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正字法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1 / 1)

少数研究考察了儿童在同时学习阅读两种不同正字法语言时,认知过程所起的作用(Cho & Chen,2005;Cho & Chiu,inpress;Inoue et al.,2015;Koyama,Hansen & Stein,2008;Muroya et al.,2015;Uno,Wydell,Haruhara,Kaneko & Shinya,2009)。这种情况适用于学习阅读谚文[3](一致性正字法)和当用汉字[4](非一致性正字法)的韩国儿童,以及学习阅读假名(一致性正字法)和当用汉字(非一致性正字法)的日本儿童。来自不同国家的儿童在教育实践、社会经济地位、父母信仰、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方面可能不尽相同,该设计的优势在于,这些因素可以在同时学习两种不同正字法语言且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儿童中保持不变。

在前一组儿童中,研究者考察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RAN在阅读和拼写谚文与当用汉字的作用(Cho & Chiu,in press)。结果显示,语素意识在阅读和拼写谚文、当用汉字过程中都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语音意识只能预测谚文的拼写;RAN能预测谚文的拼写以及当用汉字的阅读和拼写。值得注意的是,在预测当用汉字和谚文拼读时,RAN的作用更强,这个结果支持了RAN的预测价值随正字法不透明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观点。

在后一组儿童中,研究者考察了低级感官加工技能(听觉频率调节敏感性、视觉动作敏感性)和认知技能(语音知识、语音记忆、视觉记忆和汉字正字法知识)在二年级、四年级儿童阅读和拼写准确性方面的作用(Koyama,2008)。结果显示,假名拼写可通过感官加工技能、语音意识和语音记忆进行预测,而不能通过视觉记忆进行预测。相应地,当用汉字阅读的准确性和拼写可通过视觉长期记忆和语音长期记忆进行预测,但是不能通过低级感官加工技能和语音意识进行预测。

为了解决之前假名和汉字拼读研究的一些局限性,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跟踪研究,考查了语音意识、语音记忆、RAN、正字法知识和语素意识,在预测一年级儿童假名和当用汉字阅读准确性、流利性和拼写方面的重要性(Inoue et al.,2015)。我们在一年级学年开始时进行了认知和假名读写能力的测试,在一年级学年末时进行了假名和当用汉字读写能力的测试。关于再编码,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假名再编码可同时通过语音意识、正字法知识和语素意识进行预测。研究发现语音意识是最强的影响因素,这与字母正字法语言研究发现的结果相一致(例如,Caravolas et al.,2012;Georgiou et al.,2012;Moll et al.,2014;Ziegler et al.,2010)。与假名再编码相对应,当用汉字再编码可通过语素意识、正字法知识、一般认知能力(控制年龄后)、假名再编码能力(阶段1)进行预测,这种模式与之前的汉语研究发现非常一致(例如,Li,Shu,McBride-Chang,Liu,& Peng,2012;McBride-Chang et al.,2005;Shu et al.,2006;Yeung et al.,2011)。RAN、正字法知识、语素意识同时对假名的阅读流利性起作用。另外,虽然所有因素在统计意义上的直接作用都不那么显著,但是RAN和正字法知识仍然通过阶段1的阅读流利性,对阶段2中的假名阅读流利性发挥了显著的影响。对于当用汉字阅读流利性,研究发现,在对年龄、一般认知能力和阶段1的假名阅读流利性等因素进行了控制之后,RAN和语素意识仍然对阶段2中的当用汉字阅读流利性有很强的影响。RAN对假名和当用汉字都有显著性作用,但是RAN对当用汉字和假名的阅读流利性的作用更强。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了阶段1的假名阅读流利性之后,RAN只有在阶段2中的当用汉字阅读流利性上发挥了显著的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