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任正非在1997年圣诞期间,去了一趟美国,参观了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
到美国后,任正非将考察重点放在IBM这家最具美国特色的企业身上。虽然圣诞节前夕美国各大企业都已经放假了,但IBM包括CEO郭士纳在内的高层领导均照常上班,并真诚而系统地向任正非介绍了他们的管理内涵。整整一天时间,从产品预研到项目管理、从生产流程到项目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IBM高层都做了极为详尽的介绍,让他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路。
尤其让他由衷敬佩的是,郭士纳作为IBM的灵魂人物,不仅具有罕见的坚强意志和变革的勇气,而且为人处世极其低调。在担任IBM首席运营官的9年时间里,他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正是这种务实精神,郭士纳才得以集中全部精力,在IBM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业务流程、高度透明的发展战略以及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最终将IBM从死亡之谷带到了一个辉煌的巅峰。
这一切,让任正非怦然心动:华为要像IBM一样强大,不仅自己要以郭士纳为榜样,而且华为也必须虔诚地拜IBM为师,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管理精髓移植到华为身上。这是华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也唯有如此,华为才能逐步走向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
2018年,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华为花40亿元人民币拜IBM为师的经过。
在访问完四家公司之后,恰逢美国的圣诞节,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们一行却在美国硅谷的一家小旅馆里,点燃壁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讨论,消化了访问的笔记,整理成长达100多页的笔记带回公司传达。
从美国回来之后,我决定向IBM学习,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计划。我最推崇的是郭士纳,是他让亏损160亿美元的IBM起死回生,而且他也是一位和我一样不太懂技术的管理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问IBM期间,郭士纳于1993年上任IBM公司CEO时提出的“制造业四条基本规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IBM从事的是制造业,华为从事的也是制造业,无论是多么高端的电子制造业,还是其他高科技制造业,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制造业。既然是制造业,就必须遵从制造业的基本规律,违背了行业的基本规律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我给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周伟焜写了一封信,表示想拜IBM为师。周伟焜是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以严谨、务实、精干而深得郭士纳的赏识,自1995年7月起担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据周伟焜介绍,鉴于华为是IBM在中国的第一个管理咨询项目,树立样板的意义重大,所以在报价问题上,深谙中国企业善于“拦腰砍”的谈判常规,IBM设计了两套报价方案。
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周伟焜提出:根据IBM方面的推算,70位顾问按级别分为3类,每小时收取的费用分别为300美元、500美元和680美元,为期5年。也就是说,此次,管理变革分为两期进行,仅第一期,华为就要投入2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华为要向IBM支付高达40亿元人民币的学费。
周伟焜话音刚落,会场瞬间响起嘘声。一位华为副总裁心痛地对任正非悄声说:“这费用太高了,相当于华为一年多的利润,我们砍砍价吧。”
任正非反问道:“你砍了价,你能对项目的风险负责吗?IBM会传授真功夫给我们吗?”
所以对于周伟焜的报价,任正非只问了一句话:“你们有信心把项目做好吗?”
周伟焜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于是任正非当场拍板:“我不砍价!”
会谈结束后已是深夜,周伟焜给郭士纳打电话汇报了情况,郭士纳对周伟焜说了三个字:“好好教!”
1998年8月10日,任正非召开了干部会议,宣布华为与IBM合作的“IT策略与规划”项目正式启动,内容包括华为未来3—5年向世界级企业转型所需开展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管理变革项目。
任正非在会上宣布了以孙亚芳为总指挥、郭平任副组长的变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名单,同时宣布了由研发、市场、生产、财务等富有经验的300多名业务骨干所组成的管理工程部的干部任命,全力以赴,配合IBM顾问的各项工作。
会后,任正非亲自指示,把非常拥挤的华为总部腾出很多临海的房间,按照IBM风格进行布置,并购买了新的办公家具,让顾问来到华为后感觉仍然在IBM,可谓宾至如归。
1998年8月29日,随着第一期50多位金发碧眼的IBM顾问进驻华为展开工作,这场由任正非主导的管理变革运动,在华为人的一片惊愕声中正式启动。于是,华为成为在国内第一家引进西方公司IPD的企业。
【故事点评】
任正非当初斥资40亿元师从IBM,这种胸怀、格局与远见,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无疑是空前的。华为通过与IBM合作,对公司的领导力、决策、市场、流程管理、财务监管先后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在IBM顾问的悉心指导和真诚帮助下,历经十年虚心学习和潜心苦练,华为终于修成正果,一个令美国政府都惧怕的跨国公司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