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讨论 师生沟通的意义(1 / 1)

“发型事件”发生后,有的观点认为主要责任在学校和教师,也有的观点认为主要责任在家长,还有的观点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这里我无意去讨论这个学生的自杀到底是谁的责任,而是想转换个角度,从学校教育和管理沟通方式上来加以讨论。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沟通方式有所调整或改进,是否可以避免这个学生自杀呢?

我曾与一位教师聊天时,听到这位教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认为即使学校改变了管理方式,即使教师通过积极沟通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这个学生的个性有严重的问题,她迟早也会自杀的。我不认同这位教师的说法,尽管这位教师似乎很认真地这样说,但我更希望那是一种对教育现实感到有些无奈的玩笑吧,因此,我没有直接反驳他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观点未免有些消极和宿命了,也有些偏激和武断了。站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向何处走,有时只是一念之差。我想更为合理的学校管理完全可以做到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至于引发学生的自杀。退一万步讲,如果学校通过改进对学生的管理,教师通过改善与学生的沟通,而使这个学生多生存一天,那也是一种拯救。也许这个学生的自杀对社会可能不会有什么触动,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我想这个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有一个方面可以加以改进,即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具体而言,学校管理者不应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校规,更不应该将学校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或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倾听学生的心声,表达学校的目的,这样制定的校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虽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了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但对具体的发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这正是学校教育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的方面。案例4中的女生“烫发拉直板,头发太过成人化”似乎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严重的冲突,即使有严重的冲突,学校也不应以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发型问题。从更为宏观的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学校的校规制定是否合理,校规制定的内容与程序是否合理,是不是应该反思针对全体中学生所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得是否合理,比如,其中“不烫发”这类规定制定的内容和程序是否具有合理性,这种针对学生管理的规定的出台是否征求过作为当事人的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听取过学生的想法和心声。如果不是,那么这种以成人视角来看待儿童行为规范的管理方式及制度,就很可能蕴含着潜在的管理危机,蕴含着学生与学校管理之间的潜在的斗争,蕴含着学生与教师之间潜在的冲突。

因此,对学校而言,在制定关于发型之类的校规校纪时,如果事先与学生们沟通商量一下,征求一下学生们的建议和想法,并且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们的观点予以关注和重视,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校规就可能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并遵守。如果在每年新生入校时,学校就把关于发型的校规告知或公示给学生,并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提出异议,那么,学生就有可能更容易接受这一校规。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当教师发现学生发型不合格时,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其中的缘由,给学生话语权和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自杀是不是有可能避免呢?即使教师不赞同学生的想法,但是如果能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耐心引导学生适应和遵守学校的校规,那么学生是不是可能更容易接受学校的校规呢?

因此,制定校规的内容和程序上的不公正,比校规本身不公正更可怕。教师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就应是这一程序中的重要部分。

前文已经阐述过,学生的心理问题像一个炸弹,这个“炸弹”的主要制造者未必是学校和教师,而可能是家庭和社会等因素,但是学校和教师可不可以避免引爆这个“炸弹”呢?完全可以。有关案例4中的发型问题,也许那个学生的确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炸弹”,但是,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沟通做学生心理问题这个“炸弹”的“灭火人”,而不是做“引爆人”或“点火人”。

虽然沟通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学校管理者仍然低估了师生沟通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影响力。对教师而言,很难想象一位忽视与学生沟通的教师能管理好学生,能带好班级。如果教师忽视与学生的心理沟通,那么“无为而治”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学校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师生沟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良好途径。具体来看,学校管理沟通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少学生管理的模糊性,提高教育效能

在本书第一章已经指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迅猛发展的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精确制胜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谁更精确,谁就可能占得先机,管理领域也是如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这种精确的管理,教师需要把信息精确地传递给学生,学生需要精确地接受并理解信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精确的沟通,相互沟通仍流于形式,而不是人与人的心灵沟通,那么教师对学生教育引导就可能难有成效,学校教育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

积极的师生沟通有助于减少学生管理的模糊性,积极的师生沟通有助于教师与学生都清晰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积极的师生沟通有助于使教师与学生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达成一致或有所共识,以便更快、更好地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沟通可以使教师有机会清晰地给学生们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让学生们看到教师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同时,沟通可以使教师有机会听到学生们是如何想的,学生们是如何看待教师的所思所想的。如果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出现认知冲突,那么这对教师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也许还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教师看清问题的矛盾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问题。在案例4中,当教师与学生对发型的认知产生冲突时,也许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学生坚持自己的发型背后是否有追求自我或彰显个性等深层原因。如果这样,学生的发型问题就具有积极含义,而不完全是问题了。

三、提高学生的价值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教师关注自身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这本身是对学生发展的重视,是把学生发展放在学校教育及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基于此种管理理念,师生沟通会让学生体会到更充分的价值感,体会到更充分的尊重,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面对学业及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自己对学校与班级发展是重要的,自己能够为学校发展和班级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