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世纪
正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而奋力前进的时候,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幸逝世。
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能否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的中国举什么旗帜,便立即引起世界瞩目和国人的关注。
2月25日,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江泽民在致悼词时明确宣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江泽民强调,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摇。江泽民的这篇讲话,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就十五大的指导方针向党的高级干部作思想酝酿的重要讲话。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党员5800万人。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这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劝导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着重阐明了在跨越世纪的征途上,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无疑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灵魂,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党的十五大也正是本着这一精神,对跨世纪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十五大报告指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十五大对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即: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十五大报告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论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些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大会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9月19日举行的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江泽民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提供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党的十五大之后,全党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为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而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项改革方案也纷纷出台。
一是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落实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对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2)建立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制度,向国有企业派遣稽查特派员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3)成立了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这些配套措施的实施,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二是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为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1998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成立金融工委。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开始在全国建立跨省、市、自治区的大区分行,强化垂直领导,加强金融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也在进行内部机构调整,以减少支行,压缩人员,提高效益。
三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8年4月底,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确定改革的原则是: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6月初,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6月6日,朱镕基签发国务院第244号令,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以此加强粮食收购管理。
四是积极稳妥地进行国务院机构改革。1998年6月1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了新一届政府组建以来,各部门“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下一步实施“三定”工作作出部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各部门的“三定”方案,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转交给企业、社会中介
组织和地方的职能有200多项;在部门之间调整转移的职能100多项;部门内设的司局级机构减少200多个,精简了四分之一;人员编制总数减少47.5%。
上述改革的成功,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承诺,为完成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部署,提供了有力保证。
党的十五大以后,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党和国家先后遇到了来自国内的和国外的,经济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中共中央清醒地估量形势,果断地作出决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同心同德,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克服了困难,抗御了风险,经受了考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了21世纪。
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11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金融会议,正确估量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由于此前几年宏观调控的成功和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市场已整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生产资料供应充足,粮食储备和外汇储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已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了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这一切,为承受和抗御突然袭来的巨大风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在周边许多国家都因这场金融危机的袭击而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几次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且给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以一定的援助。这场金融风暴虽然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由于防范及时,应对正确,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这来势凶猛的冲击,迫在眉睫的风暴与中国擦肩而过。中国为缓解这场影响全球的风暴承担了风险,付出了代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起到了稳定亚洲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全世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全世界都从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中看到,中国的确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稳定因素。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有停息,一场特大的洪水又突然袭来。
从1998年6月中旬开始,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一个世纪以来所罕见的严重洪灾。全国受灾面积达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许多工矿企业停产,长江部分航段中断航运一个多月,对生产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原来积聚的种种矛盾,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经济转轨中出现经营困难,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的增加等问题,使党和政府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困难局面。
在特大洪水袭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临危不乱,果断决策,领导了一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抗洪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几次亲临抗洪第一线,察看灾情、汛情,及时作出部署,极大地鼓舞了抗洪军民的士气。参加抗洪的广大干部群众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同滔滔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尤其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更表现出顽强拼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为夺取抗洪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上下及海内外同胞也倾力支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肆虐的洪水终于被制服,谱写了壮烈的抗洪篇章。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保住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保住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江泽民在1998年9月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概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种精神,同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战胜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胜利,使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步伐坚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党的十五大以后,农业问题和国有企业问题成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注的重点。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全面总结农村改革20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20世纪末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决定》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这个《决定》的贯彻,使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稳定,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继续得到优化。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完成了到2000年使贫困地区农民全部实现温饱的目标。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得到了切实加强。
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整体脱困为重点的改革攻坚取得显著进展。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确定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指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要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革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减轻企业社会负担,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国有企业要占据重要地位,掌握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根据这一《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陆续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1
999年,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了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到2000年,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得到胜利实现。
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相联系,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也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困难和再就业问题。1998年5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指出:这项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政企分开的工作也加快了步伐。1999年,中央作出了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策,并迅速得到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继续加强,撤销了人民银行省级银行,设置跨省区的九家分行,关闭了个别问题严重的金融机构,金融秩序进一步好转。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骗汇、逃汇、套汇的犯罪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重大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
面对世纪之交的机遇和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的新变动,根据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适时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大开发。”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到实施阶段。这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9年,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国家财政收入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金融运行平稳,外贸出口开始大幅度回升,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9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并举行阅兵式。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江泽民在大会上讲话说:“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国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让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朝着辉煌的目标奋勇前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1999年,中共中央还统揽全局,针对国内外的一系列突发事件,领导全国人民及时进行了三项重大政治斗争:一是针对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分裂势力鼓吹“两国论”的嚣张气焰,立即组织全国各界开展了批判“两国论”的斗争,坚决打击了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径。二是针对少数人利用“**”散布歪理邪说,严重侵蚀人们思想,聚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局面的事件,及时取缔“**”邪教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展开强大舆论攻势,揭批“**”邪教的罪行,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损毁的野蛮行径,立即向美国当局及北约国家领导人进行严正交涉,并组织社会各界进行了大规模的声讨和抗议活动,极大地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这些斗争的开展,对教育和团结全国人民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世纪之交,党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继续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积极主动和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通过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出访和外国领导人的来访,同许多国家都确定了面向21世纪发展双边关系的原则。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成功实现了互访,双方决定共同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公正立场,积极维护和平和稳定;对少数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企图,进行了有力回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更加提高,为进入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面向新的世纪,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1995年起,江泽民多次提出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从1999年开始,全党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内容的三讲教育。江泽民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到一个县,调查研究,并亲自主持动员,推动了“三讲”教育的深入进行。通过这一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在党性和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跨世纪工程进行了创造性的新探索,为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提供了重要保证。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在2月26日见报后,在党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接着,江泽民又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党的建设,考察了宁夏、甘肃的党的建设,进一步阐述了党的建设问题,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进一步巩固、加强、提高自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党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为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