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八 中拉关系:机遇大于挑战_三、大国在拉美的外交竞争及中国机遇(1 / 1)

三、大国在拉美的外交竞争及中国机遇

随着世界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主要大国出现了对拉美外交争夺的新态势。尽管拉美目前尚未进入各大国的外交战略重点,但巴西的崛起和区外大国对拉美外交争夺的张力正不断提升拉美的国际地位,大国的合作和竞争将相互交织。

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相对衰落,201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宣称“门罗主义”时代已经终结。巴西以南美为依托正在崛起,成为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争夺的战略伙伴。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在拉美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印度也正积极发展与拉美的关系。俄罗斯重返拉美,伊朗在拉美努力拓展外交空间。

大国对拉美争夺的核心目标包括三个方面:抢占战略性稀缺资源和市场;围绕贸易、金融、气候变化等国际多边议题获得立场支持;注重国家形象建设以提高软实力。在外交争夺手段上,除首脑外交、双边机制性对话磋商外,还运用贷款、援助、成立新的合作基金等多种经济外交手段,互相配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一)争夺拉美资源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

日本、印度等国加强与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力度,目标重在确保资源供应和开拓海外市场。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是积极调整拉美政策,看重拉美的资源和市场价值。待世界经济复苏之后,毋庸置疑,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拉美的资源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

(二)外交争夺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2013年1月,欧盟与拉共体举行了首次首脑会议,并通过了《圣地亚哥声明》和2013—2014行动计划。欧盟除加大对中美洲的援助力度和重启与南方共同市场自贸谈判等进展外,欧盟还成立了拉美投资基金、加勒比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欧盟—拉美和加勒比基金等政策工具,以推动欧拉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因受债务危机影响,欧盟发展对拉美关系还面临诸多挑战。

日本为争取加勒比国家在气候变化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上的支持,近年出台了对加勒比的三年援助规划。2013年11月,日本—拉美加勒比商业论坛在东京举行,日本看好在拉美的基础设施、能源、通讯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日本积极发展与拉共体的关系,以期构建日拉高层对话框架。

印度与拉美的关系处于上升态势,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印度与巴西关系的全球性影响不容忽视。2012年8月,印度与拉共体“三驾马车”外长举行首次对话,提出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立能源合作论坛等多项新政

策倡议。2013年10月,印度和巴西举行了第六次高级委员会,两国加强了能源、矿业、汽车、医药、通讯等领域合作。印度与委内瑞拉、秘鲁的能源、矿业合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较而言,奥巴马政府延续了第一任期的拉美政策,至今尚未出台有实质意义的新政策倡议。美国积极改善与拉美的关系,仅强调与拉美的平等伙伴关系,但经济投入相对有限。拉美依旧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与拉美国际地位上升形成了反差。因财力不足,美国难以打开对拉美外交的新局面。

(三)政策更加注重国别的战略选择

大国对拉美的外交争夺无不考虑到其历史传统关系、拉美的资源分布和市场空间等诸多因素,以此判断其国家利益在拉美的地缘格局。加勒比国家国小势微,资源贫乏,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旨在为国际多边议题“拉票”。西班牙看重与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的关系,这四国集中了西班牙在拉美80%的直接投资;德国重点发展与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的关系,而日本的外交重点则是巴西、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阿根廷在大国外交争夺中地位明显下降,而巴西的战略地位却空前上升,被各大国视为全球性的合作伙伴。

(四)重视在拉美的“软实力”建设

西班牙对拉美的整体外交政策以“伊比利亚美洲峰会”为载体,强调其共同的文化身份。欧盟关注拉美的社会问题,以推广社会凝聚理念为契机,扩大在拉美社会中的影响力。德国和法国的拉美政策也突出了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力量,并强调对拉美的技术转让和文化交流。为改善美国在拉美的形象,奥巴马政府启动了对拉美的教育、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应看到,美国与拉美的文化、社会联系是任何区外大国都无法替代的,这也正是美国在西半球的战略优势之一。由于缺少深厚的传统历史联系,亚洲大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建设力度相对薄弱。

大国对拉美的外交争夺态势表明,该地区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利益,还是就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多边议题的规则、规范的博弈,拉美都将是大国竞相争夺、不可忽视的关键地区。可以预见,随着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加快,大国在拉美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外交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当前,中拉关系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全球和地区环境。中国在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全球权力转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并不断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靠近。而当今的拉美摆脱依附性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外交的自主性和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置身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

型,拉美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已今非昔比,在确保资源供应安全、扩大外贸市场份额和争取有利的多边外交诸多方面可为中国崛起提供外围地区的支撑性力量。

未来几年,中拉合作的内容、机制都会有重大创新,特别是中国领导人会持续提升拉美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扩大经贸合作是中拉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但中拉关系也将会超越经贸层次,富有更多战略内涵,一方面,大国的战略博弈会抬升拉美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中拉之间在科技、文教、国际多边等领域的合作将会持续深化。

第一,拉美对中国改革怀有期待。2013年是拉美对中国政策的关注年,包括中国政府换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大事件。拉美视中国为本地区的发展机遇,高度关注中国未来的增长、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根本上说,中拉关系的长远发展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实力成长。

第二,发展对华关系已成为拉美地区性共识。拉美普遍重视对华关系,即使拉美的非建交国也在积极努力发展对华关系。虽然一些拉美国家国内存在对华关系的不同声音,但分歧点主要集中在对华发展经贸关系的具体细节上。从整体来看,拉美发展对华关系已成为地区性共识。

由于拉美国家之间在资源禀赋、发展道路、地缘政治、对华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拉关系的国别特征将会更加鲜明。中拉关系的发展无法回避拉美内部的多样性,这也恰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增长点。这需要中国的政策对路,以适应拉美复杂的地区和国别环境。

第三,拉美视中国为经贸关系多元化的战略伙伴。中国的市场规模、投资能力及科技实力等对拉美很有吸引力,拉美希望扩大对华出口,并吸引中国投资。拉美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不少瓶颈。为缩小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拉美每年资金投入占GDP比重至少不能低于5.2%。拉美渴望中拉经贸关系由贸易向投资扩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是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电网、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等。

第四,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持续上升。美国仍是西半球秩序的主导者,美国与拉美在政治、经贸、文教等领域拥有“存量”优势,而中国拥有“增量”优势。拉美已不满足于美国的“存量”优势,渴望实现对外关系、经贸合作的多元化。美国智库在拉美的民意调查显示,63%的拉美人认为中国对拉美有积极影响,23%的拉美人认为中国的影响是下中性,而20%的拉美人认为中国在拉美最有影响力;未来十年,中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与美国的差距将缩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