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小测试A:快速完成下列任务
答案:60秒时间内完全可以完成这些任务,只要您按题目要求去完成。
如果您没有完成,请仔细看任务的第2条:“请认真通读下面的各项任务”,请注意“通读”两个字,它要求我们“读”,而不是“做”,然后再看第16条:“读到此,你只需完成前两条任务,然后做如下事情即可。”因此,我们只需要认真通读即可,而不需要逐条去做。
做完这个心理小测试A之后,你有何感受呢?有的人可能在认为逐条完成任务,但由于时间太短没有完成任务而感到遗憾。有的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可能高呼上当了,那么是谁“欺骗”了你呢?
也许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个心理小测试并没有“欺骗”你,而是“你的眼睛欺骗了你的心”,明明看到的是“通读”,而内心里却加工为“通做”。这就是人际沟通主观性的体现,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有效沟通需要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契合。
那么,这对教师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启示呢?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何启示呢?教师需要减少对学生过于主观的认识和判断,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判断学生的问题,避免主观臆断,所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当然,这只是一个心理小测试,它不是来难为我们的,而是有意如此设计来“暴露”我们的主观性,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
第四章心理小测试B: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多大?
答案:第一印象的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规定的答案,人们对“第一印象”做出不同的选择,正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个性特点,比如:
(1)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在90%以上,做事可能容易冲动,爱憎分明,经常表现得情绪化。
(2)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在60%~90%之间,做事可能时常凭感觉而行,有时缺乏理性。
(3)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在30%~60%之间,做事可能比较理性,偶尔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4)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不到30%,做事可能非常有理性,喜欢发掘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时几乎有些刻板。
(5)认为第一印象没有任何作用,做事可能过于谨慎,可能经常对他人怀有戒心,对他人缺乏信任感。
当然,以上判断带有游戏色彩,并不能用它来鉴定我们的个性。人际沟通中,正如我们对第一印象的作用会做出不同评判一样,第一印象会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我们与他人的交往。
第四章心理小测试C:小鱼在想什么?
答案:这个心理小测试没有真正的正确答案。所谓的“正确答案”是图画中的一群小鱼和一条小鱼它们什么也没有想,没有任何所思所想。这只是一幅图画,它们是静止的或是“死”的,它们不可能有所思所想。然而,真正有所思所想的不是小鱼,而是看小鱼的人。
人对外界事物的评价常常并不意味着事物本身具有某些相应的特点,而是意味着对自身内在态度与价值观的投射,简单地讲就是人在评价外界事物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自身的想法和观念。因此,我们对小鱼所思所想的判断,其实是我们内心价值观及价值判断的自我投射。
第五章心理小测试D: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形?
答案:图形共包括30个正方形,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的组合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公式计算:12+22+32+42=30,当然多数人不知道用公式计算,而是一个一个数。虽然每一条边、每一条线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我们难免数不完整,有所遗漏,这正反映出我们思维局限性的客观存在。
第五章心理小测试E:“架桥”问题
答案:这是一道考察人们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它不同于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它需要我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道题目的“正解”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河面上架一座宽200米,长100米的桥,然后我们可以从桥面上,直接从A点径直走向C点。
许多人会恍然大悟,觉得原来如此简单,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想不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我们习惯于以常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往往需要思维具有良好的发散性。
第五章心理小测试F:自我觉醒的训练
第一部分的分析与解释:
对完成的十个句子的解答并无正确与错误之分。对自己的问题、缺点或烦恼等,我们需要拿出勇气去积极解决它们,由此,促进自我理解和他人理解才成为可能。
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己觉得最清楚,其实不然。人们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经常是一种漠然含糊、暧昧不清的理解,特别是很难明确这些问题。能一定程度上看到和知道,但往往不去意识它而将其抑制到无意识之中,通过回答以上问题,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自身在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自我接纳,从而深化自我展示的态度。
作为学校教育者,需要深化自我理解,接纳自己否定的侧面并走向对自我肯定化,使防卫的态度转化为自我展示的态度,重视自身的价值观与判断,以促进接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明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对一位学校教育者做出合理的教育教学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部分的分析与解释:
分析自己的优势、优点等,对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提升自我价值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般而言,学校教育者为了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比较关注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是,教师也必须积极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自己。
因此,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教师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优点,相信自我具有发展和成长的可能性,认识到大多数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善的存在”“有价值的存在”,以形成一种理解他人的基本态度,促进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对以上十个句子的完成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认真地完成它们会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我们的内心,我们不仅要去发现问题或不足,也要努力去发现优势和优点。假如一个学校教育者连自己的优势和优点都看不清楚或不去关注,又如何能看清楚或关注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又如何看到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美好前景呢?
第七章心理小测试G:父母如何理解孩子
答案:五句话语应该说都没有向孩子传达理解。理解的基本内涵在于换位思考,通情达理,但是这五句话语都是说话者从自身角度在看待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孩子的体验。而真正理解的话语需要让孩子相信他人体验到了自己的体验,比如,“我明白你心理很难过”“我知道你的身上有些疼”,等等。
第七章心理小测试H:教师如何理解学生
答案:教师的五句话应该说都没有向学生传达理解。理解学生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学生的体验,但是这五句话都是教师从自身教育与管理的角度在看待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理解的话语,比如,“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我想你对别的同学没有恶意”,等等。
第十二章、心理小测试I:你在圆中看到了什么?
答案:圆形中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黑色的三角形部分,还有一个就是圆形本身所包含的灰色部分。而大多数人可能很自然会回答说看到了黑色的三角形,而对灰色部分却可能视而不见,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圆形中还有一片灰色部分,而且这部分灰色在圆形内占据了更大的面积。
这个心理小测试的回答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从中可以体验到人的认识是具有一些主观倾向性的或者是有一定局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