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策略 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1 / 1)

一、教师以多种渠道倾听学生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或班级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和决策的制定不能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教师“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声音的渠道有很多,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直接与学生面对面的言语沟通。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专门的沟通时间和地点,以使学生可以就有关问题或事宜找教师进行沟通,或者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无主题的、开放式的谈心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主动找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其对学校教育或班级管理问题的观点或想法。这种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比较适合于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问题或适合于班级学生人数不多的情况。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意见箱等方式倾听学生的声音。其实,教师倾听学生心声的途径很多,也很丰富,各种途径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如果教师或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多,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比如,我曾去过一所小学,平均班额人数120多人,最多的一个班级人数130多人,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拥挤在普通大小的教室中上课。对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来说,如果与每一个学生都聊一聊,那么仅仅时间上的付出就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们常常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且尽可能多地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于是这个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人际氛围非常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二、倾听学生的深层意思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听取信息的速度往往比表达信息的速度更快一些,因此人们很快能听到对方的话语,但是却不一定能很快懂得对方话语的深层意思,这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能产生沟通的误会。换言之,“听”比“说”更需要人们的耐心和良好心境,因此做到“善于倾听”比“善于表达”的难度更大一些。

对师生沟通而言,倾听需要教师的耐心,用心为之,真正关注学生的心声,听懂学生的“话外音”,即学生想表达的深层意思,而不能应付了事。倾听往往不是沟通的最终目的,倾听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为了教师能更准确、更清晰地向学生表达,从而达到有效沟通。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只是表面应付,而不是用心为之,并不愿意用时间真正关注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那么这种倾听方式就必然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可见,教师对学生倾听要关注学生话语的实质内容。事实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形式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与学生沟通,以及是否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要能听懂学生的真实意思,这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向教师倾诉。如果教师不愿意听学生倾诉,那就可能使得学生不愿意向教师倾诉。教师不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的班级或课堂可能表面上看来显得平静与和谐,但是这种所谓的平静与和谐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不断积累的教育管理的隐患和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机会倾诉想法和心声,并用心倾听。

三、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当学生希望倾诉内心的困惑,或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或是就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更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倾听学生。尤其,当学生主动找教师来沟通时,教师更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心境来倾听学生,教师才能听出学生话语“字里行间”的意思。因此,倾听需要教师用心为之,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心境来倾听学生。倾听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从“听”的繁体字可以看出,这个字里有“耳”,有“心”,其本义是指人们需要用心来感知声音,感受话语,话语通过耳朵直达于心,倾听需要人们用心去领悟。因此,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需要用心倾听,需要专心、耐心、真心地倾听。

1.专心倾听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的话语要专心。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很关注你所说的”,“我正在专心听你说”,而且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对其所谈话题的关注,并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思考。

因此,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把手头的事情放下,不能一边听学生说话,一边做手头的事情。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教师并不重视与自己的谈话,于是可能会感到失落,进而有意回避与教师的沟通。

2.耐心倾听

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话语时,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即使觉得学生所谈并不重要,或认为学生所言没有道理,也要意识到耐心倾听学生的必要性,不必随意打断或终止学生说话。耐心倾听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教师的信任,积极地与教师沟通。

即使教师发现学生的观点或所表达的内容有偏差、有问题或不正确,也不要轻易驳斥学生,不要轻易下否定的断言,耐心倾听学生,才有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赞成学生的观点,可以先听学生充分表达后,再提出反对学生的想法和理由,与学生交换观点,向学生提出建议,以达成共识。

3.真心倾听

教师倾听学生的时候是否心平气和、态度坦诚、平等相待,这对沟通的实效性意义重大。教师如果能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所谈内容不抱有成见,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无论学生谈话的内容是否重要,即使学生有些谈话内容并不十分重要,或者学生所谈仅仅是找教师宣泄心中的不快,教师都应尽可能地真诚面对,而不必不耐烦。教师流露出一些不耐烦的神情,做出不耐烦的动作,都可能成为师生沟通的障碍。

图15“听”字的繁体

如果教师有重要的事情急于处理,那么可以权衡轻重缓急,如果必须处理自己当前的事情,也不妨坦诚地告诉学生,并与学生约一个时间,到时主动找学生进行沟通。这也是一种真诚沟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