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合作迎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已被联合国拉美经委会视为与欧盟、美国并列影响拉美经济增长的三大经济体之一,中国增长走低引起了拉美的高度关切。
尽管中拉经贸关系面临中国增长放缓的考验,2013年中拉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当前中国和拉美国家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拉扩大经贸务实合作面临着新机遇。
(一)互为外经贸关系多元化的重要战略伙伴选择
剔除世界经济、大国经济等周期性因素影响外,中拉经贸关系上升态势基本稳定。拉美出现了“南南贸易”代替“南北贸易”的趋势,特别是拉美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持了高增长态势。拉美的贸易格局对欧美的传统市场出口下降,而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加。
鉴于世界增长重心的变化,拉美重视与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上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包含贸易、直接投资和合作在内的南南合作关系;中拉关系的发展已达到充分成熟的水平,且朝着建立共同利益联盟的“质变”跃升。
2000—2012年,中国占拉美对外出口的比重由1%提高到9%,中国对拉美的出口占该地区进口的比重由2%上升到了14%。同期,拉美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从3.1%升至6.6%,拉美占中国进口的比重从2.8%升至7.0%。尽管美国仍能保持与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但美国在拉美的对外贸易格局中地位会下降,而中国在拉美的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将会得到巩固。
据测算,2020年,美国、中国和欧盟将分别占拉美对外出口的33%、16%和13%;美国、中国和欧盟将分别占拉美进口的26%、19%和14%。因外部需求萎缩,中国的贸易需求和投资将对拉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二)由贸易主导渐进向贸易和投资并重转型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据CEIC数据,2013年1—11月,中拉贸易额2385.62亿美元,中方对拉美出口1226.72亿美元,进口1158.9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贸易额基本持平。
然而,从2012年以来,中拉贸易增速放缓。然而,中拉贸易仍保持着较高国别集中度,中拉贸易的产品结构明显失衡,受全球经济增长波动影响明显。
据中拉贸易规划,2012—2017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与“南共市”的贸易额于2016年达到2000亿美元。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预测,中拉贸易年均增长若能保持14%,2016年,中拉贸易额将突破4000亿美元。
据中国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净额61.70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对外投资净额的7.03%,其中,流向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分别为8.27亿美元和22.40亿美元,共30.67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682.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2.82%;其中,对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的投资存量分别为300.72亿美元和308.51亿美元,共609.23亿美元,占中国对拉美投资存量的89.31%。
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拉美外商直接投资101.84亿美元,占当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9.12%;其中,来自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的对华直接投资分别为19.75亿美元和78.31亿美元,共98.06亿美元,占拉美对华直接投资的96.29%。此外,拉美还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2年,中国在拉美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3.16亿美元,占中国在世界工程完成营业额的9.71%。其中,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三国是中国企业在拉美的工程承包合作主要对象国,2012年与三国合作的营业额分别为51.53亿美元、16.08亿美元和16.46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拉美的劳务人员1.82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104.05%,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
(三)金融合作以产业为依托,为大型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中拉金融合作具有“发展性金融”属性,从合作方式看,主要有资源开发型、贸易推动型、基础设施建设型等多种类型。中拉多数金融合作以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为大型合作项目提供了金融支持。
第一,中国成为拉美重要的融资来源国。据美国智库评估,中国对拉美的贷款规模远超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进出口银行三家金融机构。2010年,中国对拉美贷款额骤然升至370亿美元,超过了当年世界银行的140亿美元和美洲开发银行的120亿美元;2005—2011年,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分别共向拉美贷款533.65亿美元和677.41亿美元,而中国承诺的信贷额度高达752.15亿美元。
就中国的贷款国别投向看,委内瑞拉385亿美元、巴西117.31亿美元、厄瓜多尔63.04亿、阿根廷10亿美元。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加勒比时,宣布了中方
将向加勒比国家提供15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5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国对拉美的贷款主要投向了能源、矿业、基础设施、交通和住房等部门,上述产业能够直接拉动增长、积累外汇和创造就业。
第二,以设立“合作基金”为机制创新,确保风险可控、收益均衡共享。2012年,中方倡议发起设立中拉合作基金,中国金融机构将首期出资50亿美元,共同投资双方在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牵头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推动中国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站、电网和电讯设施。
中国与委内瑞拉金融合作是较为成功的案例,目前中国正与墨西哥探讨合作基金。中方以贷款形式与委方成立了“中委联合融资基金”“长期大额融资基金”,委方则以对华原油出口为还款保证。2007年11月成立的“中委联合融资基金”初始规模60亿美元,随后扩容至120亿美元。2009年9月,由中方向委方提供贷款200亿美元,设立“长期大额融资基金”。
2012年2月,两国签署了第二个“中委联合融资基金”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委联合融资基金规模120亿美元,分A、B两阶段实施,每阶段60亿美元。其中,中方国家开发银行三年内以贷款形式出资40亿美元,委方则由“国家发展基金”以投资形式出资20亿美元。为偿还贷款,委方承诺平均每日对华出口原油不低于23万桶。
据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9月,“中委联合融资基金”滚动累计239.97亿美元,实际使用238.44亿美元;“长期大额融资基金”实际使用69.43亿美元和695.65亿人民币。2013年9月,中委两国签署的“中委联合融资基金”第三个框架协议,中方融资由A、B两个阶段扩增至C阶段,扩容后规模达180亿美元。
第三,美洲开发银行成为融资合作的金融平台。中国和美洲开发银行在贸易融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安排、小额信贷和人员交流方面开展积极合作,美洲开发银行已成中拉金融合作的重要多边机制。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合作成立的金融合作平台,吸引多元化的私人投资参与,该金融合作平台资金规模18.5亿美元,由基础设施基金、中型企业基金、自然资源基金三支合作基金构成,三支基金规模分别为10亿美元、5亿美元和3.5亿美元,其中美洲开发银行对三支基金各承诺贷款5千万美元;三支基金期限为10年,可延展2年;截至2012年11月,美洲开发银行已出资1.53亿美元。
2013年3月,中国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成立了融资基金,为拉美提高经济竞争力、反贫困、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等提高金融支持。中方向该基金共出资20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投向拉美的公共部门、15亿美元投向私人部门。中国的出资是作为美洲开发银行贷款的补充,对公共部门贷款是未来三年,对私人部门的贷款是未来六年,且不需要主权担保。
第四,中拉探索货币互换金融合作新形式。中拉金融合作是扩大人民币在拉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拉美扩大人民币交易网络等都将促进人民币在拉美地区的国际化。2009年4月,中国同阿根廷签署700亿元人民币(合380亿阿根廷比索)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2013年3月,中国与巴西签署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合600亿雷亚尔)的货币互换协议。中国正在考虑同更多拉美国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本币贸易结算。
此外,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拉美设立分支机构,或并购拉美的金融机构。2013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就收购巴西BIC银行股份与巴方达成协议。
(四)产业对接合作初见端倪,但尚需巩固、扩大合作基础
鉴于中拉经济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以当前中拉贸易量及结构、中国的投资能力及中拉的增长潜力,中拉经贸合作正向产业对接合作跨越。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能源、矿产等资源领域,而汽车等制造业合作也取得了进展。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能源、矿产、通讯、基础设施、农业和制造业等逐渐成为中国投资多元化布局的重要支点。
第一,能源产业合作成效显著。中国已成为拉美能源对外合作多元化的战略伙伴,且中国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建立了能源合作关系。拉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技术服务和资金需求较大,拉美对中国存有战略需求。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拉美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拉美已成为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替代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从拉美进口原油由2003年的83.79万吨,上升到了2012年的2738.54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比重由0.92%上升到10.1%。其中,委内瑞拉和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 2012年两国分别占中国石油进口的5.6%和2.2%。2013年,中国与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的油气合作都获得了新的突破。
拉美不仅被视为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地,而且也是中国能
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区。目前,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实际上并不仅局限于石油,而且向电力、水电、风电、太阳能多个领域拓展。特别是中国与厄瓜多尔、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的水电合作项目引人瞩目。中国金融机构如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多个中拉能源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加速了合作步伐。
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要旨不仅在于确保资源供应安全保障、推动企业“走出去”,而且还在于承载着与合作对象国的经贸合作、政治关系的内容。能源利益与经贸、金融、外交各种利益的交融,会更加提升中国能源外交的战略高度。
第二,农业领域产业合作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是拉美农产品长期、稳定的出口市场,农业合作成为中拉经贸合作又一重点领域。2012年,中拉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0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85倍,其中,中国从拉美进口农产品由50亿美元增至288亿美元,对拉美出口农产品则由2.7亿美元增至21亿美元。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年大豆外贸依存度高达82%。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是中国大豆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国,两国占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了50%。
2013年6月,首届中拉农业部长论坛在北京召开,探讨中拉农业合作的机遇和愿景,并发布了《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北京宣言》。未来几年,就中国的政策取向看,中拉农业合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1)建立50万吨规模的中拉粮食应急储备机制,用于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人道救援;(2)中国政府注资5000万美元,设立中拉农业合作发展专项资金;(3)中国计划在拉美设立5—8个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加工示范园、农业投资开发区;(4)从2012年起5年内互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500人次,力争使中拉农产品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
特别是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内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2011年4月,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成立,对加强中巴农业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阿两国还签署了多个农业及粮食领域的合作协议,加强粮食产业链合作,扩大双边贸易,并商讨建立中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这一农业及粮食产品生产平台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第三,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以大型设备出口、技术服务和融资支持相结合。以交通、电力等产业为依托,中拉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企业以EPC(设计、采购、施工)合同工程承包形式,把中国的大型制造设备推向了拉美市场。考虑到拉美国家的支付能力,不少合作项目得到了中方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2009—2013年,中国北车、南车集团等企业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国签署了多个车辆出口、船舶制造协议,且部分合同已交付执行。2010—2013年,中国水电企业在厄瓜多尔承担了多个大型水电站工程,且由中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中国与巴西、阿根廷、哥斯达黎加等国都有水电合作项目。2013年8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与阿根廷企业合作通过竞标获得阿方两个大型水电项目合同。2013年,中国电力企业完成了在委内瑞拉承建的多个发电项目。
就矿业资源领域而言,中国的大型设备制造业走向拉美也主要是依托工程承包合作方式。中国企业的主要合作对象国包括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代表性的中方企业包括宝钢、中冶集团等。由于拉美的保护主义,中国企业获得矿权难度较大,且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外,中拉经贸合作相关的服务产业网络开始形成,包括资讯、物流、金融等领域。近几年来,中国的金融、海运等企业纷纷在拉美设立分支机构。
(五)经济援助成为扩大经贸合作不可或缺的政策支柱。
尽管拉美不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援助却一直是中国对拉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援助在中国对拉美政策中兼具了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多重属性,加勒比的建交国是中国在拉美的重点援助对象。
经济援助在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关系的全局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加勒比国家国小势微,资源贫乏,经济结构单一,在外交上注重考虑经济利益。除提供无偿物资援助外,中国援助加勒比的体育场等标志性成套项目增多,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发展较快,人力资源培训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中方加大了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等融资援助。此外,中方还派遣了多批医疗队和青年志愿者。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加勒比时宣布,中方将加大对加勒比国家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后3年建设一至两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加方派遣100名医疗队员,为加方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向加勒比国家提供15亿美元优惠贷款。2011年9月,中方在第三届中国与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宣布,未来3年向加勒比国家提供10亿美元优惠贷款和10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商业贷款;中方还向加勒比共同体发展基金捐款100万美元;向加勒比国家提供不少于2500个培训名额。自2012年起,中国在5年内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5000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