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资本论》的哲学问题(1 / 1)

资本论的哲学 仰海峰 410 字 1个月前

第七章 作为哲学概念的商品

在《资本论》的开篇,马克思就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1]在这个开篇中,马克思一开始就将现实社会存在的“物”抽象为“商品”,并以此作为整个思考的起点。这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事件。用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的表述来说,在这样的沉思中,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深入到了历史的维度中。[2]因为正是在这种理论视域中,才能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运动过程与形而上学的建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思想才能摆脱传统哲学所具有的纯粹逻辑的特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作为经济学著作的《资本论》的哲学意义,一开始就呈现出来。

1858年1月14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以后再有功夫做这类工作的话,我很愿意用两三个印张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时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够理解。”[3]列宁后来在阅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之后,精通《资本论》的他发出感叹:“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4]那么在《资本论》的第一章即商品章中,马克思又是怎样与黑格尔相关联的?在这种关联中,马克思的经济学分析又如何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何以能穿透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这些尚未得到深入思考的问题构成了本章的主题。在这个分析中,我力图展示经济学与哲学是如何成为一体的,这种一体化何以动摇了传统哲学的根基。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意识到哲学自身的存在之谜,揭示哲学与历史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供理论所需要的思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