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1 / 1)

四下西洋立丰碑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冬,郑和、王景弘第四次出航。

出发前,郑和派人在泉州一带刻了一块碑,就是流传至今的《郑和行香碑》,碑上刻下了郑和出发前的祷告语:“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扶蒲和日记立。”

这次郑和到了木骨都束,就是今天遍地海盗的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后再入贡,复命和偕行,赐王及妃彩币。二十一年,贡使又至。比还,其王及妃更有赐。宣德五年,和复颁诏其国。

国滨海,山连地旷,硗瘠少收。岁常旱,或数年不雨。俗顽嚚,时操兵习射。地不产木。亦如忽鲁谟斯,垒石为屋,及用鱼腊以饲牛羊马驼?云。(16)

不剌哇是今天索马里共和国布拉瓦。

与木骨都束接壤。自锡兰山别罗里南行,二十一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凡四入贡,并与木骨都束偕。郑和亦两使其国。宣德五年,和复往使。

其国,傍海而居,地广斥卤,少草木,亦垒石为屋。其盐池。但投树枝于中,已而取起,盐即凝其上。俗淳。田不可耕,蒜葱之外无他种,专捕鱼为食。所产有马哈兽,状如麋;花福禄,状如驴;及犀、象、骆驼、没药、乳香、龙涎香之类,常以充贡。

这些地方当时和大明帝国的实力相差甚远,但大明对这些地方本身不感兴趣,朱棣感兴趣的是万国来朝的感觉和这两个地方的一些特产香料。于是这里的人和特产被郑和舰队带回中国。结果因为这些非洲酋长没啥钱,也没啥好东西,贸易不可能,所以只能给点钱打发回去。郑和的最终目的地忽鲁谟斯,在今天伊朗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这里离郑和心目当中的目的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已经很近了。

经过几年航行,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七月,郑和回到中国,朱棣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非洲黑人,很新鲜,很新奇,很欣慰。朱棣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郑和历次下西洋都给朱棣带来了新奇的感受,朱棣对郑和下西洋的期待也越来越大。最初的想法可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从中得到了万国来朝的感觉。

也许,此时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了朱棣自我满足的精神鸦片,他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