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尊重是自我实现的前提(1 / 1)

一、尊重是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

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的两种需要。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就是要获得自我实现,或者说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但是一个高一级层次需要的出现是以低一级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尊重需要缺乏满足,那么他是难以产生自我实现需要的。

下面是2005年9月的教师节前夕,新浪网针对全国教师进行的一次网络调查中的一个问题:“您最希望从教师这份职业中得到什么?”

表6 教师最希望从自身职业中得到什么

可以看到,仅有16.94%的教师选择了“自我实现”,而有31.62%的教师希望从教师这一职业中得到“高收入福利”。这种现象说明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自我实现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或实现。比如,就尊重而言,教师不被尊重的情况在当前社会中并不少见,所谓“尊师重教”还有必要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教师有必要给予自己充分的尊重,激发自我潜能,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实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就学校教育而言,教师要尊重学生,并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从而实现有效的师生心理沟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前提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核心力量,学校发展需要依靠教师来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学校管理效率的关键人物。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确立尊重学生的基本心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学校教育发展之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也要确立尊重教师的基本管理心态,确立以教师发展为学校管理之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改变那些忽视教师和学生权益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既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也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的发展需要,尊重和关注教师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基本保障。

从根本上说,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内在动力,促进人发展的最好方式是自我激励,自己促进自己发展。因此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避免采取居高临下的、“高压”式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