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全面小康_■ 辉煌成就(1 / 1)

十三、全面小康

■ 辉煌成就

党的十五大以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辉煌成就。到2000年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97年后,由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我国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九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2000年达到99214.6亿元,人均7858元 。继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又在我国人口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加,2000年达到13395亿元,五年累计超过5万亿元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由世界第9位跃居第6位 。

到2000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摆脱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小型企业放开搞活的步伐加快并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加速发展,市场调节比重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拓展,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743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95年的第11位提升至第8位。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实现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后,又实现了从一般加工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九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8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80% 。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600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二。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九五”时期,科技经费投入累计达5828亿元,是“八五”时期的1.9倍,平均每年取得科技成果3万余项 。航空航天、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神舟”号飞船试验飞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稀土材料应用和生物技术等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从1995年的36.2%增加到2000年的85%。大中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网进一步扩大,到2000年底,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2.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7%。医疗保健体制和卫生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和初级卫生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新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稳

步增长。“九五”期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市场商品供应充裕丰富,有效供给水平明显提高,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280元和2253.4元。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九五”期间年均增长5.7%和4.7%。“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从1995年的6500万减少到2000年的2500万。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确立。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13.87亿元 ,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大为改观,能源、交通、通讯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经济发展的后劲大为增强。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大河大湖的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就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部署。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这个《建议》,国务院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这个《纲要》,从而为进入新世纪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明确了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