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认识论信念和辩论技能(1 / 1)

个体认识论信念指个体所持有的,关于知识是什么以及如何认识世界的信念 (Hofer & Pintrich,2002)。这些信念可以影响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如概念理解,学习方式,科学推理以及学业水平(Franco et al.,2012;Greene,Torney-Purta & Azevedo,2010;Sandoval,2005;Schommer & Easter,2006;Yang & Tsai,2010),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者(Kuhn,1991)认为儿童的个体认识论信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绝对主义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认为存在一个外部的、客观的现实,他们对其他人观点的评价基于这个客观的标准,而知识就是真理的积累;第二阶段是多元论阶段,儿童认识到知识具有主观性,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可以有不同解释的,是开放多元的,这一阶段儿童能认识到,人们对同一个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各人的经验和立场不一样;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价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意识到多元的知识或观点也可以被评价,而这种评价基于一定的标准和证据。儿童在7岁时便意识到知识是关于世界的解释,而不是确定不变的真理(Kuhn,Cheney & Weinstock,2000)。

个体认识论信念具有领域特定性(Kuhn et al.,2000)。库恩认为个体最早从绝对主义过渡到多元论主要是在个人喜好领域,然后是审美领域,之后是价值和社会领域,最后是物理真理/科学领域。也就是说,个体最容易意识到个人喜好是多种多样的,最难发现科学领域角度的多样性。而个体从多元论到评价主义水平的发展,在领域方面的顺序则是刚好相反,最容易定义标准的物理真理/科学领域最先,而最不容易定义标准的个人喜好最后或根本不会发展到评价主义水平。从绝对主义到多元论的领域顺序已经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Mason et al.,2006;Weinstock & Zviling-Beiser,2009;Wang,Zhou,& Shen,2014)。

个体认识论信念水平被认为和学业表现相关(Kuhn et al.,2000;Kuhn & Park,2005;Kuhn & Udell,2007),反省判断(reflective judgment)、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元认知(meta-cognition)和辩论技能(argumentation skills)等都和它紧密相关( Mason& Boscolo,2004)。我们在这里把焦点集中在辩论技能上。辩论技能在不同研究中定义不同。有研究者(O’Keefe,1982) 将辩论区分为两类,一类侧重辩论的产物,即是由观点、证据和论证等部分构成的论证产物,而另一类定义则侧重论证的过程,即是论证双方辩论、反驳并建立新知的过程。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儿童,我们无法用对成人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但其辩论的潜力可以体现在辩论所需的一些先决条件的表现上:是否能理解对方观点,理解论证过程甚至进行评价,是否可以提出观点并找到证据支撑等(Mercier,2011)。对这些具体任务的解决表现出儿童的辩论技能。研究显示,儿童在很早就有了一定的产生和评价论据、进行辩论的能力。6岁儿童已经能意识到循环论证(Baum,Danovitch & Keil,2007),7~10岁的儿童更倾向于接受描述情感的证据(Kuczynski,1982),9岁儿童能理解较为抽象的原则(LaVoie,1974)。至于产生论据,3岁儿童就具备为自己的行为或意图寻求正面或负面的解释的能力(Stein & Bernas,1999),5岁儿童就能进行包含因果关系的辩论(Orsolini,1993;Orsolini & Pontecorvo,1992)。但儿童在辩论中也容易产生证实偏见,辩论过程很容易被情绪、动机状态影响,这种偏见不容易被意识到甚至被调节(Stein & Berna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