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任正非的管理思维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在部队服役和创办华为初期,任正非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在管理和发展战略上,他十分推崇毛泽东思想,在华为推行军事化管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导师是毛泽东!”甚至有人说,是毛泽东思想打造了任正非,任正非又用毛泽东思想打造出“华为模式”。
任正非自述: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我对毛泽东的理解和传承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从毛泽东身上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的意识。
有人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华为2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以弱胜强的传奇历史剧。华为创业的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
众所周知,任正非在部队期间就是“学毛著标兵”,他创办华为后,继续用毛泽东思想创造“华为奇迹”!
仔细研究华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市场战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管理与运作,无不深深打上毛泽东思想的烙印。他的内部讲话和宣传资料,字里行间跳动着战争术语,极有说服力。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经常和员工讲毛泽东、邓小平,谈论三大战役、抗美援朝,而且讲得群情激奋。他说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现代商战中,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任正非选择了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任正非创办的华为公司是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却一直坚持不上市,而且任正非仅持有公司不到1%的股权,其余全部属于员工。这才是真正的共享——赚钱大家分,共同富裕!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任正非,说他是一位最好的老板,自己只占不到1%的股权,其余的全给了员工。在华为,没有一个员工不努力,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与公司是利益共同体。
任正非说:“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
任正非为什么要这样做?个人情怀!个人情怀由什么决定,人生观!毛泽东时代培养了任正非的爱国红色情怀!任正非出生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成长在新中国,是毛泽东时代培养起来的大学生,20世纪70年代入伍,80年代退伍到深圳开始创建华为。
据华为高管介绍:“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任正非也非常注重政治学习,他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熟读多遍,而研读最深的还是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一有闲工夫,他就在琢磨如何把毛泽东的兵法变为华为的战略。”
任正非说自己创办华为的力量源泉就是毛泽东!199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02周岁诞辰,任正非在华为市场部整训大会上发表了《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万言报告,拉开了内部整训工作的序幕。会议期间,所有市场部的正职干部都要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1995年的工作述职报告,另一份就是辞职报告。包括市场部代总裁毛生江在内的30%的干部被调整下来。集体辞职开了华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先河,也被业内视为企业在转型时期顺利实现“新老接替”的经典案例。
1998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也是借用毛泽东文章的题目;同年,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还用毛泽东对留苏学生讲的名言,鼓励华为的年轻研发人员,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0年8月31日,任正非在华为战略预备队学员和新员工座谈会上谈道:“很高兴看到大家这么有干劲。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历史时期,你们这些新员工能勇敢地加入我们这支队伍,与我们共渡难关,虽然我们可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但这也是一个最大的机会时期。”他还引用毛主席的话说:“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华为的市场战略,也按照毛泽东打仗的套路规划,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所谓的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依据客观条件制定策略;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还要长期保持艰苦奋斗,奢靡享乐就容易脱离客户;所谓的独立自主,就是坚持自主研发。
华为在内部还有例行的民主生活会,不变的主题是开展毛泽东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华为有这样几条规定:一是不搞人人过关;二是重在自我批判;三是强调一个“真”字,要实事求是;四是不无限上纲、把握适度;五是善意与建设性是大前提。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发生在华为创始初期,当时华为面对着和无数巨头搏杀的困境。在做销售数年后,任正非带领员工开始自己进口电子元器件研发产品,彼时华为的代表性产品包括交换机和数据卡。而这两样产品的关键技术,都被国外巨头把控着。1992年,华为自主研发出交换机及设备,当时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洋巨头把持着国内市场,华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迅速攻城略地。当时通信行业器材的发展非常快,而国际巨头在这方面疏于了解中国国情,往往都集中于大城市布局,产品价格也相当高昂。
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让通信设备价格直线下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1996年,华为开始在全球依法炮制,蚕食欧美电信商的市场。这是国际版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任正非玩得炉火纯青,在世界各地都通用。1994年,任正非自信地说:“十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
统计数据显示,华为在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在2012年即达到了25%之巨。而随着近年华为在国际上口碑的提升和技术优势,这一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扩大,且不局限于不发达国家市场,许多发达国家市场也以华为为优先选择。
此后几年中,伴随着华为翻番式的高速增长,内部运动也如火如荼。从“华为基本法”的大学习,“产品开发反幼稚”的大讨论,到“无为而治”的命题作文,高层发起、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式的群众运动,成了华为变革的招牌模式。“运动”一般以任正非一篇著名的讲话为中心点,公司其他高层人士分别发言,接着就是全员的学习和讨论,以及正面人物的宣传、反面人物的警示等等。对于老员工,运动意味着机会和考验;对那些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新员工来说,运动则是个人魅力和群体声势的集中展示,他们也在强烈的震撼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
一位华为离职员工说,这种团体内部的群众运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功效。首先,它练就了员工的学习能力。那些以前不爱学习公司文件的年轻人,现在都会抢在第一时间阅读任正非的讲话稿或文章。大家明白,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领导讲话的字里行间,都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才能跟上形势,顺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在华为,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今年你还是部门总裁,明年可能就成了区域办事处主任,后年可能又到海外去开拓新的市场。几起几落、经受若干失败的打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因此,华为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所处的位置,都能保持一种比较平常的心态。一方面,不会居功自傲,更不会去考虑谋取所谓的“终身职位”;另一方面,华为的管理队伍非常年轻,用这种“七上八下”的方式锤炼他们,是促使他们快速成熟的一条捷径。这也为华为“干部能上能下”和“之”字形成长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文化基础。
【故事点评】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在他的商业理念和思想性格中,有挥之不去的毛泽东情结。他不乏商人的精明,但更有军事家的雄谋大略。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发展速度,不断地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一时间合资合作浪潮方兴未艾,而当时中国还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许多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国内工业体制、技术改造尚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合资合作的结果是给外资让出了大片市场。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代价太大了!他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不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真正掌握哪样技术。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
因此,任正非一开始就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的战略思想,明确华为将坚持自主研发。他给华为定下了明确目标: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自主研发,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抗衡。
任正非还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中悟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任正非坚信只有技术领先才能在这个行业生存,于是创造性地利用“压强原则”,即在特定的时间,集中特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一点,强行突破。
为此,任正非在1994年就发出了令人震撼的十年狂想:“十年以后,世界通信业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
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另类表现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在华为,与竞争对手过招的,远不止前沿阵地上的几个冲锋队员,这些人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他们有的负责技术方案设计,有的负责外围关系拓展……一旦前方需要,马上还会有人上来增援。1998年前后,这种团队协作的文化被明确为“狼性”文化。
而在压力面前,任正非曾发下誓言:“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发展,决不后退、低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商战中,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任正非选择了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