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面镜子,
在镜子中认识自己,
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
哪怕随后就离开人世。
——尼采的小诗《人生》
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教师要拥有开放的思维。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拥有开放的思维。从教师自我发展来看,教师更需要拥有开放的思维。
良好的自我认知是人们表现出良好行为的重要基础。人对自我的认识是人一生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为了获得发展与收获,人们必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发展自我。如果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意味着他能够调控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快乐;如果一个人能悦纳自我,就意味着他可以积极地看待自己,可以重建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断地发展自我,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在不断发生积极的改变,不断让心灵的空间变得更自由。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拥有一把决定自己命运的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之门,从而使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蕴含着力量与创造,让每一位教师的生命和事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烂。
一、认识自我
当我们不问自己是谁的时候,也许我们都清楚自己是谁,而当我们想要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其实,正如前面提出的教师的学生观一样,每位教师也有着“教师观”。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在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幅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自画像,虽然它可能不够清晰,但是这幅自画像详细地描绘着自己作为教师的各个方面,而且教师总是会让自己的表现与自己所描绘的画像相一致。
一个人的自画像,是由他对自己的认识和各种信念所塑造而成的,大部分是从他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以及以往各种体验所形成。一个总是失败的人很容易相信自己永远就是失败者,而一个总是成功的人倾向于认为成功是必然的,而且人们会对这类观念或信念深信不疑,并按照它去行事。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使自己表现出的情感、行为以及成就与自画像相吻合。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注定失败的人”,那么他就会找尽借口、想尽办法去失败,而不去理会自己良好的愿望、很强的能力,甚至是天赐的良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注定成功的人”,那么他也会努力证明自己的成功。
每一位教师的“自画像”都是他实施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前提、根据、基础,它或许是合理的,或许是不合理的,但是继之而来的经历和体验总是会不断证实和加强教师们对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有必要时常审视一下自己的“自画像”,让它变得更为合理、更为积极。
对策与建议:
1.发现错误的自我认识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体验着某种失败或不如意,那么不妨检查一下自己对自己是否存在一些消极或错误认识。找出长期以来自己在内心深处积累的对自己的不正确的看法。现在就开始,开始着手改变对自己的认识,按照心中的希望和期待,为自己画一幅美丽的“自画像”。
2.积极地自我暗示——“我能成功”
推翻那些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激发自己的成就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成就动机有助于人获得最高的活动效率。用肯定话语告诉自己:“我能成功”,“只要我努力,我必定会成功”,等等。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在心里告诉自己:“美好的一天开始了,生活需要奋斗,我能成功。”
看一看下面图11中的小猫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所谓“自负者有救,而自卑者没救”,虽然我们并不鼓励自负,但我们更需要认识到自卑往往是没有出路的。
事实上,积极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曾无意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天,有一位想开夜车学习的同学问我有没有能让人晚上比较精神饱满的药,我随口说有,就拿了两片安眠药给他,还强调这是最新的让人头脑清醒而又兴奋的药,他很高兴地拿着药走了。我本想与他开个玩笑,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找我,兴奋地对我说:“你的药真是太好了,我昨晚学习了一整夜现在还是非常精神”。我为此深感惊讶,也许当人相信某一事物时,一定会在他的身上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事实上,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当人们深信所服用的药是真正有用的良药时,将有助于其病症治愈,而不管所服的药是否真的有效。
图11 自信的小猫
二、悦纳自我
认识自我,也要悦纳自我。真正做到接纳自己,还要愉悦地接纳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人们所言,人生最难的一种推销就是向自己推销自己。
对于教师而言,要接纳自我,就是建立一种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承诺。首先不必有过多抱怨。虽然,抱怨算是试图理解周围的人或环境的一种努力,但是过多地抱怨他人或环境却是自我否定的一种表现,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抱怨过多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在感叹环境不良、生不逢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甚至可能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忽视了自我的潜力,减弱了前进的动力。抱怨有时反映出人们希望改变环境、获得发展的愿望,但是抱怨往往无济于事,它既不能使环境发生改变,也不能令自我获得发展。
有两方面的选择也许最为明智:一方面是人们需要对环境表示接纳和理解,虽然这并不等于赞同,但是人们却可以从内心改变对环境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人们改变方式或策略,更加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这两种方式并不矛盾,它们都表示人们需要接纳自我的现状,并通过做点儿什么来加以改变。
比如,教师希望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但是学校的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缺乏培训机会,缺少人际支持,常常事与愿违,那么教师该怎么办呢?教师需要接纳自我:一方面要接纳自己的学校现实;另一方面要调整或改变自我发展策略,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不断努力。
因为每一位教师都应是自己的主宰,完全有能力和信念把握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引导自己积极地看待学校发展环境。其实,不利的发展环境未必对人的发展不利,逆境往往能让人变得更坚强,往往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教师不能因学校教育环境或学生问题而不接纳自我,或者让自己泄气;相反,教师应让这些因素成为促使自己加倍努力的动力源泉。教师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发展,相信自己能够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策与建议:“想象成功的样子”
很难相信一个总是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的人,能获得成功。其实人们有许多事情做不到,并不是真的没有能力做到,而是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这导致人们并不为之努力,于是就真的做不到了,这似乎反过来证明了人们之前的“正确”判断。
因此,为了获得事业的发展和成功,教师可以尝试着做一下想象训练,想象自己成功的样子。
比如,教师可以舒适地坐在沙发上或躺在**,静静地想象自己所希望获得的成功,想象成功的情境和画面,想象自己获得成功的样子,想象自己成功地做着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这对教师调节自我的心态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不妨尝试一下,这非常有助于教师在现实情境中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发展自我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叶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标地随风飘**。人的行为往往是内在激励或外在激励相互作用的结果,人自我设定的目标既是一种重要的内在激励,也是一种外在激励,它促使人不断努力以满足某种需要。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能过于模糊,这往往淡化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希望、进取精神,也可能扼杀了本应实现的事业成就。模糊的发展目标还可能会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显得犹豫不决、彷徨无助。
因此,人生及事业发展最好有长远目标,这个长远目标可以说就是人生的志向或理想。有了志向或理想,我们就不会为眼前的微小得失所迷失,也不会为暂时的挫折所困惑。
当然,当我们确立了目标之后,就要去行动。我们有时无法实现目标,并不是因为目标高不可攀,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努力或者总是不断降低自己的努力,不去改善和加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可以沿着成功之路为了目标不断改变计划,而不必轻易改变目标和降低努力。
对策与建议:
1.制订自我发展计划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如果你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计划,那么现在不妨就给自己制订一个自我发展的计划。至少可以考虑一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想做的事情,想实现的目标,如何可以实现这些目标等,然后为之努力。目标与努力之间达成一定平衡,人们就会获得积极的心态。
2.建立合理的期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与做事效率之间存在一定规律(如图12所示)。
当面对容易的任务时,动机强一些,工作效率则高一些;当面对一般难度的任务时,动机适中一些,则工作效率高一些;当面对困难的任务时,动机低一些,则工作效率高一些。简单而言,一个人如果面对的任务非常困难,那么他对此就不必有过高的期望,期望过高可能导致对事物的关注偏差,反而降低效率。因此,建立合理的期待对一个人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有一位中学教师曾与我讨论如何“改造”班里的一个学生。他告诉我,他新接手了一个班,这个班里有个学生叫“滚刀肉”,以前教师们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这个学生都软硬不吃。这位教师信心十足地打算一个月内“改造”这个学生。当我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我建议这位教师不必着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甚至可以考虑放弃“改造”的想法,否则一个月后等待他的可能是失望。我发现这个学生的问题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系,于是我建议这位教师,除非能把这个学生整天在外打麻将、夜不归宿的父母找回家,除非能引导父母多关爱这个孩子,否则,一个月的“改造”计划就难以实现。
图12 动机与效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