),张俭加官工部侍郎、知制诰。

史称张俭“名符帝梦,遂结主知”,而张俭亦知无不言,尽心报国,故于开泰四年(1015年)春擢拜枢密副使,六月为宣政殿学士,加守刑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进入辽廷决策机构。因张俭处理政务持重顾大体,故随即于十月中擢拜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监修国史;次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开泰七年(1018年),又加守司徒兼政事令;太平元年(1021年),特拜左丞相,位在中书令之上,并进封鲁国公,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之称号。

太平五年(1027年)春,年过花甲的张俭以“均劳”之名罢相出任武定军节度使、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六月改任彰国军节度使,年末再改为大同军节度使。但对张俭甚为眷顾、倚重的天子,随即于次年三月又召张俭拜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赐宅第于燕京,并将与张俭“不相能”的参知政事吴叔达贬为将作少监,出任康州刺史。

辽圣宗驾崩,张俭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辽兴宗,以此功勋册封太傅、赐同命功臣。重熙元年(1032年)冬,张俭以辅佐、训导新天子之劳,进封太师。

张俭虽贵为宰相,但朴素依旧,衣食皆十分简单,月俸有剩余,就拿出周济亲旧。有一年冬天,张俭至便殿奏事,辽兴宗看见张俭所穿衣服,衣料差,且已破旧,便悄悄地让近侍用火夹在那衣服上烫一个小洞,作为记号,此后每见张俭穿着这件衣服上朝,就不解地询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臣穿用这件衣服已有三十年矣。”当时朝廷内外都推崇奢靡之风,所以张俭就用此来讽喻天子。但年轻的辽兴宗显然未能领会老臣的微义,反而怜悯起张俭过于清贫了,就下令张俭可随意取用皇家内库之物,张俭还欲开喻天子,就奉诏进入内库,拿了三段布即出。辽兴宗闻知,对张俭的清廉品德大为赏叹。

张俭有弟五人,辽兴宗欲皆赐进士及第以为宠遇,但张俭认为功名不可妄授,坚决加以拒绝。有一次,官府抓获了八名强盗,辽兴宗下令全部予以处死,但不久真正的强盗被抓获了,那八人的家属便向有司诉冤,张俭多次请求司法部门审理,辽兴宗大怒道:“卿欲朕偿命耶!”张俭不畏**威,有理有节地回答:“那八家老幼无处可告,稍加抚恤,使得其收葬,亦足以安慰存者、死者矣。”辽兴宗这才无语,仍接受之。张俭在相位长达二十余年,诸如此类裨益天子、国事之举甚多,故当时有“功著两朝,世称贤相”之誉。

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以年老致仕,授洛京留守、尚父,进封秦国公。张俭虽然致仕在家休息,但仍关心辽廷政务。如次年十月,在张俭的建议下,辽兴宗于燕京元和殿御试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并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作为试题,赐进士冯立、赵徽等四十九人及第,并即刻授任冯立官右补阙、赵徽以下皆官太子中舍,赐绯衣、银鱼,举行大宴庆贺。辽朝天子御试进士制度自此颁行。随即,辽兴宗又在张俭等人的请求下,视察主持科举考试的礼部贡院,并再次设宴欢饮,至暮而罢,赐物有差。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召张俭入朝,特封韩王。此后,辽、宋之间又产生矛盾,辽兴宗欲趁宋与西夏苦战之际,率军亲征。行前,辽兴宗至燕京张俭家中问策。张俭极力陈说辽、宋和战之利弊得失,建议辽兴宗遣使臣南去开封向宋帝讨要关南之地即可,而不必“远劳车驾”,辽兴宗依策而行,果然迫使宋朝增加了输辽的“岁币”。辽兴宗大喜,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冬再次来到张俭府第赐宴,将随身所携带的器玩之物皆赏赐给了张俭,并进封张俭为陈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张俭病死,享年九十一岁。

对于张俭这位“德重位尊,名遂甚逊”之两朝重臣,时人有“全五福以向用,荷百禄而永终”的称誉,即享有高寿,萧太后当国时荣膺状元,辽圣宗亲政时“三为将”“再入相”,辽兴宗时“官升师、傅,爵进公、王”,辅佐两君,“经纶两纪”,可谓尊贵至极了。

张俭自状元荣拜宰相,在当时并非特例,只是其较早和著名而已。在辽圣宗朝后期,萧太后当国时擢用的及第进士纷纷进入高层,参与决策军国大政。在“尚武”的契丹国内出现如此局面,实与萧太后推行封建化,并施行“开科举以收士人”、笼络汉族士大夫以巩固其统治的政策密切相关。下面即对辽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以及辽圣宗朝的状元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当初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时,辽太宗循唐朝旧制,而在汉人居住的燕云地区开科举取士,来笼络汉族士人,以免其南奔中原,但并不被辽廷所看重,也不作为选拔汉人官僚的主要途径。因此,据《辽史》所载,在辽代前期担任重要官职的汉人,除前述之室昉一人外,皆不是通过科举之途入仕的。但至萧太后摄国政之初,随着封建化的推行,契丹社会产生转型,时人崇尚中原文化,于是萧太后应时改制,于统和六年“诏开贡举”,即在契丹全境内施行科举取士,而不仅限于燕云汉人居住区。但当时每科录取进士人数甚少,一般仅三五人,甚至有一科仅一人者。至辽、宋订立“澶渊和盟”以后,契丹境内急需人才,尤其是治郡理民,以及能出使宋朝的“文学”之才,由此每科录取进士人数大增至数十人,至辽朝后期甚至多达百余人。科举对包括契丹等族人在内的辽朝社会,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金史·选举志》称辽朝官员中出身进士者“才十之二三耳”。但此就整个辽朝而言自然不错,但就辽朝后期而言却大相径庭,因为辽圣宗以后的汉人重要官僚,大都进士出身,且主要负责汉地事务的南枢密院,其枢密使以下官僚,几乎皆由进士出身者担当。在辽兴宗时期,甚至契丹族士人亦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了。科举对辽朝社会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辽圣宗朝自统和六年(988年)至太平十一年(1031年)四十三年间,共举行科举考试二十八次。现将此二十八科进士录取人数及状元情况简述如下。

高举:统和六年,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高举,生平不详。

高正:统和七年八月,放进士高正等二人及第。高正,于进士及第后累迁政事舍人、枢密直学士,曾奉使高丽,归,迁工部侍郎,为北院枢密副使,死于开泰五年(1016年)。

郑云从:统和八年,放郑云从等二人及第。郑云从,生平不详。

石用中:统和九年,放进士石用中一人及第。石用中,开泰元年官翰林学士、七年自顺义军节度使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八年拜参知政事,死于太平二年(1022年)五月。

王熙载:统和十一年,放进士王熙载等二人及第。王熙载,生平不详。

吕德懋:统和十二年,放进士吕德懋等二人及第。吕德懋,开泰七年自三司使拜枢密副使,不久兼知吏部尚书,太平二年为宰相,死于景福元年(1031年)十月。

王用极:统和十三年,放进士王用极等二人及第。王用极,生平不详。

张俭:统和十四年,放进士张俭等三人及第。张俭,事迹见上,略。

陈鼎:统和十五年,放进士陈鼎等二人及第。陈鼎,生平不详。

杨又玄:统和十六年,放进士杨又玄等二人及第。杨又玄,开泰七年知详覆院,太平二年为枢密副使,五年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枢密使。

初锡:统和十七年,放进士初锡等四人及第。初锡,生平不详。

南承保:统和十八年,放进士南承保等三人及第。南承保,生平不详。

邢祥:统和二十年,放进士邢祥等六人及第。邢祥,开泰元年同知礼部贡举,二年为给事中,太平七年又与杨又玄同知贡举。

李可封:统和二十二年,放进士李可封等三人及第。李可封,景福元年以崇禄卿出使北宋。

杨佶:统和二十四年,放进士杨佶等二十三人及第。杨佶,字正叔,南京(今北京)人。杨佶历官校书郎、大理正,于开泰六年为知制诰,加谏议大夫,出知易州,入为大理少卿,累迁翰林学士;重熙元年,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忠顺军、天德军节度使,十三年以宣政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使;十五年为武定军节度使,召拜宰相,致仕,卒。杨佶幼年颖悟异常,弱冠,声名甚盛,著有《登瀛集》行于世。

史克忠:统和二十六年,放进士史克忠等十三人及第。史克忠,统和三十年为积庆宫都部署判官、试大理评事,太平二年以给事中、知制诰充贺宋朝正旦副使。

刘二宜:统和二十七年,辽圣宗御前引试刘二宜等三人。刘二宜,生平不详。

高承颜:统和二十九年,辽圣宗御试进士,放高承颜等二人及第。高承颜,生平不详。

史简:开泰元年五月,诏裴玄感、邢祥知礼部贡举,放进士史简等十九人及第。史简,生平不详。

鲜于茂昭:开泰二年,放进士鲜于茂昭等六人及第。鲜于茂昭,生平不详。

张用行:开泰三年,放进士张用行等三十一人及第、出身。张用行,生平不详。

孙杰:开泰五年,放进士孙杰等四十八人及第。孙杰,生平不详。

张克恭:开泰七年,放进士张克恭等三十七人及第。张克恭,太平二年以堂后官为贺夏国王李德昭生辰使,此后累官至宰相,重熙七年加守司空。

张仲举:开泰九年,放进士张仲举等四十五人及第。张仲举,生平不详。

张渐:太平二年,放进士张渐等四十七人及第。张渐,生平不详。

李炯:太平四年,放进士李炯等四十七人及第。李炯,生平不详。

张昱:太平五年十一月,辽圣宗试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张昱,生平不详。

张宥:太平八年,放进士张宥等五十七人及第。张宥,重熙十九年为徽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