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或案例 “老师,您也许没想到!”——一个中学生的心声(1 / 1)

教师的天职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被赋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当然,塑造人类灵魂的还有一位重要的“工程师”,那就是家长)。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外,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理解和心理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就会失去光彩。

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常常对这样一些问题深感困惑:自己为学生付出了无数辛劳和汗水,为何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呢?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为何学生就是不领这个“情”呢?自己为教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为何不见学生学习的改善呢?我想也许教师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是否有些问题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呢?

【案例10】“老师,您也许没想到!”——一个中学生的心声

有一天,一位高中生向我倾诉他心中的苦闷。他思维敏捷又充满**,但从他对前途有些忧虑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我们来倾听一下这位中学生的心声吧。

学生(生):我现在经常感到心里很疲惫,不知道这样的高中生活该如何度过。

教师(师):能具体谈一谈吗?

生:我现在上高一,比起初中学习好像更忙了。这才刚上高一就三天两头考试。虽然我在班里学习不太差,但每一次发下来的考试卷上总会有不少错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我有不会的问题请教老师时,老师却总是不耐烦地对我说,“你怎么连这都不会,自己好好想一想”,或者说“某某同学会做,为什么你就不会做”。我再也不愿意问老师问题了,我觉得问老师问题就好像做了对不起老师的事情似的。有一位老师,每次把试卷发给我们,就对我们全班说:“你们怎么这么笨,上次考试那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最近,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据说是从别的学校调来的特级教师,讲课挺好的,但这位老师总是把我们与他以前的学生做比较,经常说,“你们连我以前学生的一半都不如”。老师们整天这么说,我真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成。

师:老师这样说你们,你的心里很难受,你把这些感受向老师说过吗?

生:不敢。尤其我们的班主任从来不对我们笑一下,只知道对我们讲规章制度,把我们当成犯人似的。虽然他对我们班非常认真负责,但是,我们都不对他说心里话。因为,他很少表扬我们,只会批评我们。前几天开运动会,我参加了比赛,但班主任却在比赛前冷淡地对我说:“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不会取得好名次的。”后来我得了第一名,可班主任连提都没提。

师:你们很需要老师的鼓励,是吗?

生:这是肯定的。其实,班主任也偶尔鼓励过我们,但那种鼓励总让人觉得不舒服。比方说,我的二胡拉得不错,班主任称赞过我,但他同时也对我说,二胡拉得再好也没有用,那是假的,只有把考试考好才是真的。我真不明白这有什么关系,我觉得自己练习二胡并没有影响学习。一天到晚就知道让我们学习,能学好吗?好像除了学习,我们做什么都是错的。

师:老师很重视你们的学习,是吗?

生:是的。在班级里面,只要你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了。同学也羡慕,老师也宠爱。老师对待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同学的态度绝对不一样。学习好的同学上课说话就是讨论问题,学习不好的同学上课说话就是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把学习好的同学都安排坐在教室前排,而把一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安排坐在教室后排,老师说这叫“名次排位制”。其实,最倒霉是我们这些中等的学生了,没人过问我们学得怎么样了。其实,我们又不是小孩子,这种做法对我们将来有什么好处?

师:你对将来考大学怎么打算?

生:北大清华就不用考虑了,能上一所普通大学就不错了。班主任就是这样对我说的,我的父母也这样对我说。弄得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恐怕连考上普通学校都成问题。我也知道自己应该努力,但心情这么压抑,怎么能专心学习呢?

谈话中,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他的话语可能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这次谈话之后,我的头脑中萦绕着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我们的学生多么需要鼓励,多么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尤其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中学生,他们多么渴望得到理解啊!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可能饱含着老师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其实,在每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手中都有一个成功培育学生的法宝,那就是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和鼓励,它们就蕴含在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