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修习国文之简易法(1 / 1)

数年来,学校学生,国文之成绩,日益退步。此非诽毁学校者之私言,凡从事学校事业者,咸莫能为之讳也。夫国文成绩之不善,其弊有三:

一不能高尚其感情,无以为进德之助也。近人有言:宋儒之言道德,校之汉儒纯粹,奚翅倍蓰。然汉世,所在犹多至行,而学宋儒者,多不免为乡愿,是何也?曰:进德以情不以智,汉世所传经籍,多文章尔雅,便于讽诵,学者日寻省焉,则身入其中,与之俱化而不自知。宋儒理学之书,则无此效力也。此其言深有契于善美合一之旨,实为言进德者所不能外。然则欲高尚其感情,以纯洁其道德者,舍厌饫乎诗书之林,游心乎仁义之源,复何道之从哉?然国文程度不足者,则无从达此目的也。

二不能通知国粹,无以为中国之人。国必有其国性,则为国民者,亦必有其国民性焉。必如何而后可称为中国之士君子,此其道不一端,而通知国粹,其最要者矣。吾非谓通知国粹,遂可排斥世界之新学问也。不通知世界之新学问者,其于国粹,亦必不能了解,此何待言。然既为中国之人,则必不可不通知中国之国粹;苟不通知中国之国粹,则于世界之新学问,亦必不能深造。即能深造焉,而亦必不能成其为中国之士君子,此则有识者所同认矣。而欲通知国粹,则又非国文程度不足者,所能有事也。

三无以磨练智力,各种学问,皆不能深造也。闻之训练兵士者言,识字之兵,校之不识字之兵成绩之善必倍,管理工厂者之于工人亦云然。夫兵士及工人,其所读之书,亦至有限耳,岂真随时随地皆能得其用哉?非也。吾人之言语,本有普通及高等之殊,通常所使用之言语,普通言语也,文字则高等言语也。仅通口语之人,犹之仅通普通语,仅克与农夫野老相周旋,能通文字之人,则犹之能通高等语,日与学士大夫相晋接,其识解论议不期其进步而自然进步矣。学校学生,国文成绩优长者,他种科学之成绩亦必较优长,职此之由。

国文一科,关系之重大如此。然今之学生,其国文之成续,顾日见退步,此岂良现象哉。然则其原因果何在乎?曰:亦未得其修习之法而已。

夫文字犹语言也。心有感想,发之于口,则为语言;笔之于书,则成文字。是文字之与语言,本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是,则能通语言者,宜即为能通文字之人。(但多一识字之劳耳。)然今顾不能然者,则以语言文字迁变殊途,迄今日已不能合一也。然二者其流虽异,其源则同。故修习文字之法,究与修习语言无异。今试问修习语言,舍多听多试谈外,尚有他策否?则修习文字,舍多读多看多作外,亦决无他策,审矣。而三者之中,多读多看,实为尤要,读与看,所以代听也。作,所以代试谈也。人于言语,苟能多听,自不患其不能谈话。而不然者,虽日事试谈,无益也。今之学生,或汲汲于研究文法,或孜孜焉择题试作,而于多读多看二者,卒莫肯措意。此其所以肄习虽勤,进步卒尠也。

或曰:今兹学校,科目繁多,安能如昔日之私塾,舍弃科学,日夕咕哔,以从事于国文?是诚然也。虽然,欲求国文之进步,果须如昔日之私塾,舍弃各种科学,以日夕从事于咕哔乎?不能无疑。吾则谓今日学生,诚未能于多读多看二者加之意。苟其能之,亦进锐退速,未能持之以恒耳。不然,其国文未有不进步者也。

……

不自咎其修习之不力,而顾归咎于吾国文字之难通,不亦傎乎?

往尝恨我国文字选本虽多,然适合于中小学生自修之用者绝鲜。尝欲发愤评选一编,其体例,取其(1)按年递进,适合于中小学生之程度,而其分量亦适合;(2)其文字,不病其艰深,然足以指示我国文学之源流及门径,而不嫌其陋;(3)评注精详,俾读者得了然于文字之义法,且无于实质方面不能索解之苦。以卒卒寡暇,未为也。若深通文字而又洞明教育原理之士,有能就此一编者,于学生文学之进步,所关必非浅鲜,可预决也。然天下事贵乎力行,赖人之指导尚在其次。今之学生,苟能如吾向者所述之法以修习国文,则任何选本取而读之,固均无不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