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来描述单字识别 (word recognition) 的理论包括双通路模型(dual-route cascaded model)(Coltheart,1978;Coltheart,Rastle,Perry,Langdon & Ziegler,2001)、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s)(Seidenberg & McClelland,1989)和心理语言纹理理论(Psycholinguistic Grain Size Theory)(Ziegler & Goswami,2005)。在下文中我们会描述这些模型并探讨它们在英文和中文阅读中的应用。

双通路模型

根据双通路模型(Coltheart et al.,2001) ,单字识别可以通过两大通路进行,分别为词典通路(lexical orthographic route) 以及非词典(non-lexical route) 或亚词典通路 (sublexical route)。在英语中,要能正确读出熟悉的不规则词 (irregular words,例如 “one”),就必须使用词典通路。这是因为学习者不能运用拼写规则(解码),而只能搜索他们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里见过的词。但如果能准确念出不熟悉的规则词(regular words,例如 “cat”)以及假词,就必须用到非词典通路。使用这个通路时,学习者通过拼写规则将词解码,再利用他们的形音知识认读词汇。双通路模型能有效地解释不同类别的英语阅读障碍(Castles & Coltheart,1993)。如果词典通路出现了问题,阅读者就无法读出不规则词,这种障碍称为表层阅读障碍(surface dyslexia);如果非词典通路出了问题,阅读者就无法读假词,这种障碍称为语音阅读障碍(phonological dyslexia)。

因为中文不是字母语言,双通路模型在中文中的应用比较有限。但是,由于中文中有大量的复合字(compound characters),可以利用声旁来阅读,例如,清(qīng)—青(qīng)。双通路模型在中文中也有一定的作用(Wang & Yang,2014)。一些研究发现,在中文阅读中,因为阅读时只注重读音而不注重字形和字义,有表层阅读障碍的儿童经常混淆同音字,例如,请(qǐng)—轻(qīng);而有语音阅读障碍的儿童阅读时不注重读音,经常混淆字形,例如,汗(hàn)—汁(zhī),和意义相似的字,例如,风(fēng)—吹(chuī)(Ho,Chan,Chung,Lee & Tsang,2007;Ho & Siegel,2012)。

连接模型

连接模型(Siedenberg & McClelland,1989) 是一个模拟模型。和双通路模型不同,连接模型认为无论是熟悉或不熟悉的字、规则或不规则词或假字,单字认读只通过一个通路进行。这个通路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为字形(orthography)层面、读音(pronunciation) 层面以及字义(semantics) 层面。其中,字形层面包含字母以及它们的视觉特征,而读音层面则包含了语音以及它们的功能。在这两个层面之间存在一些“隐藏”单位,以便系统学习一些更复杂的字词。当系统接受到新的信息,如一个字的拼写(spelling),该模式的字形层面将这个信息传达到语音层面,与这个字形有关的所有音节都会被启动,但是启动的频率会有所不同,而频率最高的读音就会被采用。与双通路模型相比,连接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明了,而且可以适用于英文、中文,以及其他文字。

心理语言纹理理论

大多数模式都是以英语学习者为对象设计的,心理语言的纹理理论则可以解释不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发展(Ziegler & Goswami,2005)。根据这个理论,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书写系统,书写和语音单位都有不同。因此,学习不同语言就必须利用不同的语音单位。英语最小的书写单位是形素 (grapheme) 而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 (phoneme)。英语属于深层文字正字法(deep orthography),语音透明度低,形音对应往往不规则。很多英语形素都对应多个音素(例如,u 对应bus 和bull 两个音素),如果学习者只用形音对应的方式进行单字认读,就会碰到不少困难。相比之下,英语的首音和韵脚与形素的对应就比较规则(例如,e 对应 bell、fell 和well)(Treiman,Mullennix,Bijeljac-Babic & Richmond-Welty,1995),所以学习英语的儿童在进行单字认读时,除了利用形音对照的策略,还需要利用其他较大的语音单位辅助阅读(Li & McBride-Chang,2014)。相比之下,阅读语音透明度高的文字(比如西班牙文),只需要形素和音素的对应(grapheme-phoneme correspondence)即可。

中文也属于深层文字正字法,但是和英语不同的是,中文不是字母语言。在中文中每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比如 “清”对应“qīng”)。阅读汉字时,使用的最基本语音单位是音节。此外,语调也是阅读汉字所需的重要技能。但是,由于中文的多音字非常多,除了语音单位以外,学习者也必须利用语素意识和正字法意识辅助汉字认读 (Siok & Fletcher,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