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 超越历史: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与挑战_三、结论与2014年展望(1 / 1)

三、结论与2014年展望

中国提出和实践建设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即如何避免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纵观历史,崛起中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武力对抗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命运。因此,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出发,崛起的中国必然与美国发生激烈冲突。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出于避免这样一种“大国政治的悲剧”。然而不可否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美关系可能无法摆脱历史的宿命。然而同样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论是政界人士还是学术界人士,无论是出于愿望还是出于严谨的学术分析,认为中美两国能够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必然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新型关系得以实现的关键性因素首先在于共同利益。中美之间在维护世界和平、地区安全与稳定、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能源安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诸多领域存在不断深化和扩展的共同利益。冷战期间,世界被分裂为两个阵营,每个阵营都导弹林立,并且一心想要摧毁对方。许多人担心,一次误判可能让人类灭绝。然而今天的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与冷战期间的美苏对抗大为不同。昔日的苏联集团几乎不与西方之间存在贸易往来。而现在的中美之间,不仅有核武器所带来的威慑,而且存在巨额贸易关系以及数万亿美元的债务关系。任何关系动荡不仅仅会导致安全威胁,同样会带来财富风险。因此中美关系之间在经贸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大大削弱了地缘战略的对抗。

2014年中美关系还将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跌宕前行。可以预料双方的经贸关系会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强,但彼此在西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的冲突可能会进一步深化。在东海地区,中日钓鱼岛争端还将长期存在,甚至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在南海地区,岛礁争端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解决。2013年初,菲律宾不顾中方反对,将其与中国在南海的有关争端提交国际仲裁。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裁定可能不会像往常那样拖延三四年,最快可能在2014年宣布。这必然使中菲之间的争端进一步白炽化和国际化。美国出于对盟友的保护义务和自身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必然会继续介入其中。8月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已同意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探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以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充分表现出中国希望和平解决或缓解南海岛礁争端的诚意。朝核问题在2014年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迫切需要中美合作来共同应对地区危机和安全挑战。伊朗核问题虽然在2014年得到暂时性缓解,但之后美伊各方对伊朗是否拥有铀浓缩权利的解读完全不同,预示未来谈判可能更加艰难。此外,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立法也将在2014年出台,从美方角度对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建章立制。这对中国形成了挑战和安全压力,但也可能成为中美进行网络空间领域合作的基础。2014年11月美国还将进行中期选举。在当前民众支持率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奥巴马总统将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根据历史经验,每当此时,中美关系非常有可能成为两党间的斗争焦点,华府也倾向于采取对华强硬态度。

总而言之,未来中美关系合作与挑战并存,合作的意愿和领域增强、增多,只要双方本着不断增多的共同利益并彼此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必将会继续前行。

(本章完)