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评注》的文献状况和基本结构比较复杂。在第四章中我们曾作过介绍,它的文本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巴黎手稿》中《经济学笔记》的第四册《色诺芬、李嘉图、穆勒》,即所谓的《穆勒第一评注》;另一部分来自《经济学笔记》的第五册《麦克库洛赫、普雷沃、特拉西、穆勒、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概要》,即所谓的《穆勒第二评注》。《穆勒第一评注》是整个评注的主体部分,位于第四笔记本的第ⅩⅤⅢ-XXXⅢ页;而《穆勒第二评注》很短,位于第五笔记本的第13—18页。两次MEGA都将这两个笔记本中关于穆勒的评注部分合在一起,采取了《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的形式。[3]在展开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比较之前,先让我们按马克思本人的展开顺序,即“货币→私人所有(人的本质)→营利劳动(生产)”来对《穆勒评注》的思想内容进行一下分析。
一、货币与人的异化(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