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您的认识有局限性吗
人们经常认为自己的认识是没有局限性的,但是,事实上人们在认识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是客观事实。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减少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
心理小测试D 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形?
下面的图形是一个大的正方形,其中横竖都是均等分的,请你数一下这个图形一共包括多少个正方形?(正确答案在本书最后“附录:心理小测试答案”)
图8 有多少个正方形
其实,心理小测试D并不在于考你是否能数出正确的个数,而在于从中看出自己认识上的局限。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图形,它的每一条边、每一条线,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真正能一次就看清楚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会有所遗漏,甚至有一部分人会立即回答:“共16个正方形。”
想一想,教师在面对教育学生的情境或问题时,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一个看似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处理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解决时却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或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因此,作为一名胜任的教育者,需要有良好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境界。教师在看待学校教育问题时,一定要比其他行业的人更为深刻和全面;教师在判断学生学业发展时,一定要比学生更为清晰和准确;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定要比学生更为长远和开阔。这并非认为教师要高学生一等,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当然是平等的,但综合而言,教师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境界一定要比学生高。
开放的思维境界可以帮助教师坦然面对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放的思维境界可以帮助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而积极努力,开放的思维境界可以帮助教师更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我们时常所说的,作为一个学校教育者要“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指教师要有开放的思维境界。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成为教育者,而学生才成为受教育者,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心理小测试E “架桥”问题
这个小测试是一道考察思维发散性的题目。如下图所示,一条河两岸是平行的,河宽100米,于是河两岸正对的两点A与B相距就是100米。同岸的B点与C点的距离为200米。现在的任务是人从A点出发,过河到达C点。河上没有桥,就需要架一座桥,这座桥如何架呢?只有一个要求,即这座桥必须垂直于两岸。问这座桥如何架,才能使人从A点出发到达C点,所走的距离最短?
(正确答案请见本书最后“附录:心理小测试答案”)
图9 “架桥”问题
当看到本书附录的答案后,不知你是否找到问题的正解。如果你的解决方案不是“最短的距离”,那么不知你有何感想?
面对心理小测试E“架桥”这样的问题情境,人们往往会积极思考,但是能正确解决问题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思维仍然沿着常规方式进行,认为桥长一定要比桥宽更长,而且许多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节省架桥材料,降低架桥损耗,如何节省时间等方面,却忽视了题目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如何“走的距离最短”。
事实上,“架桥”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大,能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数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人难以解决。这里出这个题目并不是为了难为人,而是想通过这个心理小测试E,考察一下人们思维局限的客观存在。
二、教师要减少思维的局限性
从上面的两个心理小测试D、E中,我们也许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认识并不总是那么全面而深刻,尤其对于心理小测试E“架桥问题”,大多数人很难打破常规思维的方式,不容易采用发散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它。事实上,每个人的认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
人们的思维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常规思维,遵循一般常规的思路,而学校教育工作经常充满各种各样的变化,需要教师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加以处理,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拥有更开阔的思维境界。
回顾案例10,那位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却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应该说教师对教学很认真负责,但一味地投入“应试”教育的洪流中,有些难以自拔。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学生的发展问题时,需要突破认识的局限和束缚,拥有开放的思维,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和领悟。如果教师的认识与思维过于局限,就可能难以找到学生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发展,甚至可能阻碍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做拥有开放思维的教师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者,应该看清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真正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开放的思维境界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并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教师冷静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教师从容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或不足。
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教师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境界来谋求学生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一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跳出学校教育的圈子来看学校教育,能够站在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下审视学校教育,思考学生管理,通过积极的心理沟通,有效地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经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拥有开放思维境界的教师正如“园丁”式的教育者,他们注重与学生这一花朵的心与心的交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他们用开放的思维播下发展的种子,孕育学生的美好未来,收获学校教育的成功。
图10 “园丁”式的教师:播下种子孕育学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