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文.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柏定国.中国当代文艺思想史论(1956—197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陈传才.文艺学百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程正民,程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曹卫东.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陈思和,杨扬.90年代批评文选[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陈晓明.后现代主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陈晓明.不死的纯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陈力君.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陈伟.阿伦特与政治的复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陈庆祝.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陈力.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转型阐释和话语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陈国战.走出“迷思”:网络传播公共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杜卫.走出审美城——新时期文学审美论的批判性解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杜书瀛.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杜书瀛.新时期文艺学前沿扫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杜书瀛,钱竞.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董学文,金永兵,等.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董学文,李志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2[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戴锦华.镜城突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戴锦华.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增订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段吉方.理论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高楠.文艺学传统与当代的纠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高楠.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论建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高楠.西论中化与中国文论主体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高建平.全球与地方:比较视野下的美学与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高建平,等.当代中国文论热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葛红兵.20世纪中国文艺学思想史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葛卉.话语权力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文论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盖生.文学理论当下形态论——文学理论学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盖生.价值焦虑: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热点反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盖生.20世纪中国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顾祖钊.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冯天瑜,刘建辉,聂长顺.语义的文化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冯黎明.走向全球化:论西方现代文论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冯黎明.学科互涉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冯毓云,刘文波.科学视野中的文艺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傅国涌,周仁爱.回到启蒙:《方法》文选1997—199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傅国涌.常识的立场:《书屋》文选1996—200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傅国涌.直面转型时代:《东方》文选1993—199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贺桂梅.批评的增长与危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贺桂梅.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贺桂梅.打开文学的视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

黄曼君.反思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洪子诚,孟繁华.当代文学关键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洪子诚,等.重返八十年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胡亚敏.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胡亚敏.西方文论关键词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洪治纲.多元文学的律动1992—2009[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金元浦.范式与阐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金元浦.文学,走向文化的变革[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金元浦.娱乐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百态[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金元浦.追寻文化的意韵[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金惠敏.媒介的后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金惠敏.全球对话主义[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金永兵.文学理论本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金永兵.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金永兵.后理论时代的中国文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蒋原伦.90年代批评[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蒋原伦.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蒋原伦,王颖吉.媒介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蒋述卓,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蒋述卓.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蒋述卓,李凤亮.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蒋述卓,陶东风.大众文化研究——从审美批评到价值观视野[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蒋述卓,郑焕钊.文化视野中的文艺研究与边界拓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姜义华.现代性:中国重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孔范今,施战军.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旷新年.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概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陆扬.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陆扬.后现代文化景观[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陆贵山.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刘禾.跨语际实践[M].宋伟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李彬,王君超.媒介二十五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春青.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反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李春青,赵勇.反思文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李志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李志宏,金永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李西建,畅广元.追求与选择: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思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李凤亮.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李艳丰.历史“祛魅”与文化反思——大众消费主义时代文化与文学话语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李自雄.当代文艺学问题研究与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李衍柱.文学理论:思辨与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李旭.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主体建构与身份认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林大中,孟繁华.九十年代文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赖大仁.当代文学及其文论——何往与何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刘锋杰,薛雯,尹传兰,等.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黎杨全.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刘阳.文学理论今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毛崇杰.颠覆与重建:后批评中的价值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毛庆耆,董学文,杨福生.中国文艺理论百年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马大康.叛乱的眼睛——审美与文化视野中的文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马睿.文学理论的兴起:晚清民初的一份知识档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

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南帆.理论的紧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南帆.后革命的转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南帆,刘小新,练暑生.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南帆.关系与结构[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南帆,刘小新.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钱中文,李衍柱.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钱中文,刘方喜,吴子林.自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一些理论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钱中文.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钱中文.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钱振文.《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祁述裕.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邱运华.静默的旋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秦晖.共同的底线[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孙占国.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孙晓忠.方法与个案:文化研究演讲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孙晓忠.巨变时代的思想与文化——文化研究对话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邵燕君.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史忠义.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宋伟.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宋革新.当代中国大众文本价值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宋玉书.坚持与应变: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及传播形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单小曦.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童庆炳,许明,顾祖钊.新中国文学理论50年[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童庆炳.新时期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调查报告[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童庆炳.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童庆炳.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童庆炳.文学审美论的自觉——文学特征问题新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陶东风.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陶东风,和磊.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陶东风,和磊.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陶东风.文学理论与公共言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陶东风.文化研究与政治批评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陶东风,徐艳蕊.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陶东风.文化研究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陶东风,等.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陶东风,和磊,贺玉高.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约1990—201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陶水平.现代性视域中的文艺美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谭好哲,马龙潜.文艺学前沿理论综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谭好哲,凌晨光.文学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汤学智.新时期文学的欢乐与哀伤[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王逢振.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王晓明.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

王晓明,朱善杰.从首尔到墨尔本:太平洋西岸文化研究的历史与未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王晓明.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

王德胜.扩张与危机: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及其批评话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王德胜.文化的嬉戏与承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王德胜.视像与快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王岳川.思·言·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王岳川.目击道存: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散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王元骧.探寻综合创造之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元骧.文学理论与当今时代[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王元骧.论美与人的生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王元骧.艺术的本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王一川.中国现代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一川.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王一川.艺术公赏力:艺术公共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王宁.全球化: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王宁.“后理论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王干,苏童,等.王干文学对话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王先霈.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王光明,等.市场时代的文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对话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王峰.西方阐释学美学局限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王纯菲,宋伟.中国现代性:理论视域与文学书写[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王杰,段吉方.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王伟.文化研究与中国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王建疆.别现代:空间遭遇与时代跨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王双龙.阐释的限度:“强制阐释论”的讨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王晓渔.文学、文化与公共性[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汪晖,余国良.90年代的“后学”论争[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汪晖.死火重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汪民安,陈永国,张云鹏.现代性基本读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汪民安,盖琪,等.“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汪正龙,等.文学理论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伍世昭.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吴炫.中国当代文化批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吴炫.中国当代思想批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吴炫.何为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吴义勤.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吴子林.批评档案——文学症候的多重阐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谢冕,张颐武.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谢冕,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徐贲.文化批评往何处去[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徐亮,苏宏斌,徐燕杭.文论的现代性与文学理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徐敏.现代性事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许纪霖,罗岗,等.启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论争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邢建昌.理论是什么——文学理论反思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夏中义.新潮学案——新时期文论重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余虹.文学知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杨春时.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杨飏.90年代文学理论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杨俊蕾.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杨春忠.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史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7.

杨扬.新中国社会与文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杨雁斌,薛晓源.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杨玲.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尤西林.人文精神与现代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姚文放.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赵勇.透视大众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赵勇.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赵勇.大众文化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赵剑英.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赵慧平.批评的视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西方文论引介研究:1993—2007[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赵黎波.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赵宪章,王汶成.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曾永成.文艺政治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曾繁仁.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曾繁仁,谭好哲.当代文艺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曾军.文化批评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张颐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张颐武.新新中国的形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张颐武.现代性中国[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张婷婷,杜书瀛.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张婷婷.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四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张法.文艺与中国现代性[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张法,张旭春,支宇,章辉.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张景超.滞重的跋涉:新时期文学批评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张晶,杜寒风.文艺学的走向与阐释[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张中载,王逢振,赵国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1985—2002[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张旭东.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张邦卫.媒介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张志忠.华丽转身——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张慧瑜.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张闳.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张江.作者能不能死:当代西方文论考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张江.阐释的张力:强制阐释论的“对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张江.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庄锡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朱向前.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朱立元.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朱立元.理论的历险[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朱立元.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朱立元.走向现代性的新时期文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朱晓进,等.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朱国华.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周宪.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周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周志强.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周启超.开放与恪守:当代文论研究态势之反思[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祝东力.美学与历史[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邹赞.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邹赞.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家美学家专题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郑崇选.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M].商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M].阴志科,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白春仁,顾亚铃,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卡勒.文学理论[M].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米勒.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M].易晓明,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米勒.重申解构主义[M].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M].周启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尼特,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汪正龙,李永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伊瑟尔.怎样做理论[M].朱刚,谷婷婷,潘玉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M].史忠义,田庆生,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孔帕尼翁.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M].吴泓缈,汪捷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考斯基马.数字文学——从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M].单小曦,陈后亮,聂春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贝西埃.文学理论的原理[M].史忠义,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里奇.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M].王顺珠,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威廉斯.文学制度[M].李佳畅,穆雷,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M].赵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本尼特.文学之外[M].强东红,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弗莱.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M].吕黎,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库塞.法国理论在美国[M].方琳琳,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

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高晓玲,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威廉斯.漫长的革命[M].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M].李自修,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M].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M].王逢振,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杨竹山,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霍尔,等.通过仪式抵抗[M].孟登迎,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迈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M].桂万先,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M].冯建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加塞特.大众的反叛[M].刘训练,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未来[M].庄鹏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米勒.文化研究指南[M].王晓路,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阿格.作为批评理论的文化研究[M].张喜华,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霍克海姆,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英国——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的起源[M].李凤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M].洪洁,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M].谈灜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沟口雄三.中国的公与私·公私[M].郑静,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M].李冬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伽达默尔,德里达,等.德法之争——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对话[M].孙周兴,孙善春,编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福柯.权力的眼睛[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罗蒂.后哲学文化[M].黄勇,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德里克.后革命氛围[M].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德里克.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M].王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德里克.后革命时代的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杜汝楫,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布迪厄,康华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杨渝东,史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贝斯特,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波普诺.社会学[M].10版.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埃尔,冯亚琳.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余传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沃格林.记忆:历史与政治理论[M].朱成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格里.历史、记忆与书写[M].罗新,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利科.记忆,历史,遗忘[M].李彦岑,陈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