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枝独秀的“毛诗”(1 / 1)

我们通常所说的“毛诗”包括《毛诗》和《毛诗故训传》,《汉书·艺文志》记载“《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随着“三家诗”的衰落,“毛诗”日益发展,最终取代了“三家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枝独秀”,《毛传》和《郑笺》成为最早的、系统的两部《诗》解著作。

(一)《毛诗》的发展

《毛诗》最早是在民间传播,未被立于学官。不过,《毛诗》虽然未被中央政府列为学官,却为当时的地方诸侯所重视。《汉书·艺文志》记载:“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西汉著名的藏书家。河间献王远离政治斗争,穷其毕生精力收藏与整理古代典籍。其中,就包括对《诗经》的整理。他立毛苌为博士,致力于《毛诗》的整理与教授。由此,《毛诗》得以立足,初步获得了与“三家诗”抗衡的机会。

王莽改制时期,《毛诗》学者陈侠被授予讲学大夫,《毛诗》的地位得以提高。虽然《毛诗》被立为学官很快又被废除,但经由此后,《毛诗》的传播面扩大了。

至平帝时,《毛诗》终于被立为朝廷学官,获得了与“十四博士”等同的官方地位。至此,《毛诗》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几乎无人能够撼动。东汉时期,《毛诗》的发展始终处于上升趋势。汉章帝建初八年,皇帝下旨“令群儒选高才生”学习《毛诗》(《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汉安帝延光二年,“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后汉书·儒林列传》)。《毛诗》越来越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其地位稳步提升,最终取代了“三家?诗”。

(二)《毛诗》“定于一尊”的原因

《毛诗》能够取代“三家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官方的支持。从“四家诗”的发展过程来看,朝廷、帝王的喜好和支持对各家的发展都很重要,只有获得帝王的支持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毛诗》虽然最早未获得官方支持,但最后获得了统治阶层的认可。第二,《毛诗》的解读风格。与“三家诗”相比,《毛诗》较少神学迷信内容,对经文的分析也较为简洁、准确,偶有附会,但还是以本意为主。第三,《毛诗》学派对经义的积极研究。《毛诗》学派的《诗经》研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并努力构建本派的体系。本派学人多乐于撰写著作,由此使其学说得以流传。如大毛公毛亨有《毛诗故训传》。该书采用集解的形式,风格简约而古奥,解读为世人所认可。其后的卫宏所著的《毛诗序义》,被赞为“得风雅之旨”。贾逵也有《毛诗传》。而成就最为突出的则是郑玄的《毛诗笺》。该书博采众家之长,并对毛氏的错误之处进行修订。从此,《毛传》与《郑笺》并行于世,再无他家可替代。因为有了《毛传》和《郑笺》,《诗经》才可以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的成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很多细节都已经不可考证。采诗、献诗的说法告诉我们诗歌的来源和作者的身份,删诗的说法告诉我们《诗经》经过多次的编纂,虽然删诗的人不一定是孔子。总之,经过采诗、献诗和删诗,《诗经》这部书算是编订完毕。但是,《诗经》能成为一部儒家经典并流传至今,与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因而“赋诗言志”对《诗经》的流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和孟子的推崇,让《诗经》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至汉代,《诗经》终于成为一部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