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十二
能源与环境:中国与世界关系2013年形势和2014年展望
惠春琳 李鑫
美国“页岩气革命”引领的全球新能源技术革命使世界能源格局出现新趋势,能源储产重心西移至美洲地区,消费重心东移亚太。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地缘政治的博弈也随之转移至亚太,而中国势必处在博弈的中心。美国的“亚太战略”,无疑剑指中国;俄罗斯高调重回亚太,中国也是其着重考虑的因素;新兴经济体由于发展的需要势必会与中国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能源。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和能源外交战略提出新的挑战。同时,由于能源问题导致的环境治理也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关注的课题。中国将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国际能源新格局
2012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一项预测,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到2030年,美国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一消息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自1948年,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美国的能源消费世界瞩目,能源对外依赖度高居不下,为了能源,美国不惜在石油富产区掀起腥风血雨。而今,美国将实现能源自给。这一切都源于美国“页岩气革命”引领的新一轮能源革命。
页岩气是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从页岩石中开采出来的一种天然气。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页岩具有含气高、产气稳定和分布广泛的特点。美国是对页岩气资源研究和开发最早的国家,并且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对开采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使得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美国的天然气产量,从2005年的5111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6814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4%。2009年,美国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大国。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一)能源储产重心西移—从中东到美洲
美国“页岩气革命”引领下的新能源革命不仅冲击了世界天然气市场,而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由于页岩气的大量生产,美国不再需要过多进口天然气,同时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页岩油使得美国对石油的对外依赖急剧下降。根据EIA数据显示,美国2013年7月原油生产达每日750万桶,是1991年4月以来最高,比2012年同期增加17.4%;10月时产量有望增至每日760万桶。根据伍德·麦肯齐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可能会达到每天300万桶—相当于美国目前日产原油总量的1/3。届时,美国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原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进口石油的比例将跌至10%。从OPEC进口的石油由2004年的日均石油进口量约为500万桶,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350万桶/日。
图12-1 美国能源生产与消费
除美国的页岩油外,加拿大的油砂和巴西的盐下油也是此次能源革命的重要产物。加拿大的油砂产油量为150万桶/日,未来十年,加拿大的油砂产油量可能会翻番,外加常规石油产量,将使加拿大超越中国,成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的第四大产油国。目前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过去是沙特),占到美国进口总量的1/4,大约是沙特进口石油量的两倍。
巴西的石油资源埋藏在一条1.6公里厚的盐带下,称为盐下油。如果开采顺利推进的话,到2020年的时候巴西的石油产量或可达到500万桶/日,产量大约相当于委内瑞拉现产量的两倍,巴西将有可能取代委内瑞拉,成为拉美石油的源泉,并且可能成为美国石油进口的一个主要来源。
这些非常规能
源构成了一幅新的能源版图。曾经为整个世界所熟悉的、似乎无可逆转的能源储量带(从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经由波斯湾、环里海地带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巨大的“内新月储油带”,这个巨大的“储量带”蕴藏着世界石油储量的75%和天然气储量的40%。),即将因为这场非常规能源革命而改变。新的能源版图正在呈现。它的中心不在中东,而在西半球。新的能源轴线北起加拿大的艾伯塔,纵贯整个美国东中部,再经过法属圭亚那沿海一处新发现的大油田,最后到达在巴西附近发现的海上超大油田,几乎覆盖整个美洲。美洲真正成为了美国的“后院油库”。能源储产重心开始从东向西移。
(二)能源消费重心东移—从欧美到亚太
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费重心,却从西向东移。二战后,世界重新步入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尤其是西欧各国和北美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急剧膨胀,其中绝大部分流向了西欧和北美。由于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的改变,美国和欧洲近十年来的石油消费为负增长,尤其是欧洲,石油消费量跌幅非常明显(见图12-2)。而近20年来,亚太地区的国家一直走在发展的快行道上,对于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由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0%上升到25%。尤其是近十年来,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发生了转移。
亚洲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增长明显,从2006年每天1360万桶增长到2012年每天1442万桶。也就是说,中东国家将更加依赖亚洲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中东地区的石油在亚洲主要国家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中东地区是中国、印度、日本三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来源地,其中2012年,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约为53%,印度65%以上,日本约为83%。因此,中东从美国的“油库”变身为亚太的“油库”。
图12-2 近十年来石油消费情况区域对比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3》
图12-3 2012年世界石油主要贸易流向
(三)能源新格局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地缘政治的博弈也随之转移至亚太,而中国处在博弈的中心。美国“亚太战略”的出笼,无疑剑指中国。其战略呈现“全球收缩,亚太突进”的态势,腾出手来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形成竞争的态势。
随着美国战略的调整,俄罗斯也高调回归亚太。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又将油气的开发投向北极地区。但俄罗斯长期以来能源出口依赖欧洲,当欧洲的能源需求增长趋缓后(由于欧洲的新能源革命),俄罗斯也开始不断扩展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把目光瞄向了油气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
同时,新兴经济体由于发展的需要势必会与中国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能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据英国石油公司2013统计,2006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10.056亿吨油当量,而2012年已达到124.766亿吨油当量。2012年全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增长为1.8%,其中非经合组织能源消费增长量为4.2%。同时,在新兴经济体聚集的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由图12-4可知,非经合组织国家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经合组织国家趋于平缓。2006年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7.02亿吨油当量,而2012年已猛增到49.92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的40%,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从2006年的17.647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12年的27.352亿吨油当量,2012年较2011年增幅高达21.9%;印度从2006年的3.9亿吨油当量涨到2012年5.635亿吨油当量。在
所有新兴经济体能源消费量的净增长中,中国和印度占全球能源消费量净增长近90%。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石油消费第一大国。与此同时,2012年亚洲地区的石油产量与2011年相比增长0.7%,消费量为3.7%,其中消费总量占世界的33.6%。其中2012年印度产量比2011年降低0.9%,但是消费量却增长5.0%。这种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极度不平衡,造成新兴经济体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将导致更为激烈的能源争夺战。
表12-1 2008—2012年世界部分地区及国家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单位:千桶/日)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3》
图12-4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3》
中国学者胡鞍钢教授在《中国大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生命周期”的“五阶段说”。第一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准备期或准备成长期;第二阶段是经济迅速发展期或迅速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经济强盛期;第四阶段是发展缓慢期;第五阶段是国力衰落期。如图12-5所示:
图12-5 国家生命周期图
根据胡鞍钢教授的理论,中国目前处于国家实力的迅速成长期和崛起阶段。21世纪,中国的崛起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瞩目的趋势。2000年,中国的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推动。而中国的能源现状却是: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2006年,中国首次成为天然气的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和原油进口分别达到56.3%和55.1%,首次双超55%。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有望上升为近80%。
中国的石油不但对外依存度高,而且进口来源非常集中,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各占到50%和30%上下。在中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外,其他全部为中东、非洲国家。如图12-6所示:
图12-6 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单位:万吨)
中东和非洲距离中国遥远,原油进口需要经过海上运输才能到达,这不但存在海上运输安全问题,运输成本也高。中东、非洲地区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乱,中国的石油供给必受到影响,石油价格走高,相关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造成输入性通胀,引发更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虽然我国正在实施中东、里海(包括俄罗斯)、拉美、非洲、北美、北极等地的能源外交布局,但这只是分散了进口来源地,降低了我国能源进口中存在的一定风险,并没有解决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并且,无论是陆上运输,还是海上运输,我们很难确保能源通道安全,原油供应链一旦中断,无疑将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国崛起和发展的进程将面临中断的危险。
中国能源对外依赖度高居不下势必成为中国崛起的能源瓶颈,如何降低对外依赖度,是我们走出能源困境的关键。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冲击,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根据法国电力公司最新的数据显示,法国国内电力供应78%以上依靠核电。在过去的40年里,通过发展核电,法国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从1973年的77.4%降低到现在的50%,每年因此减少石油进口费用240亿欧元,并且向欧洲国家售电。近年来,世界各国也纷纷提出低碳能源战略,积极发展新能源。无疑,新能源(低碳能源)的发展势必也将成为中国能源困境的突破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