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家,他有句名言叫“惶者生存”。在华为的发展史上,任正非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五次拉响了“冬天”的警报,并要求华为高管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戒骄戒躁。
2001年,国际高科技产业哀鸿遍野,华为却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却发表了一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敲醒了很多沉溺在胜利的喜悦中的华为人。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一文出炉,让华为在中国的企业界确立了新的地位,其重视危机的企业文化开始拥有了狂风骤雨般的影响力。
2016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位居全球信息与通信行业首位,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29位,华为正如日中天,而此时,任正非却说“华为已感到前途迷茫”。
2016年5月30日,任正非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言,他当着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全国亿万观众的面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如果不能坚持创新,迟早会被颠覆。现在的时代,科技进步太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我们也会从沉浸在产品开发的确定性工作中,加大对不确定性研究的投入,追赶时代的脚步。
华为已经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要想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还没有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经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产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虽然近年来在应用性创新上到达极限,但是在理论性创新上空白一片,长此以往,我们原有的成绩必然被德国、美国等擅长“从0到1”的国家击溃。
任正非此话一出,引发轩然大波。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标杆和国际化典范的华为,2015年的营收超过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总和,手机业务颇有盖过三星,与苹果逐鹿天下的气势,任正非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
其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不止华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感到困惑和迷茫。感到前途迷茫是数字化浪潮下全球性的集体“焦虑症”。但是,任正非作为中国高科技行业无与伦比的智者,站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样的殿堂上,当着国家领导人的面出人意料地喊出“华为已感到前途迷茫”,当然不是危言耸听。
对企业来说,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而危机意识,是华为走到今天的秘诀。在这种时候,任正非的“前途迷茫说”,当然是对公司内部最好的清醒剂。但最重要的是,任正非的迷茫是真切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种迷茫,可能超越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作为长期研究华为的学者,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剖析一下任正非感到“迷茫”的原因。
任正非虽然对华为的未来感到迷茫,但他同时对华为的未来充满信心。他提到的攻入“无人区”后感到“前途迷茫”是纯粹对科学技术的迷茫。作为信息论基础的香农定理,作为信息工程技术基础的摩尔定律都已逼近极限,如果不能突破时延和带宽的极限,人类社会如何走向智能社会?
任正非告诉我们:“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领导者一定要像克劳塞维茨所形容的高级将领那样,在茫茫的黑暗中,鼓舞精神,激励斗志,高歌前进。”
同时,他还告诉人们,迷茫中也酝酿着新技术、新机会、新突破,这是对科学家、未来人才突破基础理论的期许。华为已经炸开人才金字塔尖,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共同突破迷茫,走向未来的智能社会。
华为的2012实验室早已开始对未来5—10年的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在5G通信技术领域,华为已经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领跑行业。
显然,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任正非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和挑战的艰巨。但作为行业领导者,华为将拿出一百分的勇气和定力,不骄不躁,稳步前行,与运营商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其实,此时的任正非比任何人都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攻下某一技术难关,而是要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到来之前,开展一场深刻而彻底的自我变革,全面提升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领导力和思想领导力,只有这样,华为才能蜕变为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大机遇;也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宏大的格局!而践行这一切,必然一路荆棘,面临许多挑战。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华为已经在路上。
【故事点评】
华为进入“无人区”后的迷茫,是从“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后的角色适应,而这种迷茫也许会让华为在“登顶”后犯下错误。
华为已经攻入电信行业的“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这意味着华为将承担起制定规则、创立理论的重任。在培养人才方面,任正非建议国家重视教育,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华为的做法是把所有的年轻人都送到一线去磨炼,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毫无疑问,人才与创新驱动是华为发展之本。过去的三十余年,华为之所以能在中国企业中一骑绝尘,独孤求败,就在于华为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真金白银地砸进去,砸出了汇聚和融合全球通信技术的洼地,垒起了自主创新的华为高地,使华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居全球第一。华为的这一次“迷航”,注定要孤独,且无人喝彩,只有任正非这样的伟大企业家,才会产生深重的忧患和危机意识,承担起引领的责任,在七十几岁高龄之际,他再一次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他的队伍前进,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未来通信技术前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