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史的注释、补和重修(1 / 1)

研究正史很可作补助的,有下列几种:

注释 如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杭世骏的《三国志补注》。至于补一部分的,则有徐松的《汉书·西域传补注》等。

补 以表和志内表为最多,至于本纪、列传则比较的少。

重修 如并行之新、旧《唐书》,新、旧《元史》,新、旧《五代史》。其余如周余绪的《晋略》,郝经的《续汉书》等,除已失亡者不算,现在还保存的,尚有一二十种。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当以材料丰富为贵,正确为贵。假若有两部一样的书,可以看时间较早的,因为直接的材料总比间接的好一点,两部书不同,则必须都看。重修之书,除并行者外,后者异于前者的,若不过是无甚意义之体裁,而材料则多照前书,还是可以废之不看。

补,就是补史书上不够之处;注,就是解释正史上不大明白的地方。这两种,清以前也有,但不如清时的多和精。怎么说呢?因为清代考证之学特盛,并且也非常精确,一件事,前人已有之说,差不多都被他们网罗殆尽。故我们看注,最经济的是先看清人的。关于这类书籍,择其要者,分列于下(参看梁任公所著《清代学术概论》十四节):

(1)关于历代者: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洪颐煊《诸史考异》。

(2)专考证一史者:惠栋《后汉书补注》、梁章钜《三国志旁证》、梁玉绳《史记志疑》《汉书人表考》、钱大昭《汉书辨疑》《后汉书辨疑》《续汉书辨疑》、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杭世骏《三国志补注》。

(3)关于表志的专书:万斯同《历代史表》、洪饴孙《三国职官表》、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钱大昭《后汉书补表》、钱大昕《元史民族表》、周嘉猷《南北史表》《三国纪年表》《五代纪年表》、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五种》《历代职官表》(官修)、洪亮吉《三国疆域志》《东晋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洪齮孙《补梁疆域志》、钱仪吉《补晋兵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倪灿《宋史·艺文志补》《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郝懿行《补宋书·刑法志·食货志》。

(4)关于古代别史杂史的考证笺注者:陈逢衡《逸周书补注》、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丁宗洛《逸周书官笺》、洪亮吉《国语注疏》、顾广圻《国语札记》《战国策札记》、程恩泽《国策地名考》、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

(5)关于元史者:何秋涛《元圣武亲征录校正》、李文田《元秘史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