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困难的预防:GraphoGame项目(1 / 1)

GraphoGame?是一系列界面友好、基于计算机的阅读学习游戏的统称,最早是基于JLD的研究成果而开发的,最初的版本2001年投入使用。2003年至今,在芬兰教育部的支持下,GraphoGame?不断发展,目前全芬兰儿童均可免费使用[6](详见Lyytinen et al.,2009)。日常用户数量高达10000人(全芬兰适龄儿童约为60,000人),该游戏确实可以很好地为那些有训练需要的芬兰儿童提供相应的阅读技能训练。几乎所有的芬兰儿童都能在一年级末成为准确的阅读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在接受正规教学之前就能够阅读。这主要得益于芬兰语的完全透明,儿童只需要学会30个书面字母的读音及形—音转换规则,就能基于口语经验读出任何可发音的单词或假词。

GraphoGame游戏界面的设计完全针对低龄儿童,因此只需要少许甚至不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监督或参与,儿童即可独立开始游戏。该游戏能满足发展正常或发展异常的阅读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亦适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

在参与游戏时,儿童需戴上耳机坐在电脑屏幕前,耳机中会出现一个语音(音位),同时屏幕上呈现多个书写符号(例如,两个字母或者字符)作为选项,而其中只有一个与耳机中的语音相匹配。所有项目从易到难排列。儿童的任务就是在视觉选项(符号)从屏幕顶端掉落到底端之前,尽快使用鼠标或触屏选出正确的语音对应项。如果儿童选择正确,那么接下来的书面符号选项数量将变多,掉落速度也会加快,并且连续成功的游戏者将会逐步过渡到音节或者单词阶段。反之,如果儿童选择错误,那么接下来的选项数量将减少,掉落速度也会减慢。这就是GraphoGame强调的自适应技术——根据儿童的现有水平,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及难度设置,确保游戏难度不会太大或太小,从而持续保持儿童的动机水平。为了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参与动机,游戏还设置了一个奖励代币系统(更多关于游戏过程中保持动机的重要性,详见Ronimus et al.,2014)。儿童可以在闲暇时间独立参与游戏,无须成人过多监管,也无须占用正规教学时间。游戏的难度进程由自适应算法得出的选项数量来控制,确保儿童拥有80%的正确机会。此外,为促进儿童的学习,每一阶段总有大约20%的项目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Kujala,Richardson & Lyytinen,2010)。

只要儿童的监护人知情并同意,GraphoGame可作为一个研究工具,用于存储儿童游戏时的大量数据。GraphoGame的游戏数据将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中央服务器,其参数指标包括选择准确性和个体、群体、项目及反应速度的时间函数等,可供教师和研究者对游戏进程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能从不同层面为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在个体层面上,基于游戏数据,教师和研究者可以鉴别出今后可能会出现读写困难的高风险儿童;在群体层面上,可为那些基于经验的优质教学提供量化证据支持。此外,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GraphoGame能为孩子提供“集成化”阅读指导,这对那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言尤其宝贵。

GraphoGame(芬兰名称为Ekapeli)目前在全芬兰的学校中广泛使用。近年来,GraphoGame在芬兰特殊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证实,并且还发展了训练阅读流畅性的游戏版本,以期提高芬兰儿童的阅读速度(详见 Saine et al.,2010)。由于英语的正字法更为复杂,英语版本的GraphoGame 有强调音位和尾韵的两个不同版本(详见 Kyle et al.,2013)。汉语目前已经开发了能帮助孩子学习拼音的拼音游戏,汉字游戏也正在研发中。

目前,在发达国家以及那些教学和技术资源都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中,不同语言版本的GraphoGame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GraphoGame移动终端版本。GraphoGame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促成了GraphoWorld的建立,形成了一个优质研究网络[7]。当前,GraphoGame项目组研发的一个重心是促进非洲儿童的读写学习,并且已经在赞比亚完成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到大量推广的阶段。该项目旨在沿用芬兰模式,借助教育部的支持,为所有有需要的儿童免费提供帮助(更多关于非洲的GraphoGame研究,详见Ojanen et al.,2015)。

赞比亚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赞比亚本土语言与芬兰语很相似,也是一种完全透明的语言。但赞比亚教师通常将英语的教学原则照搬到本土语言(如齐切瓦语)的教学中,这导致了儿童阅读学习的困难,尤其是元音的学习。赞比亚本土语言中,绝大多数的形—音关系非常透明,这与英语刚好相反,因此赞比亚儿童在阅读学习中会面临语言(赞比亚本土语言)和教学方法(基于英语的)之间的冲突,而基于透明的芬兰语而开发的GraphoGame则可避免上述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请见Ojanen et al.,2013;Seymour,Aro & Erskine,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