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及其团队通过比较中英双语儿童和英语单语的儿童在构词加工方面的表现,检测双语儿童与单语儿童在处理复杂复合词结构属性过程中的差异。研究者用于测试的结构为含有一个动词与一个宾语的英文形容词复合词。
目标儿童的选取
研究者选择了57名儿童,其中包括28名三年级英语单语儿童(平均年龄=116月;SD=11),以及来自美国芝加哥郊区两所周末汉语学校的29名三年级中英双语儿童(平均年龄=112月;SD=14)。英语单语被试也来自于同一校区的一所小学。父母调查问卷显示,这两组被试的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相近,并且没有被试患有学习障碍。
单语被试的母语均为英语,并没有规律性接触或者学习另一门语言。所有双语被试的父母母语都是汉语,仅有三名双语被试不是在美国出生,他们分别在1岁、2岁和7岁时移民美国。在27名美国出生(或2岁前移民美国)的双语儿童中,接受英语日托或是英语保姆照顾的被试平均年龄是3岁(SD=1);开始周末汉语学校学习的平均年龄为5.24岁 (SD=1.6)。
表8-2总结了双语被试及其家庭成员在家使用汉语的比例。大部分的父母(63%)在超过75%时间用汉语和孩子交流;只有36% (n=11)的孩子在超过75%的时间里与其他家庭成员用汉语交流;在有兄弟姐妹的23名被试中,只有3名被试在超过75%的时间里与其兄弟姐妹讲汉语。11名被试(37%)身边至少有一名不会说英语、只能用汉语交流的家庭成员。他们每星期花在汉语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为2.32小时(SD=1.13);其中6名被试每星期要上平均1.2小时 (SD=.91)的汉语课;3名被试每周还要上额外的汉语课。被试对上汉语学校的兴趣打分平均是3.39分(满分为5分)(SD=.92),其中有1名被试表示完全不感兴趣,5名被试表示非常感兴趣。
表8-2 在不同汉语家庭生活的儿童(n=29)
如何设计一个好测试?
合成词游戏
研究者采用英语单词的二选一测试游戏来检测孩子们的结构意识。测试由24个问题组成,其中一半是填空题(filler questions),每个问题包含:一个答案提示,两个合成复合词。比如:
Dr.Kazer’s five dogs are fed by a robot.
Which of the two names for this robot sounds better?
“A dog-feeding robot” or “a feeding-dog robot”
在每个问题中,作为选项的两个新合成形容词都含有相同的动词+宾语结构,但是在答案选项中,由于动词+宾语的组成或顺序不同可将这些合成词分成两个类型:
(1)不易混淆条件。新词中的动词+宾语结构按照相同顺序排列,但是只有一个动词是带后缀-ing的双音节词(例如,dog-washing 与dog-wash);
(2)易混淆条件。两个选项都由相同的宾语以及带后缀-ing的动词组成,但是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不一样的(例如,dog-washing与washing-dog)。
为什么要用混淆性(confusability)来定义研究条件呢?原因有二。
首先,在不易混淆条件下的测试应比易混淆条件下的测试更容易。因为前者比较的是两个含有不同词的选项,而后者比较的是含有相同单词但不同排列顺序的选项。
其次,由于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含有动词+宾语结构,因此,被试需要克服对这种熟悉结构的本能倾向,从而,能够在易混淆条件下,对含有宾语+动词结构的试题做出正确选择。
命名游戏
测试中,用来提示与用来组成创新复合词的单词都是高频英语单词,为了减小被试解码能力的差异,所有的试题均由研究者口头读给孩子听。首先,参与测试的孩子会听到一个发明家的故事,然后,孩子们需要根据研究者提供的描述,为每一个新的发明或设备选择一个名字。为了削弱句法结构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Bock et al.,2000,2007;Chang et al.,2000),所有的试题中,有一半关于新设计的描述使用了主动语态,即动词位于宾语之前;而另一半则使用被动语态,即动词在宾语之后。
短时记忆游戏
由于信息的存储记忆能力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表现,因此研究者们还安排了一个短时记忆游戏。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项顺序数字记忆广度的测试游戏。在这项测试中,孩子们需要复述他们听到的一串数字,数字串的长度会逐步增加。尽管每一组数字串中的数字都是随机排列的,但依然遵循两个原则:
(1)在少于9个数字的数字串中,任何数字不可以重复;
(2)在含有10个或以上数字的数字串中,任何数字都不可以重复出现超过两次。
数字串是事先录好的,且语速适当(1秒1个)。当儿童在数字复述过程出现错误时,他们会听到另一组同样长度的数字串再试一次,如果继续出现错误,则短时记忆游戏终止。游戏的得分就是孩子最后一组正确复述的数字串中数字的个数。
双语儿童的语素意识更强
因为参与实验的儿童不能跳过任何一个问题,他们必须选出最佳选项,因此测试过程并未缺失任何答案,判断正确部分的比例可参见表8-3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该测试的信度指数(Cronbach’s alpha)为.86。
表8-3 短期记忆测试、合成词测试和句法习得测试的正确率
表8-3同样也总结了短时记忆测试的结果,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没有组间差异[F(1,55)=.034,p=.85],短时记忆能力与语素意识测试并没有明显相关(r=.04,p=.77)。
首先,我们对不同条件和组间的语素意识做了单样本t检验。两组儿童在两个条件下的表现均优于0.5的随机概率(见表8-4),这一结果表明两组儿童已经发展出了包含宾语+双音节动词结构的形容词—名词的结构意识。
表8-4 不同条件和分组的语素意识
重复测量统计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alysis of variance)将组间及组内变量(实验条件)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被试组间和实验条件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F(1,55)=4.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