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羁縻四夷王
“羁縻”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应对四夷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羁縻”实际上是两个东西:“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10)简单说,就是像控制牛马那样,笼络控制四周的少数民族。
永乐年间,大明王朝边疆的主要威胁在北方,朱棣也对北方用力最多。
北元被彻底瓦解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其中,兀良哈相当于是大明雇佣军,鞑靼部众虽然多,但是战斗力不强,瓦剌骑兵是最强悍的。
于是,朱棣在北伐之前通过外交手段对鞑靼和瓦剌打一个拉一个,打强者扶弱者,从而确保自己的北方不会出现一个统一的强敌。
朱棣的这一方针始终被执行得很好,但是始终无法根除北方边患,这里的战斗消耗了大明王朝大量力量。以鞑靼为例,史称:
鞑靼地,东至兀良哈,西至瓦剌。当洪、永、宣世,国家全盛,颇受戎索,然畔服亦靡常。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恃其暴强,迭出与中夏抗。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11)
由此可见,北方的羁縻在朱棣时代可以被称为有效,但是这个办法并不能持久。
日本是大明的朝贡国之一,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对付日本人,朱棣的方法是准许通商,互不干涉;对于朝鲜,朱棣则是视为藩篱,多多联络,甚至纳朝鲜王族之女当自己的妃子。
日本旁边的琉球,一度有三个王,永乐元年春,“三王并来贡。山北王请赐冠带,诏给赐如中山。命行人边信、刘亢赍敕使三国,赐以绒锦、文绮、纱罗。”
菲律宾的吕宋岛,此时也和朱棣治下的大明有交往,但很快停止了:“永乐三年十月遣官赍诏,抚谕其国。八年与冯嘉施兰入贡,自后久不至。”至于为什么,没有明确记载。
最后,女真族还在白山黑水之间游猎,尚不足以对大明形成威胁。朱棣也没有对这支金王朝的旁裔另眼相看。
由此可见,东方的羁縻在朱棣时代除了对朝鲜持续有效以外,对其他国家效果有限。
西域方向,是朱棣关注的一个战略方向。朱继承了朱元璋的原始建制,在西域设置卫所,招募当地人守卫。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哈密卫。哈密卫距离嘉峪关一千六百里,朱元璋在这里设置:“宜禾都尉,领屯田。”
朱棣登基后,哈密卫万里来贺,朱棣大为高兴,“永乐元年十一月至京,帝喜,赐赉有加,命有司给直收其马四千七百四十匹,择良者十匹入内厩,余以给守边骑士” 。
哈密卫万里被朱棣直接封为忠顺王,一直为大明戍守此地至正德年间,被瓦剌阻隔,逐渐脱离大明控制。土鲁番也在朱棣时代与中央建立了联系。
永乐四年遣官使别失八里,道其地,以彩币赐之。其万户赛因帖木儿遣使贡玉璞,明年达京师。六年,其国番僧清来率徒法泉等朝贡。天子欲令化导番俗,即授为灌顶慈慧圆智普通国师,徒七人并为土鲁番僧纲司官,赐赉甚厚。由是其徒来者不绝,贡名马、海青及他物。天子亦数遣官奖劳之。(12)
西南方向则是朱棣的扩张重点,安南一地曾经一度被朱棣纳入版图,设立中国式的卫所。此外,朱元璋养子沐英的后代、世镇云南的沐王府是其中的重要战略支点。沐王府一直到最后一代沐天波,才随明朝一起灭亡。
总的来看,朱棣时代虽然在四方进行了布局,但更多依靠军事力量,随着土木堡之变,大明军事力量由巅峰滑落,优势不再。所谓的“羁縻”也就逐渐不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