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八 中拉关系:机遇大于挑战_五、中拉关系展望及政策建议(1 / 1)

五、中拉关系展望及政策建议

未来十年,中拉关系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会延续,这是基于中国国家实力增长、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和西半球格局持续变化的基本判断。中拉关系的发展已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能够对国际体系变革产生结构性影响。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期,对中拉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中拉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和规划。

就中拉关系的未来发展而言,中国的拉美政策目标需更加明确,政策倡议需更加具体、务实,也需更加积极回应拉美的利益关切和诉求。与之相应,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对华政策也会更加清晰,中国已成为拉美对外经贸关系和外交战略多元化的重要伙伴。换言之,中国已上升到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外交战略层次,但不少拉美国家内部在对华政策协调、政策执行力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

2014年,中国将迎来对拉美外交的又一次新**。其一,中国领导人将参加在巴西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并将出访多个拉美国家;其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2014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墨西哥、智利等拉美成员国领导人将会访华;其三,2014年是中国与巴西、委内瑞拉等国迎来建交40周年,双边关系将会有新的突破。

中拉关系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考虑到未来几年的优化外交布局的战略要求,拉美在中国的中长期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从优化外交布局的要求看,中国发展与拉美关系要做到“挤得进、站得住、站得稳、站得久”。当前中拉关系的发展还处于积累期,拉美值得中国扩大战略性投入,推动向更高水平发展,这有助于实现中国总体战略布局均衡。

(一)用长远战略眼光看待拉美,并对拉美的利益诉求作出积极回应

拉美与当今国际格局变化高度关联,无论是地区内的地缘政治变化,还是拉美发展与区外新兴大国的关系,都表现出了新的态势。拉美出现的新一轮大国外交角力也是拉美对区外大国及国际格局变化作出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表现看,还是从对全球政治的参与看,拉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展的自生性和外交的自主性都显著增强。

从拉美角度看,西半球进入了渐进的格局解体期:其一,美国的控制力、影响力下降,尽管中美两国都否认在拉美竞争的政策意图,但中拉关系发展在客观上已冲击到了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其二,巴西在南美崛起,但尚未建立绝对领导权,且前景有待判断;其三,拉美左派国家的政策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未来拉美政治气候变化将

对拉美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其四,拉美国家普遍调整对外关系,无论是美国在拉美的盟国,还是拉美的中、小国家,都是积极实现对外关系的多元化。

大国对拉美的外交角力是“抢位”“占位”,是大国对国际格局和拉美地区内部变化的顺应,但大国博弈的结果将取决于各自的实力基础和未来的实力成长,更取决于各大国是否对拉美的利益诉求作出积极回应。

(二)积极稳步推进中国与拉美的整体合作议程

未来一段时间,加强中拉关系发展的顶层设计,稳步构建中拉整体合作将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与拉美的整体合作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探索中拉整体合作机制不能囿于固定模式或模仿他国经验,而要针对拉美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特点,关切拉美国家的利益诉求,与其一道探索、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中国推动与拉美的整体合作应坚持务实、开放、参与性原则,中国的市场规模、技术进步、资本实力以及中国的合作理念和方式,都是中拉探索新合作机制的优势。

(三)加大对拉美经济外交力度,进一步打开经贸合作新局面

中国持续上升的经济实力可视为对拉美外交的战略支柱,是提升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核心引擎,这是任何其他大国都无法替代的战略优势。

拉美资源丰腴,是中国确保资源供应多元化的战略替代来源地。中拉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不能仅依靠中国经济增长的自然“溢出效应”,应加大对拉美经济外交力度,以中拉经济互补性为基础,实现经贸合作水平、质量的提升。从拉美的发展要求和利益诉求出发,创新经济外交政策工具,出台对拉美新的外交举措。

考虑到中拉经济互补性的现实依托,资源性产业合作仍是长期合作的重点,这类合作不能仅局限于资源的投资开发、贸易,而要扩大至资源产业内的合作,譬如相关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从制造业合作来看,考虑拉美的产业条件、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实现中拉互有优势的产业对接,兼顾多方利益,譬如东道国的税收增收、就业创造贡献等。由于拉美一直担心资源枯竭后的发展困境,中拉还须探讨可持续发展议题,不能回避。在增加中拉经贸合作科技含量的同时,双方可加强产业发展在机制、制度层面上的经验交流。

中国对拉美的外交战略选择,除充分发挥贸易、投资渠道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援助政策,推动中拉关系的利益融合。虽然拉美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局部地区或某些领域仍存在发展援助需求,不少国家对经济技术合作的需求

较大。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可适当对拉美扩大援助,提高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和质量,但要注重合作的内容、方式、机制和效果评估。

(四)加强与拉美的多边外交互动,营造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治理环境

拉美是中国与欧美传统大国进行全球多边外交博弈可以借重的外交力量。美国与拉美之间的发展鸿沟中长时段内难以弥合,这将是西半球地区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加之美国经济衰退以及在拉美的影响力下降,美拉之间在毒品、移民、跨国犯罪等议题上难以解决,这都为处于全球上升期的中国在拉美赢得了战略空间和机遇。

中拉关系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尤其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大国的关系正逐渐由双边向全球层次迈进,在国际多边议题中的战略互动逐步增强。在恢复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及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等诸多新的多边领域,中拉怀有诸多共识,持有相同或类似立场。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诉求,中国与拉美国家可在G20、金砖国家等框架内,积极磋商,协调立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五)扩大人文交流规模,提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

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中拉之间缺乏地缘政治的毗邻性和文化传统的亲近性方面的优势。拉美发展对华关系,以追求实际的经贸利益为重,再加之相距遥远,中拉社会层面的相互了解明显滞后于经贸关系发展,极易造成中拉关系过度“经济化”而缺乏社会性内容。

尽管中拉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处于上升时期,但亟须夯实中拉关系的社会、民间基础。在拉美构建中国的“软实力”、增加中拉关系发展的“软”因素日益紧迫,这是在拉美沉淀“中国形象”的锚石,也是挖潜中拉关系的社会性支柱。中拉关系发展的立体面要扩大,以高层访问、经贸关系、文教交流、科技合作向更为广阔的多层次、多领域拓展,目标是扩大中国在拉美的认同度、接受度。

考虑到拉美的社会条件,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支持文化交流以及拉美的中国研究,并培养拉美对华商业精英人士等,中拉民间交流在内容、形式和机制方面都应有所创新。中国对拉美战略的推动应重视民间道路,这也是中拉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鉴于此,可探讨设立专项使用的“中拉社会交流基金”,积极发展对拉美的二轨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等多维度的中拉社会交往,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助推中拉关系,增强中国对拉美外交的弹性区域和灵活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