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八 中拉关系:机遇大于挑战_四、中拉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1 / 1)

四、中拉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未来一段时期,中拉关系发展仍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和拉美彼此寻求自身变革、发展以及国际格局持续变化的基本判断。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中拉合作是篇大文章,合作潜力巨大。然而,中拉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性因素不容忽视。

(一)经贸关系受中国增长周期和全球增长环境的双重影响

中国作为影响拉美经济的独立变量作用开始显现,但仍摆脱不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外部增长环境。中拉经贸关系受到中国增长周期的影响,中拉经贸合作的深化、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已走到“贸易机遇”的临界点,需要向“投资机遇”“发展机遇”转型。

鉴于欧美的债务危机、经济低迷,美国、欧盟与拉美经贸关系改善的动力不足。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程度,拉美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巴西等拉美大国的可成长性都是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经济改革,一方面,给中拉经贸合作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将给中拉经贸合作带来挑战。

(二)政治互信仍需加强

由于中国和拉美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彼此相距遥远,相互缺乏充分的了解,中拉之间的政治互信仍需加强,涉及彼此的核心国家利益需要相互的大力支持。

尽管中拉关系的发展已出现了去

“意识形态化”,转向双边多领域、全方位的务实合作,但在过去十年里,拉美左派的崛起无疑推动了中拉关系的新发展。毫无疑问,拉美政治周期的变化可能会对中拉关系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有可能会对一些合作项目带来冲击,增加中拉经贸合作的磨合期,但不会对中拉合作的大趋势构成根本性影响。

(三)经贸合作的质量仍须提高

拉美国家对华贸易处于赤字,国别差异较大。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对华贸易赤字较大,加勒比国家对华贸易也长期处于赤字,南美洲国家对华贸易基本保持平衡。拉美国家普遍渴望扩大对华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与拉美经贸合作仍处于开拓阶段,尽管贸易额持续攀升,投资合作也已起步,但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制度性保障还处于初步阶段。中国的企业还是处于市场进入、适应阶段,这都是由中拉关系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的。中国与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之间的迂回投资仍主导着中拉相互投资流向,且近年中国对拉美的大多数投资是并购欧美跨国公司的资产,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业等领域,此类投资对资源国的资本存量增加贡献度不大。实际上,拉美资源国迫切需要的是绿地投资。

应强调的是,拉美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拉美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投资的热土,但对拉美的投资要理性。一方面,可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不会刺激拉美的过高预

期,否则,拉美对中国的投资会产生失望情绪。针对拉美存在的抱怨,中方也要让拉美认识到中国企业对投资风险的担心、顾虑。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合作已进入深度磨合期,合作潜力的挖掘则取决于中拉双方的政治决心、相互学习能力、本地化能力等。

(四)拉美对华多种疑虑依然存在

鉴于中拉经济上的体量差异和政治制度不同,加之相互了解不足,拉美对华尚存不少疑虑,存有防范心理。其一,担心中拉合作收益具有不对称性,认为合作收益对中国实力增长贡献较大;其二,担心过度依赖资源出口而丧失了经济竞争力;其三,以其他大国在拉美的历史记忆作为经验对比,审视中国进入拉美。

针对中拉金融合作的上升势头,有海外学者把中国看作“金融帝国主义”。拉美的政治、学者精英对拉美发展的反思,往往以中国崛起为参照系,思考本地区的未来。拉美不少学者担忧,中拉经贸关系会使拉美对华贸易“初级产品化”“大宗产品化”,并使拉美出现“去工业化”问题。

最后,就国际多边议题而言,中拉存在合作机遇,但也有分歧。从联合国的投票看,中拉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在金融、贸易等全球治理改革中,中拉之间有共同或类似立场。应强调,特别是拉美大国与欧美有立场差异,并不代表与中国的立场就一致。考虑到国际格局转型的渐进性、长期性,中拉在国际多边的互动还需达成更多的政治共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