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建内阁新宰相
早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八月,朱棣刚刚称帝,就组建了“内阁”这个独特的组织。
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18)
“文渊阁”本来是皇帝自己学习、读书、做讲座沙龙的地方,由朱元璋首创,在当时奉天门东建文渊阁,收藏全国的藏书、典籍。经过几百年的积累,直到清乾隆年间,将这些典籍一边毁,一边编,修成了举世闻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
既然文渊阁是皇帝的私人图书馆,那么当时内阁的任务就是帮助皇帝查书,陪着皇帝看书。但是陪的时间长了,内阁大臣就和皇帝有了感情,有了感情也就有了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时候就有了部分决策权。建文帝时期的学士方孝孺就是代表。
明代学士品级是正五品,级别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干部。
朱棣所选的七个人,即侍读解缙、编修黄淮、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清一色的小官,所以当时人称:“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19)且永乐年间的内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所以,严格来说,这时的内阁学士不是皇帝的秘书,真正的秘书是各部尚书,内阁学士应该是皇帝的顾问、老师和学友。到了明仁宗时期,大学士兼任某部尚书,变成可以“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的“真阁老”。
朱棣时代,这些个小官组成的内阁,变成了掌管枢机秘密的重要人物,而这几个人也都非同一般。
明代内阁第一人解缙是举世闻名的大才子。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23岁就中了进士,是太祖宠臣。朱元璋甚至下过诏令给解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20)。
可惜,解缙这个人年轻,太轻浮,又喜欢显清高,经常标榜自己和朱元璋关系好,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容易被人反感。于是,朱元璋将他遣返回乡:“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看来,朱元璋准备为将来储才了。
结果,过了八年朱元璋就死了,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时,解缙准备回来继续践行朱元璋的旨意,被大用。结果人一到南京就被人告发,说他违旨,“太祖高皇帝要你十年后回来,你怎么八年就回来了!”一个大帽子扣下来,解缙差点被流放。后来找人说情,最后被留了下来,但朝廷只给了一个翰林侍读的小官。
解缙很不满,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朱棣的怀抱。朱元璋当年储备给孙子的人才,被儿子用了,也不算吃亏。
解缙一入阁就担任最重要的任务:“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及《列女传》”(21)。历朝历代修史书的都是最顶尖的人才,比如唐朝修史的就有宰相房玄龄,宋朝修史的就有宰相欧阳修、司马光,元朝修史的有宰相脱脱,清朝修史的有军机重臣张廷玉。相比而言,解缙受命修史时,年纪小,受重用,他终于担当大任了!朱棣对以解缙为首的七个学士十分看重。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要求他们:“恒情,慎初易,保终难,愿共勉焉。” 可惜,解缙没有听进去。
随着地位上升,解缙开始掺和朱棣立太子的事务,而且借着朱棣的宠信把内阁讨论的机密问题到处乱传,这就是在找死!果然,解缙很快成为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相争的牺牲品,渐渐被朱棣厌恶。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特地赐给五个内阁成员二品纱罗衣,此时胡俨在北京跟随皇太孙朱瞻基,内阁就剩六个人,给五个人升级,就没有解缙,简直就是打脸。
果然,第二年解缙就被贬到外地。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在朱棣北伐蒙古时,擅自回京拜访太子朱高炽,结果被正在生气的朱棣直接交给锦衣卫拷问,关押。
等到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朱棣突然询问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缙犹在耶?” 这话和逼平安自杀时一模一样,纪纲领悟,于是当天夜里解缙被灌醉后冻死在雪地,时年四十七岁。
解缙的死一方面是封建制度害的他,另一方面是他自己“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22)。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解缙喜欢搬弄是非,在领导面前毫无顾忌乱说,这样的人学问虽好,但无处世智慧。
其他六个经历一番波折后成为大明重臣。
黄淮,史称其“性明果,达于治体”,“然量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23)。朱棣生太子气的时候他也被关押十年才再度被重用,但是后来明仁宗、宣宗时代,他因为得了传染病,“淮病瘵,能染人” ,被逐渐疏远,最终以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退休。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卒,年八十三,谥文简。
胡广,本来跟解缙指腹为婚,成为儿女亲家。但是解缙被贬后,一度准备悔婚,被时人认为人品有问题。但他在朱棣面前“性缜密。帝前所言及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 (24)。也就是说,在皇帝面前提的意见建议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显摆过,得到朱棣欣赏。再加上他字写得好,不掺和太子、汉王之间的权力斗争,朱棣很欣慰。胡广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卒,年四十九。朱棣给他“文穆”的谥号。他是明朝所有文臣中第一个获得谥号的人。
金幼孜,是个特别谨慎的人,史称他“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 (25)。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低调、平和、有内涵,所以他也干得不错。他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 。
胡俨是七个人里面学问做得最好的。史称他“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26)。但实事干得不少,职位却不高,退休前只干到礼部侍郎,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卒,享年八十三。
这五位在明史之中合为一传,除了解缙、胡俨之外,最后成为“真宰相”,但他们还不是朱棣内阁中的明星。
朱棣内阁中真正厉害的人物是杨荣、杨士奇和后来被胡俨发掘入阁的杨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