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发展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促进人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心理沟通。从管理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教育学生就在于教师通过心理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动力,把学生的心气捋顺,把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引向当前社会教育所提倡的目标和方向上去。
很难想象,一个与学生缺乏心理沟通的教师能管理好班级和教育好学生。也很难想象,一个师生之间缺乏心理沟通的学校会获得良好发展。如果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就难以实现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发展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失败或困惑,往往由于其与学生沟通存在问题。
因此,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沟通有助于学生良好发展。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Chester Barnard)曾指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重视与学生沟通的教师能用心赢得学生们的齐心协力,努力实现班级或学校发展的目标。而忽视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们变得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班级或集体的凝聚力,难以形成良好的班级和学校文化氛围。
对学校而言,强**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教师是培养人的人,其根本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展,因此用心理沟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本身就渗透着对人的尊重,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心理沟通的方式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这是对学生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学生学会尊重,学会以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如果学校和教师以强压的方式来管理学生,以拒绝的态度与学生沟通,它可能一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具有非常大的表面性和短暂性,甚至可能带来不良的、深远的“副作用”。学校教育实践表明,这种缺乏与学生沟通或拒绝与学生沟通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可能使得学生从此消极被动地面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年或两年后的某一天,突然爆发新的问题行为或冲突。在教师看来,这种问题行为或冲突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它们很可能在此前教师拒绝或忽视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因此,如果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不仅意味着教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低效,也意味着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是对学生发展的抑制。对正处于需要不断发展中的学生而言,缺乏师生沟通的教育管理方式往往缺乏教育性和发展性,也有悖于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